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基坑领域,具体为一种基坑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1、基坑是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
2、现有的建筑施工开挖基坑后,需要对基坑内壁进行支护,从而需要使用支护结构,现有的支护结构是通过侧板贴合于基坑内壁,然后利用支杆对侧板进行支撑,侧板的尾端抵紧于基坑内腔底部,但是现有的支护结构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支杆尾端抵紧于基坑内腔底部的土壤中,长期抵紧土壤会因抵紧力而变形,从而支杆发生位移,从而影响侧板对基坑内部支护的抵紧度,进而影响对基坑支护稳固度。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基坑支护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坑支护结构,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包括侧板,所述侧板的表面两侧均铰接有支杆,所述支杆的尾端固定有端板,所述端板的外壁活动贯穿有定位桩,所述定位桩包括空心管,所述空心管的顶部固定有固定板,所述空心管的两侧壁均开设有条形孔,所述空心管的内腔底部转动安装有丝杆,所述丝杆的外端活动贯穿于空心管和固定板,所述丝杆的外壁套装有多个均布的丝杆滑块,所述丝杆滑块的两侧壁均铰接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贯穿于条形孔,所述加强板的表面开设有滑孔,所述滑孔内活动贯穿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两端分别和空心管内腔两侧壁固定连接。
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杆尾端利用定位桩插入土壤中,能够提升支杆和土壤抵紧的稳固度,同时利用旋转丝杆能够带动丝杆滑块升降,从而带动加强板伸出定位桩插入土壤中,从而增大和土壤内部接触面积,从而提升了稳固桩的稳固度,避免支杆发生位移,进而保证了侧板对基坑内部支护的稳固度。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丝杆的外端固定连接有转盘。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盘的设置,使得转动丝杆方便省力。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侧板的表面四角处均开设有通孔。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孔的设置,使得能够利用稳固桩贯穿和基坑侧壁插接,提升侧板稳定性。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空心管的尾端固定有锥头。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锥头的设置,使得破土更加省力。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端板的底部开设有防滑纹。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纹的设置,提升端板和土壤的防护性。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3、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基坑支护结构,通过支杆尾端利用定位桩插入土壤中,能够提升支杆和土壤抵紧的稳固度,同时利用旋转丝杆能够带动丝杆滑块升降,从而带动加强板伸出定位桩插入土壤中,从而增大和土壤内部接触面积,从而提升了稳固桩的稳固度,避免支杆发生位移,进而保证了侧板对基坑内部支护的稳固度;
14、通过侧板表面四侧均开设有的通孔,从而能够利用稳固桩贯穿侧板和基坑内壁插接稳固,从而能够对侧板定位,提升侧板和基坑内壁的贴近度,从而进一步提升支撑稳定性。
1.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包括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的表面两侧均铰接有支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的外端固定连接有转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的表面四角处均开设有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管的尾端固定有锥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的底部开设有防滑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