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支撑连接件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78650发布日期:2023-05-27 13:17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支撑连接件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内支撑,尤其是涉及一种内支撑连接件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1、在深基坑的支护结构中,常用内支撑支护结构,常用的形式有单层或多层平面支撑体系和竖向支撑体系。按材料分可分为钢管内支撑、型钢内支撑、钢筋混凝土内支撑等钢管内支撑材料的消耗量小,可施加预应力,有效控制基坑变形。钢管内支撑的架设和拆除速度较快,能够缩短工期,因此钢管内支撑支撑的应用较为普遍。

2、常用的内支撑支护结构由对撑、角撑和鱼腹梁组合而成,内支撑一般为对撑的钢结构梁,钢结构梁由数根钢管组成,钢结构梁两端一般通过矩形连接件连接于桩基上端的冠梁上,使钢结构梁支撑基坑的两侧。

3、对于上述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当内支撑支撑基坑时,将内支撑与冠梁相互连接,冠梁将内支撑产生的横向支撑力传导至桩基上,使桩基抵接于基坑内壁上,使得内支撑对基坑的支撑力较小,基坑两侧容易发生坍塌的情况,从而降低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提高施工效率,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支撑连接件支护结构。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内支撑连接件支护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内支撑连接件支护结构,包括内支撑、位于所述内支撑两侧的排桩,所述排桩上端设有冠梁,所述内支撑由若干钢管桩排列组成,所述冠梁靠近所述钢管柱的一侧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远离所述冠梁的一端固定有弹簧,所述钢管桩的一端设有传力件,所述弹簧远离所述固定块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传力件上,所述弹簧弹力作用于所述传力件上。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内支撑支撑基坑时,先将钢管桩的一端朝靠近固定块方向移动,钢管桩带动传力件朝固定块方向移动,使传力件与弹簧相连接并挤压弹簧,使弹簧受挤压力压缩。将钢管桩另一端的传力件朝靠近固定块方向移动,使传力件与另一侧固定块上的弹簧相连接,使传力件挤压另一侧的弹簧,弹簧受力压缩,使得钢管桩两端均与固定块相连。进而使得钢管桩横向支撑于两排排桩之间并通过传力件将支撑力传导至弹簧上,弹簧通过固定块将支撑力传导至冠梁上,冠梁将支撑力传导至排桩上,使得排桩抵紧于基坑内壁上。通过设置弹簧和传力件,传力件将钢管桩产生的横向支撑力传导弹簧上,弹簧压缩后将支撑力传导至排桩上,使排桩受力更均匀并增大钢管桩对基坑的支撑力,减少基坑两侧朝靠近钢管桩方向坍塌的情况,从而提高施工效率。

5、可选的,所述传力件包括固定于所述钢管柱一端的传力杆,所述传力杆远离钢管桩的一侧与所述弹簧相连接,所述传力杆用于压缩所述弹簧并将所述钢管桩产生的横向的力均匀传导至排桩上。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钢管桩支撑基坑时,钢管桩产生的横向支撑力传导至传力杆上,传力杆将支撑力传导至弹簧上。弹簧压缩后将支撑力传导至固定块上。进而使固定块将支撑力传导至冠梁上,使支撑力将排桩抵紧于基坑侧壁上。通过设置传力杆,使得钢管桩产生的横向的支撑力均匀传导至排桩上,使排桩受力更均匀,从而增强钢管桩支撑基坑的效果。

7、可选的,所述传力杆弯曲形成圆弧状,所述钢管桩的一端均固定于所述传力杆的周向外壁上。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钢管桩支撑基坑时,由于传力杆为圆弧状,使得冠梁与钢管桩两端之间的距离增大,进而增大钢管桩长度方向上的出土空间,从而便于出土。

9、可选的,所述弹簧远离所述固定块的一端固定有限位块,所述传力杆远离所述钢管桩的一侧固定有插接块,所述限位块上开设有供所述插接块插入的卡槽。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安装钢管柱时,将钢管柱朝靠近限位块方向移动,钢管柱带动传力杆朝靠近限位块方向移动,传力杆带动插接块插入卡槽内,使传力杆与限位块相连接,以使得钢管桩和限位块相连接,进而使得钢管柱与弹簧相连接和固定块相连接,以将钢管桩与冠梁相连接。以将从而便于安装钢管柱。

11、可选的,所述冠梁朝向所述传力杆的一侧设有套筒,所述固定块固定于所述套筒内,所述弹簧位于所述套筒内,所述限位块水平滑移于所述套筒内。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安装钢管桩时,将钢管桩朝靠近冠梁方向移动,钢管桩带动传力杆朝靠近冠梁方向移动,传力杆带动插接块沿水平方向插入卡槽内,以将传力杆与限位块相连,使限位块的底壁抵接于套筒底壁上,减少限位块受重力向下滑动的情况,进而减少限位块带动弹簧向下拉伸的情况,以使得限位块与固定块相平行,进而使得传力杆与冠梁相平行,使钢管桩上产生的横向支撑力沿水平方向通过传力杆传导至冠梁上,使传力更均匀,从而提高传力杆传力的效果。

