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道灌溉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14666发布日期:2023-04-19 15:02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鱼道灌溉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尤其涉及一种鱼道灌溉设备。


背景技术:

1、鱼道,就是供鱼类洄游通过水闸或坝的人工水槽,由于人类活动破坏了鱼类洄游的通道而采取的补救措施,一般通过在水闸或坝上修建人工水槽来保护鱼类的习性,鱼道的设计主要考虑鱼类的上溯习性,在闸坝的下游,鱼类常依靠水流的吸引进入鱼道,鱼类在鱼道中靠自身力量克服流速溯游至上游。鱼道由进口、槽身、出口和诱鱼补水系统组成。

2、常用的槽身横断面为矩形,用隔板将水槽上、下游的水位差分成若干个小的梯级,但是现有技术常规槽身内整体水流自然朝着下游流动,长时间连续朝下的水流,往往易造成鱼类难以上行至上游而停留鱼道或返回下游,而影响实际鱼道保护生态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背景技术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鱼道灌溉设备。

2、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鱼道灌溉设备,包括倾斜设置的槽身架,所述槽身架内设置有等距离分布的流道箱,所述流道箱的两侧呈可流通设置,所述流道箱靠近下游的侧壁设置有可移动的隔断组件;所述槽身架的底端固定有连接架,所述槽身架底部与连接架之间设置有连接腔,所述连接腔内与流道箱对应的位置固定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出水端连接有竖直延伸的注水管,所述注水管的顶端伸入至流道箱中。

3、优选的,所述流道箱呈竖直设置,多个所述流道箱沿着槽身架呈阶梯状设置,所述流道箱靠近上游的侧壁顶部开设有多个进水槽,所述流道箱靠近下游的侧壁顶部开设有多个出水槽一,所述出水槽一与进水槽在水平方向上呈间隔设置,所述流道箱靠近下游的侧壁底部开设有多个出水槽二,所述出水槽二与进水槽的位置对应设置。

4、优选的,所述隔断组件设置有多个隔断板一和多个隔断板二,所述隔断板一与出水槽一位置对应,所述隔断板二与出水槽二位置对应,所述流道箱内与隔断板一和隔断板二对应的位置固定有限位滑杆,所述隔断板一和隔断板二沿着限位滑杆水平滑动。

5、优选的,所述流道箱侧壁位于隔断板一和隔断板二之间的位置转动设置有连接齿轮,所述连接齿轮外壁与隔断板一底端和隔断板二顶端之间啮合;所述槽身架内与流道箱对应的位置转动设置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一端传动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杆外壁与隔断板一对应的位置螺纹连接有驱动块,所述驱动块底部与隔断板一之间固定连接。

6、优选的,所述流道箱的底部固定有罩壳,所述罩壳设置成向上拱起的弧形结构,所述罩壳底部与流道箱底部内壁之间构成有注水腔,所述注水管的顶端伸入至注水腔内,所述罩壳的两侧均开设有等距离分布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宽度自中间位置向着两侧逐渐减小,所述凹槽的内壁开设有多个穿孔。

7、优选的,所述流道箱的顶部位置设置有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设置有水平放置的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圆周外壁设置有多个固定转轴,所述固定转轴的外壁固定有缓冲筒;所述缓冲筒的内部设置有填充料,所述缓冲筒的外壁设置有环形阵列分布的接触槽,所述接触槽的侧壁开设有多个导流槽;所述缓冲筒的顶端位于流道箱顶部外壁的上方位置。

8、优选的,所述罩壳上设置有多个起伏组件,所述起伏组件设置有自上而下固定的限位板、起伏杆和起伏板,所述罩壳顶部开设有与起伏杆滑动接触的滑孔。

9、优选的,所述定位杆两端均固定有滑块,所述流道箱的端部内壁开设有供滑块限位滑动的滑槽;相邻两个所述流道箱之间连接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的一端与起伏组件底部连接,所述连接组件的另一端与缓冲组件连接。

10、优选的,所述连接组件设置有水平放置的连接杆,所述流道箱一侧开设有与连接杆滑动接触的穿槽,所述连接杆与起伏组件之间连接有拉绳一,所述连接杆与缓冲组件之间连接有拉绳二。

11、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均固定有阻流件,所述阻流件设置成半球状结构,所述阻流件向着靠近连接杆方向拱起设置。

12、本发明中的有益效果为:

13、1、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的多个流道箱和对应的水泵,一定的时间周期内,使连接腔内分布的水泵自下游朝着上游方向依次间隔启动,而将流道箱朝着下游的侧边封堵,此时利用水泵和注水管向流道箱内注水,而对流道箱内的水流进行缓冲,且大量注水使水开始朝着上游侧边的流道箱进行溢流,而使停留于该位置的流道箱辅助引流至靠近上游侧边的流道箱,通过分布的水泵和对应隔断组件的连续间隔组件,而辅助鱼类进行溯游,从而通过鱼道内的主动灌溉引导流向变化而提高实际鱼道对生态平衡保护使用的有效性。

14、2、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分布的进水槽、出水槽一和出水槽二,使自上游流至下游的水流经过流道箱内时被分散流动,而有效对流道箱内的水流进行缓冲;且通过不同深度流速差异而使鱼类分散避免拥堵,且通过分散水流缓冲而提高鱼类溯游以保护生态的有效性。

