一种大直径超重钢筋笼下放打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68424发布日期:2023-04-26 19:07阅读: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直径超重钢筋笼下放打梢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桥梁工程,具体涉及一种大直径超重钢筋笼下放打梢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在大型桥梁施工中,大型桩基础应用越来越广泛,大型桩基础设计必然引起钢筋笼尺寸及重量的增加,桩基直径在2m以上的大直径长桩必然增多,在钢筋笼吊装下放时,既要保证钢筋笼不变形,又要便于钢筋笼连接和定位,而现有的大直径超重钢筋笼普通打梢扁担梁,由于稳定性差,承压能力低,容易造成钢筋笼的变形且不利于钢筋笼接长及定位。

2、综上所述,现有钢筋笼打梢扁担梁存在稳定性差,承载能力低,容易造成钢筋笼变形且不利于钢筋笼定位、应力过于集中容易造成锁口混凝土开裂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钢筋笼打梢扁担梁存在稳定性差,承载能力低,容易造成钢筋笼变形且不利于钢筋笼定位、应力过于集中容易造成锁口混凝土开裂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大直径超重钢筋笼下放打梢装置。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大直径超重钢筋笼下放打梢装置,它包括矩形钢结构框架、四个角部底座梁2、八个承重梁卡口3和八个承重梁5,四个角部底座梁2中心对称布置在矩形钢结构框架的四角处,每个角部底座梁2两端分别与矩形钢结构框架的两个框架横梁固接,角部底座梁2与对应的框架横梁之间的夹角为45°,八个承重梁卡口3沿圆周方向均匀安装在角部底座梁2和/或框架横梁中部上端,八个承重梁卡口3与矩形钢结构框架的内切圆中心的距离均相等,八个承重梁5一端分别通过八个承重梁卡口3固定在角部底座梁2和/或框架横梁上,八个承重梁5另一端分别与钢筋笼加强箍固接。

4、进一步地,它还包括十六个连接钢板4,每个承重梁卡口3布置两个连接钢板4。

5、进一步地,矩形钢结构框架包括四个主底座梁1,四个主底座梁1对称呈矩形布置角部固接。

6、进一步地,相邻主底座梁1端点之间的连线组成的图形为正方形。

7、进一步地,主底座梁1和角部底座梁2的下端面共面,角部底座梁2端点位于相邻主底座梁1的1/3之一处,且端点之间的连线组成八边形。

8、进一步地,主底座梁1和角部底座梁2均为工字钢制作的底梁。

9、进一步地,承重梁5为槽钢制作的承重梁。

10、进一步地,承重梁卡口3的形状为矩形。

11、进一步地,四个主底座梁1之间、四个角部底座梁2与主底座梁1之间、承重梁卡口3与主底座梁1和角部底座梁2之间、连接钢板4与主底座梁1和角部底座梁2之间、连接钢板4与承重梁卡口3均为焊接固接。

12、进一步地,主底座梁1和角部底座梁2的梁宽为20cm,承重梁卡口3由2cm厚钢板焊接而成,连接钢板4的厚度为2cm,承重梁5的梁宽9.6cm。

13、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效果:

14、在下放钢筋笼时,钢筋笼加强箍置于本实用新型所述大直径超重钢筋笼下放打梢装置的承重梁5上,进行钢筋笼接长和定位,打梢装置使用简单,稳定性强,安全性高,避免了钢筋笼受力不均匀产生变形,钢筋笼的使用寿命可延长35%以上,有效防止了锁口混凝土开裂,大大减少了因钢筋笼变形及钢筋笼定位而产生的人工量,节约成本。尤其适用于大直径超重钢筋笼。



技术特征:

1.一种大直径超重钢筋笼下放打梢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矩形钢结构框架、四个角部底座梁(2)、八个承重梁卡口(3)和八个承重梁(5),四个角部底座梁(2)中心对称布置在矩形钢结构框架的四角处,每个角部底座梁(2)两端分别与矩形钢结构框架的两个框架横梁固接,角部底座梁(2)与对应的框架横梁之间的夹角为45°,八个承重梁卡口(3)沿圆周方向均匀安装在角部底座梁(2)和/或框架横梁中部上端,八个承重梁卡口(3)与矩形钢结构框架的内切圆中心的距离均相等,八个承重梁(5)一端分别通过八个承重梁卡口(3)固定在角部底座梁(2)和/或框架横梁上,八个承重梁(5)另一端分别与钢筋笼加强箍固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直径超重钢筋笼下放打梢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十六个连接钢板(4),每个承重梁卡口(3)布置两个连接钢板(4)。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大直径超重钢筋笼下放打梢装置,其特征在于:矩形钢结构框架包括四个主底座梁(1),四个主底座梁(1)对称呈矩形布置角部固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直径超重钢筋笼下放打梢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主底座梁(1)端点之间的连线组成的图形为正方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大直径超重钢筋笼下放打梢装置,其特征在于:主底座梁(1)和角部底座梁(2)的下端面共面,角部底座梁(2)端点位于相邻主底座梁(1)的1/3之一处,且端点之间的连线组成八边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大直径超重钢筋笼下放打梢装置,其特征在于:主底座梁(1)和角部底座梁(2)均为工字钢制作的底梁。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种大直径超重钢筋笼下放打梢装置,其特征在于:承重梁(5)为槽钢制作的承重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大直径超重钢筋笼下放打梢装置,其特征在于:承重梁卡口(3)的形状为矩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大直径超重钢筋笼下放打梢装置,其特征在于:四个主底座梁(1)之间、四个角部底座梁(2)与主底座梁(1)之间、承重梁卡口(3)与主底座梁(1)和角部底座梁(2)之间、连接钢板(4)与主底座梁(1)和角部底座梁(2)之间、连接钢板(4)与承重梁卡口(3)均为焊接固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大直径超重钢筋笼下放打梢装置,其特征在于:主底座梁(1)和角部底座梁(2)的梁宽为20cm,承重梁卡口(3)由2cm厚钢板焊接而成,连接钢板(4)的厚度为2cm,承重梁(5)的梁宽9.6cm。


技术总结
一种大直径超重钢筋笼下放打梢装置,它涉及桥梁工程技术领域。本技术解决了现有钢筋笼打梢扁担梁存在稳定性差,承载能力低,容易造成钢筋笼变形且不利于钢筋笼定位、应力过于集中容易造成锁口混凝土开裂的问题。本技术四个角部底座梁中心对称布置在矩形钢结构框架的四角处,每个角部底座梁两端分别与矩形钢结构框架的两个框架横梁固接,角部底座梁与对应的框架横梁之间夹角为45°,八个承重梁卡口沿圆周方向均匀安装在角部底座梁和/或框架横梁中部上端,八个承重梁卡口与矩形钢结构框架的内切圆中心的距离均相等,八个承重梁一端分别通过八个承重梁卡口固定在角部底座梁和/或框架横梁上。本技术用于大直径超重钢筋笼下放打梢。

技术研发人员:肖云飞,赵健,于超,丁岩,辛铭,宋林,于东升,朱兴东,张东阳,景永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15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