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基坑水位降水处理用排水清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81471发布日期:2023-04-26 23:24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深基坑水位降水处理用排水清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深基坑水位降水处理用排水清淤装置,其能够有效对深基坑进行水位降水处理,并能够于水位降水处理的同时有效进行淤泥清排作业。


背景技术:

1、基坑工程主要包括基坑支护体系设计与施工和土方开挖,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它要求岩土工程和结构工程技术人员密切配合。基坑支护体系是临时结构,在地下工程施工完成后就不再需要,基坑和基槽都是用来建筑建筑物的基础的,而深基坑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米(含5米),或深度虽未超过5米,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特别复杂的工程,在深基坑施工中往往需要进行水位降水处理。

2、目前,在深基坑进行水位降水处理时,一般通过设置于深基坑底部的带有透水孔的集水容器对深基坑内的水体进行收集,再通过设置于集水容器底部的潜水泵进行排水处理。通过透水孔的设置,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够过滤掉进入集水容器内的淤泥,但是还是会有部分的淤泥会进入集水容器内,进入集水容器内淤泥在产生沉积后,就会对潜水泵的抽排效率造成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潜水泵出现堵塞损坏。

3、因此,在不影响水体抽排作业的基础上,设计一款能够有效进一步对进入集水容器内的淤泥进行再次隔离,并能够对隔离后的淤泥进行沉积和清排,从而有效保持水位降水处理效果的深基坑水位降水处理用排水清淤装置是本实用新型的研究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深基坑水位降水处理用排水清淤装置,该深基坑水位降水处理用排水清淤装置能够有效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深基坑水位降水处理用排水清淤装置,包括

4、集水容器,预埋安装于相应的深基坑的底部,所述集水容器呈筒状设置,且其侧壁上设置有诸多第一透水孔,所述集水容器的底部密封设置有相应的底板,所述底板的一侧下凹设置有淤泥沉淀槽;

5、排水容器,呈夹层状态固定套接于所述集水容器内侧,所述排水容器的侧壁上设置有诸多孔径小于所述第一透水孔的过滤孔,排水容器的底部密封设置有相应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底板之间呈间隔设置,且所述固定板在与所述淤泥沉淀槽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一相应的插接孔;

6、潜水泵,装置于所述排水容器的固定板上,用于对排水容器内的水体进行抽排,所述潜水泵的进水端向外连接有相应的过滤机构,潜水泵的出水端向外连接有相应的排水管;

7、淤泥抽排绞龙,用于对所述淤泥沉淀槽内的淤泥进行抽排,所述淤泥抽排绞龙的底部插接于所述固定板的插接孔内,且所述淤泥抽排绞龙的进料端延伸至所述淤泥沉淀槽的底侧,淤泥抽排绞龙的顶部固定连接到所述排水容器的顶部,且所述淤泥抽排绞龙的顶部向外连接有一延伸至所述集水容器外侧的排料管。

8、所述排水容器的顶部向外连接有相应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外缘边处内凹设置有一与所述集水容器的顶部相适配的扣接槽,通过所述扣接槽与所述集水容器配合将所述排水容器扣接到所述集水容器上。

9、所述排料管下侧的淤泥抽排绞龙上固定装置有一相应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外侧底部设置有一相应的限位槽,通过所述限位槽与所述安装板配合将所述固定块的底部扣接在所述排水容器与集水容器的顶部之间。

10、所述集水容器的外侧呈环形阵列设置有若干个设置有诸多第二透水孔的隔离容器,所述隔离容器分别呈筒状设置,且隔离容器的底部分别密封设置有封闭板,所述隔离容器分别预埋安装于深基坑的底部并通过相应的连接管连通连接到集水容器的侧壁上。

11、所述集水容器、隔离容器的外侧壁与深基坑之间分别装填有相应的过滤材料层。

12、所述过滤材料层为厚度不小于20cm的砂砾层。

13、所述过滤机构包含连接于所述潜水泵的进水端的固定环板,所述固定环板的中部通过螺纹连接方式向外连接有设置有诸多第一隔离孔的过滤管,所述过滤管的外围固定包覆有一层相应的滤网。

14、所述过滤管的外侧套设有设置有诸多第二隔离孔的过滤罩,所述过滤罩的内端部可拆卸安装到所述固定环板的外侧。

15、所述过滤罩的内端部按等角度分布设置有若干个相应的定位槽,所述固定环板上可拆卸安装有与所述定位槽相适配的l形卡块,所述l形卡块的内端可拆卸安装到所述固定环板上,l形卡块的外端分别卡接到所述过滤罩的相应定位槽内。

16、所述l形卡块的内端分别通过螺钉锁紧方式可拆卸安装到所述固定环板上。

17、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18、1)本实用新型进行水位降水处理过程中,水体首先经第一透水孔进行第一次过滤后渗入集水容器内;尔后,在排水容器的过滤孔的再次过滤下进入排水容器内;进入排水容器内的水体在潜水泵的抽排下有效实现深基坑的水位降水处理;水体抽排的过程中,水体中的淤泥被持续隔离在集水容器与排水容器的夹层中并形成沉积,此时,通过淤泥抽排绞龙的运行即可有效将淤泥沉淀槽内的淤泥进行排除。

