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抗式调压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31022发布日期:2023-09-13 19:41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阻抗式调压井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水利水电,尤其是涉及一种阻抗式调压井结构。


背景技术:

1、对于长距离引水式水电站来说,由于发电站的引水管道较长,当机组运行中突然甩负荷关闭导叶时有很大的水锤效应,水锤会击毁导水叶和其它过流部件。因而,为改善改善水击现象,常在发电引水系统上设置调压井,将发电引水系统分成两部分,上游段为输水隧洞,下游段为压力管道。调压井利用自由水面反射水击波,改善水电站机组在负荷发生变化时的运行条件,更好地保证供电安全。

2、目前,调压井主要有简单式、阻抗式、水室式和气垫式等。其中阻抗式调压井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是工程中采用较多的一种调压井型式。对阻抗式调压井来说,阻抗孔是影响调压井作用的关键结构,在水电站机组运行时,一方面要求阻抗孔能够充分反射由压力管道传来的水击波,改善机组的运行条件;另一方面还要求阻抗孔能够有效降低由输水隧洞所产生的涌浪幅度,使井内水位波动尽快衰减并趋于稳定,以保证机组的运行稳定并提高供电品质。然而,在实际工程中,这两方面通常存在一定的矛盾:为了充分反射水击波,希望阻抗孔的面积大一些;而为了降低涌浪幅度,则希望阻抗孔的面积小一些。

3、综上,如何设计一种能够充分反射水击波、并且能够有效降低涌浪幅度的调压井,对改善长距离引水式水电站机组在负荷发生变化时的运行条件、更好地保证供电安全和提高电能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阻抗式调压井结构,其内具有增阻梁,不仅能充分反射水击波,还能降低涌浪幅度,提高长距离引水式水电站机组在负荷发生变化时的运行稳定性。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阻抗式调压井,包括竖向设置在输水管道上方的井筒,还包括连接管和设置在所述连接管内的增阻梁,连接管的下端与输水管道垂直连通,连接管的上端与井筒底部相连通。

4、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管内径与输水管道内径之比为0.7~1.0;所述连接管上端高程位于井筒内最低工作水位以下。

5、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增阻梁为由两根相互垂直的钢筋混凝土梁或h型钢梁连接而成的十字形结构。更优选的,所述增阻梁的宽度为150mm~300mm,高度为300mm~600mm。

6、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不仅能够充分反射水击波,还能够有效降低涌浪幅度。具体地,本实用新型通过对连接管内径的合理选择,有效保证孔口净面积,实现很好地反射水击波;通过在连接管内设置增阻梁,可以大幅增加水流通过时的水头损失,从而尽可能地降低涌浪幅度;有效保证了长距离引水式水电站机组在负荷发生变化时的运行稳定性,进一步保证供电安全,提高电能质量。



技术特征:

1.一种阻抗式调压井,包括竖向设置在输水管道上方的井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管和设置在所述连接管内的一个增阻梁,所述连接管的下端与输水管道垂直连通,连接管的上端与井筒底部相连通,连接管内径与输水管道内径之比为0.7~1.0;所述连接管上端高程位于井筒内最低工作水位以下;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阻抗式调压井,包括竖向设置在输水管道上方的井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管和设置在所述连接管内的增阻梁,连接管的下端与输水管道垂直连通,连接管的上端与井筒底部相连通。本技术通过合理选择连接管内径,有效保证孔口面积,以更好地反射水击波;通过在连接管内安装增阻梁,并对增阻梁的宽度与高度进行合理的设计,通过增阻梁增加连接管处的湿周,以尽可能地降低涌浪幅度,有效保证长距离引水式水电站机组在负荷发生变化时的运行稳定性,进一步保证供电安全,提高电能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吴昊,张珍,白新革,郑帅杰,张智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9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