13、可选的,所述套筒的外壁上固定有若干插接板,所述冠梁的侧壁上开设有供所述插接板插入的插接槽。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安装套筒时,先将套筒朝靠近冠梁方向移动,使插接板对准插接槽槽口,将插接板沿水平方向插入插接槽内。使得套筒与冠梁相连接,从而便于安装套筒。

15、可选的,所述排桩上端设有用于支撑所述套筒的支撑架。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安装套筒时,先将套筒朝靠近冠梁方向移动,使套筒底壁滑动抵接于支撑架顶壁上。套筒带动插接板滑动,将插接板沿水平方向插入插接槽内,使套筒与冠梁相连接,进而使固定块与冠梁相连接。以减少套筒受重力向下滑动的情况,进而减少套筒脱离冠梁的情况,从而提高套筒与冠梁连接的稳固性。

17、可选的,所述排桩的周向外壁上设有若干咬合桩。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安装排桩时,先将排桩安装于基坑内,然后在排桩靠近基坑的一侧沿竖直方向安装若干根咬合桩,咬合桩并排排列于排桩与基坑之间,以减少基坑内渗出的水流动至排桩上,减少排桩受渗出的水的侵蚀,以便于保护排桩从而增加排桩使用寿命。

19、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0、1.通过设置弹簧和传力件,传力件将钢管桩产生的横向支撑力传导弹簧上,弹簧压缩后将支撑力传导至排桩上,使排桩受力更均匀并增大钢管桩对基坑的支撑力,减少基坑两侧朝靠近钢管桩方向坍塌的情况,从而提高施工效率;

21、2.通过设置传力杆,使得钢管桩产生的横向的支撑力均匀传导至排桩上,使排桩受力更均匀,从而增加钢管桩支撑基坑的效果;

22、3.通过设置插接块和卡槽,插接块插入卡槽后,将传力件与限位块相连接,从而便于传力杆和限位块相连接;

23、4.通过设置锚固桩,使钢绞线绕设于锚固桩上,使基坑回填时,便于将钢绞线拆除,以便于重复利用钢绞线,从而节省施工材料。



技术特征:

1.一种内支撑连接件支护结构,包括内支撑(1)、位于所述内支撑(1)两侧的排桩(2),所述排桩(2)上端设有冠梁(3),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支撑(1)由若干钢管桩(11)排列组成,所述冠梁(3)靠近所述钢管桩(11)的一侧设有固定块(311),所述固定块(311)远离所述冠梁(3)的一端固定有弹簧(312),所述钢管桩(11)的一端设有传力件(12),所述弹簧(312)远离所述固定块(311)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传力件(12)上,所述弹簧(312)弹力作用于所述传力件(1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支撑连接件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件(12)包括固定于所述钢管桩(11)一端的传力杆(121),所述传力杆(121)远离钢管桩(11)的一侧与所述弹簧(312)相连接,所述传力杆(121)用于压缩所述弹簧(312)并将所述钢管桩(11)产生的横向的力均匀传导至排桩(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支撑连接件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杆(121)弯曲形成圆弧状,所述钢管桩(11)的一端均固定于所述传力杆(121)的周向外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支撑连接件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312)远离所述固定块(311)的一端固定有限位块(313),所述传力杆(121)远离所述钢管桩(11)的一侧固定有插接块(122),所述限位块(313)上开设有供所述插接块(122)插入的卡槽(3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内支撑连接件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冠梁(3)朝向所述传力杆(121)的一侧设有套筒(317),所述固定块(311)固定于所述套筒(317)内,所述弹簧(312)位于所述套筒(317)内,所述限位块(313)水平滑移于所述套筒(317)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内支撑连接件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317)的外壁上固定有若干插接板(315),所述冠梁(3)的侧壁上开设有供所述插接板(315)插入的插接槽(316)。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内支撑连接件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桩(2)上端设有用于支撑所述套筒(317)的支撑架(2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支撑连接件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桩(2)的周向外壁上设有若干咬合桩(22)。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内支撑连接件支护结构,涉及内支撑技术领域,包括内支撑、位于内支撑两侧的排桩,排桩上端套设有冠梁,内支撑由若干钢管桩排列组成,冠梁靠近钢管柱的一侧设有固定块,固定块远离冠梁的一端固定有弹簧,钢管桩的一端设有传力件,弹簧远离固定块的一端固定于传力件上,弹簧弹力作用于传力件上。本申请通过设置弹簧和传力件,传力件将钢管桩产生的横向支撑力传导弹簧上,弹簧压缩后将支撑力传导至排桩上,使排桩受力更均匀并增大钢管桩对基坑的支撑力,减少基坑两侧朝靠近钢管桩方向坍塌的情况,具有提高施工效率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奎,何达,金涛,徐海涛,杨贵勇,马鹏,唐科行,龙红宇,汪琳,杨霞芬,单源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二院成都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16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