19、从而在不影响水体抽排作业的基础上,有效通过排水容器进一步对进入集水容器内的淤泥进行再次隔离,尔后,在淤泥抽排绞龙的运行下即能够对隔离后的淤泥进行沉积和清排,从而最大幅度降低水体内的淤泥对潜水泵的影响,以有效保持水位降水处理效果。

20、2)本实用新型的排水容器的顶部向外连接有安装板,通过设置于安装板的外缘边处的扣接槽与集水容器配合将排水容器扣接到所述集水容器上,再通过固定块有效对排水容器与集水容器的顶部进行固定,既能够有效保持集水容器与排水容器之间的装配稳定性;且能够有效对淤泥抽排绞龙的上部进行固定,再将淤泥抽排绞龙的底部插接到位,即可有效实现淤泥抽排绞龙的稳定安装,以确保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效果。

21、3)本实用新型的集水容器、隔离容器的外侧壁与深基坑之间分别装填有相应的过滤材料层,过滤材料层为厚度不小于20cm的砂砾层。通过过滤材料层的介入,即可对进入集水容器中的水体增加一道过滤,从而进一步降低进入集水容器内的淤泥量,以进一步提升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效果。

22、4)本实用新型的过滤机构包含连接于潜水泵的进水端的固定环板,固定环板的中部通过螺纹连接方式向外连接有设置有诸多第一隔离孔的过滤管,过滤管的外围固定包覆有一层相应的滤网。通过滤网的设置,即可增加一道过滤,且通过滤网的快速更换即可快速去除附着于过滤管外围的淤泥与杂质,很是便捷。

23、5)所述过滤管的外侧套设有设置有诸多第二隔离孔的过滤罩,过滤罩的内端部可拆卸安装到所述固定环板的外侧。通过相应的工具将过滤罩卸下,即可对贮存于过滤罩与过滤管之间的淤泥或杂渍进行去除,很是便捷。



技术特征:

1.一种深基坑水位降水处理用排水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基坑水位降水处理用排水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容器(3)的顶部向外连接有相应的安装板(303),所述安装板(303)的外缘边处内凹设置有一与所述集水容器(1)的顶部相适配的扣接槽(3031),通过所述扣接槽(3031)与所述集水容器(1)配合将所述排水容器(3)扣接到所述集水容器(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深基坑水位降水处理用排水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料管(701)下侧的淤泥抽排绞龙(7)上固定装置有一相应的固定块(8),所述固定块(8)的外侧底部设置有一相应的限位槽(801),通过所述限位槽(801)与所述安装板(303)配合将所述固定块(8)的底部扣接在所述排水容器(3)与集水容器(1)的顶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基坑水位降水处理用排水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容器(1)的外侧呈环形阵列设置有若干个设置有诸多第二透水孔(901)的隔离容器(9),所述隔离容器(9)分别呈筒状设置,且隔离容器(9)的底部分别密封设置有封闭板,所述隔离容器(9)分别预埋安装于深基坑(2)的底部并通过相应的连接管(10)连通连接到集水容器(1)的侧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深基坑水位降水处理用排水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容器(1)、隔离容器(9)的外侧壁与深基坑(2)之间分别装填有相应的过滤材料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深基坑水位降水处理用排水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材料层为厚度不小于20cm的砂砾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基坑水位降水处理用排水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机构(5)包含连接于所述潜水泵(4)的进水端的固定环板(501),所述固定环板(501)的中部通过螺纹连接方式向外连接有设置有诸多第一隔离孔(5021)的过滤管(502),所述过滤管(502)的外围固定包覆有一层相应的滤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深基坑水位降水处理用排水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管(502)的外侧套设有设置有诸多第二隔离孔(5031)的过滤罩(503),所述过滤罩(503)的内端部可拆卸安装到所述固定环板(501)的外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深基坑水位降水处理用排水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罩(503)的内端部按等角度分布设置有若干个相应的定位槽(5032),所述固定环板(501)上可拆卸安装有与所述定位槽(5032)相适配的l形卡块(11),所述l形卡块(11)的内端可拆卸安装到所述固定环板(501)上,l形卡块(11)的外端分别卡接到所述过滤罩(503)的相应定位槽(5032)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深基坑水位降水处理用排水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卡块(11)的内端分别通过螺钉锁紧方式可拆卸安装到所述固定环板(501)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深基坑水位降水处理用排水清淤装置,包括集水容器,所述集水容器的侧壁上设置有诸多第一透水孔,集水容器的底部密封设置有相应的底板,所述底板的一侧下凹设置有淤泥沉淀槽;排水容器,固定套接于所述集水容器内侧,其侧壁上设置有诸多过滤孔;潜水泵,用于对排水容器内的水体进行抽排;淤泥抽排绞龙,用于对所述淤泥沉淀槽内的淤泥进行抽排,所述淤泥抽排绞龙的进料端延伸至所述淤泥沉淀槽的底侧,淤泥抽排绞龙的顶部向外连接有一延伸至所述集水容器外侧的排料管。本技术能够有效对进入集水容器内的淤泥进行再次隔离,并能够对隔离后的淤泥进行沉积和清排,从而有效保持水位降水处理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张龙峰,王成龙,江涛,孙海波,付芮君,蒙坤林,李海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19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