15、3、本发明实施例中,利用弧形结构的罩壳以及其侧边设置的凹槽,而对流道箱底部水流进行缓冲,而进一步增加流道箱对应竖直方向上水流差异性,而提高鱼类溯游过程中在竖直方向上休息以及变向溯游的引导效果,并且通过罩壳的设置使注水过程中罩壳内水压增加而从穿孔向上喷出,以提高注水过程中向上游方向的溢流效果,从而提高引导鱼类溯游的主动灌溉作业效果。

16、4、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的缓冲组件,使缓冲筒随着水流转动,以进一步对从进水槽流至流道箱内的水流进行分散缓冲,且在注水过程配合缓冲筒的转动辅助将水向上引导溢流,而进一步提高对鱼类溯游而保护生态的有效性。

17、5、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的连接组件,注水过程中起伏组件向上运动,而通过连接组件将下游位置的缓冲组件向着上游方向进行水平拉动,以将注水的流道箱相邻下游位置的缓冲组件朝着上游移动缓冲水流,而进一步提高注水位置流道箱内水流向上溢流引导的作业效果,而辅助鱼类溯游移动,而进一步提高整体鱼道对生态保护使用的有效性。



技术特征:

1.一种鱼道灌溉设备,包括倾斜设置的槽身架(1),所述槽身架(1)内设置有等距离分布的流道箱(2),所述流道箱(2)的两侧呈可流通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箱(2)靠近下游的侧壁设置有可移动的隔断组件(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道灌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箱(2)呈竖直设置,多个所述流道箱(2)沿着槽身架(1)呈阶梯状设置,所述流道箱(2)靠近上游的侧壁顶部开设有多个进水槽(8),所述流道箱(2)靠近下游的侧壁顶部开设有多个出水槽一(9),所述出水槽一(9)与进水槽(8)在水平方向上呈间隔设置,所述流道箱(2)靠近下游的侧壁底部开设有多个出水槽二(10),所述出水槽二(10)与进水槽(8)的位置对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鱼道灌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断组件(7)设置有多个隔断板一(11)和多个隔断板二(12),所述隔断板一(11)与出水槽一(9)位置对应,所述隔断板二(12)与出水槽二(10)位置对应,所述流道箱(2)内与隔断板一(11)和隔断板二(12)对应的位置固定有限位滑杆(13),所述隔断板一(11)和隔断板二(12)沿着限位滑杆(13)水平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鱼道灌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箱(2)侧壁位于隔断板一(11)和隔断板二(12)之间的位置转动设置有连接齿轮(14),所述连接齿轮(14)外壁与隔断板一(11)底端和隔断板二(12)顶端之间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鱼道灌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箱(2)的底部固定有罩壳(17),所述罩壳(17)设置成向上拱起的弧形结构,所述罩壳(17)底部与流道箱(2)底部内壁之间构成有注水腔,所述注水管(6)的顶端伸入至注水腔内,所述罩壳(17)的两侧均开设有等距离分布的凹槽(18),所述凹槽(18)的宽度自中间位置向着两侧逐渐减小,所述凹槽(18)的内壁开设有多个穿孔(1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鱼道灌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箱(2)的顶部位置设置有缓冲组件(20),所述缓冲组件(20)设置有水平放置的定位杆(21),所述定位杆(21)的圆周外壁设置有多个固定转轴(22),所述固定转轴(22)的外壁固定有缓冲筒(2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鱼道灌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壳(17)上设置有多个起伏组件(28),所述起伏组件(28)设置有自上而下固定的限位板(30)、起伏杆(29)和起伏板(31),所述罩壳(17)顶部开设有与起伏杆(29)滑动接触的滑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鱼道灌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杆(21)两端均固定有滑块(24),所述流道箱(2)的端部内壁开设有供滑块(24)限位滑动的滑槽(37);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鱼道灌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32)设置有水平放置的连接杆(33),所述流道箱(2)一侧开设有与连接杆(33)滑动接触的穿槽(201),所述连接杆(33)与起伏组件(28)之间连接有拉绳一(35),所述连接杆(33)与缓冲组件(20)之间连接有拉绳二(36)。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鱼道灌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33)的两端均固定有阻流件(34),所述阻流件(34)设置成半球状结构,所述阻流件(34)向着靠近连接杆(33)方向拱起设置。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鱼道灌溉设备,现提出以下方案,包括倾斜设置的槽身架,所述槽身架内设置有等距离分布的流道箱,所述流道箱的两侧呈可流通设置,所述流道箱靠近下游的侧壁设置有可移动的隔断组件;所述槽身架的底端固定有连接架,所述槽身架底部与连接架之间设置有连接腔,所述连接腔内与流道箱对应的位置固定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出水端连接有竖直延伸的注水管,所述注水管的顶端伸入至流道箱中。本发明通过分布的水泵和对应隔断组件的连续间隔组件,而辅助鱼类进行溯游,从而通过鱼道内的主动灌溉引导流向变化而提高实际鱼道对生态平衡保护使用的有效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万城,耿琳,王锐天,张居东,伊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