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构建阻控农业面源污染寒冷地区河岸缓冲带的方法

文档序号:33897430发布日期:2023-04-21 05:53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构建阻控农业面源污染寒冷地区河岸缓冲带的方法

本发明属于生态工程,尤其涉及一种构建阻控农业面源污染寒冷地区河岸缓冲带的方法。


背景技术:

1、我国北方农业区属于干旱半干旱气候,降水量少、冬季冻融期长,水体自净能力差。加之农村面源污染严重,河岸带开发利用强度大,污染物入河途径短,生态破坏和水土流失加剧,河岸带天然植被破坏严重,截污能力较弱,水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生态缓冲带作为特殊的水陆交错带,具有护岸、过滤面源污染、廊道与生境、物质生产和景观娱乐等生态功能。河岸带植被可以有效去除农业面源污染物,可以通过河岸带中水、土壤、植物复合系统的过滤、渗透、吸收、滞留、沉积等作用截留地表径流携带的污染物质进而去除面源营养物质。

2、近年来,陆续出现了在河道岸边构建缓冲带的河岸生态治理方法。这些方法大体分为三类:一类是通过工程方法,结合植物种植,构建河岸带,用以防治水土流失,固岸护岸,如在河岸区域内设置隔板,并采用砾石、页岩和陶粒等进行充填,上层混种芦苇、香蒲等草本植物;再如,使用干砌和块石堆砌方式护堤,采用木桩、石块、灌有混凝土的编织物等措施稳定河床,再在其上种植草本植物或木本与草本植物混种。上述方案均会对河岸带原本的土层结构产生较大的改动,河岸带结构受到破坏,打破了原有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平衡,生态系统恢复的时间较长,严重时会造成河岸生态系统的破坏,极大影响了截污效果。第二类是通过施用某种材料和物质净化入河污染物,进而防治水体污染,如利用生物炭材料控制面源污染;第三类为近自然的河岸缓冲带构建,通过乔灌草多种物种搭配,提高岸边带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量,提高水土流失控制能力,改善河岸带景观。现有技术中针对水生植物的污染物净化功能的研究较多,陆生植物相对较少;构建缓冲带多以景观构建和生物量提升为目标,针对农业面源污染阻控的较少;北方地区冬季漫长寒冷,河岸两侧有大量面源污染物在春季随融雪入河,已有技术未考虑到北方寒冷地区的冻融作用对污染物截留效果的影响,缺乏应用抗寒、耐寒植物实现缓冲带截污的技术;已有技术较少应用微生物菌剂技术提高污染物截留阻控效果。总之,尚缺乏一种适用于北方寒冷地区的具有较好农业面源污染物阻控的河岸缓冲带构建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构建阻控农业面源污染寒冷地区河岸缓冲带的方法,旨在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构建阻控农业面源污染寒冷地区河岸缓冲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步骤一、修整河流岸边带;

5、步骤二、在河流岸边带依次种植乔木、灌木、草本植物;

6、步骤三、在渐冻期和春融期施用amf菌剂;

7、步骤四、对生态缓冲带进行日常养护及管理。

8、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一中,选择在北方农业区河段河流常水位线面向陆域15-30m范围的区域作为河岸生态缓冲带的构建区域。

9、进一步的,将所述构建区域的岸坡调整成坡度为15-25°的平整坡面。

10、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二中,所述乔木物种选自旱柳和稠李中的一种或几种,灌木选自紫穗槐、绣线菊、榆叶梅和红瑞木中的一种或几种,草本选自紫花苜蓿、白三叶和高羊茅中的一种或几种。

11、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二中,依据离河流常水位线远近,由远及近依次设置乔木区、灌木区和草本区,乔木区的距离为10-15m,灌木区的距离为5-10m,草本区的距离为0-5m,自河流常水位线由近及远树种的高度逐渐增高,草本植物采用播种方式,木本植物采用购苗栽植措施。

12、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三中,amf菌剂的施用量为100-200g/m2。

13、进一步的,所述步骤四中,根据缓冲带植物生长状况,适时进行浇灌、除杂以及防治病虫害。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5、该构建阻控农业面源污染寒冷地区河岸缓冲带的方法,使得构建完成后的河岸生态缓冲带的植被覆盖度提高到95%以上;有效防止岸边带区域内的水土流失,提高了岸边带的水土保持能力,有效防止土壤侵蚀;对面源污染截留效果好,tn、tp等污染物削减负荷50%以上,有效预防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且兼具景观观赏性;提高了岸边带的生物多样性,有助于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具有较好的抗逆性,适宜北方寒冷地区的流域污染防治,显著提高冻融期污染物截留能力。



技术特征:

1.一种构建阻控农业面源污染寒冷地区河岸缓冲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阻控农业面源污染寒冷地区河岸缓冲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选择在北方农业区河段河流常水位线面向陆域15-30m范围的区域作为河岸生态缓冲带的构建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构建阻控农业面源污染寒冷地区河岸缓冲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构建区域的岸坡调整成坡度为15-25°的平整坡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阻控农业面源污染寒冷地区河岸缓冲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所述乔木物种选自旱柳和稠李中的一种或几种,灌木选自紫穗槐、绣线菊、榆叶梅和红瑞木中的一种或几种,草本选自紫花苜蓿、白三叶和高羊茅中的一种或几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构建阻控农业面源污染寒冷地区河岸缓冲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依据离河流常水位线远近,由远及近依次设置乔木区、灌木区和草本区,乔木区的距离为10-15m,灌木区的距离为5-10m,草本区的距离为0-5m,自河流常水位线由近及远树种的高度逐渐增高,草本植物采用播种方式,木本植物采用购苗栽植措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阻控农业面源污染寒冷地区河岸缓冲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amf菌剂的施用量为100-200g/m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阻控农业面源污染寒冷地区河岸缓冲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根据缓冲带植物生长状况,适时进行浇灌、除杂以及防治病虫害。


技术总结
本发明适用于生态工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构建阻控农业面源污染寒冷地区河岸缓冲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修整河流岸边带;步骤二、在河流岸边带依次种植乔木、灌木、草本植物;步骤三、在渐冻期和春融期施用AMF菌剂;步骤四、对生态缓冲带进行日常养护及管理。本发明河岸缓冲带构建完成后,岸边带植被覆盖度提高到95%以上;对面源污染截留效果好,TN、TP等污染物削减负荷50%以上,岸边带的生物多样性显著提高,有效防止土壤侵蚀,有效预防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

技术研发人员:李昭阳,杨波,汤洁,段宇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吉林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