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设计抗震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40017发布日期:2023-05-12 21:26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设计抗震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具体涉及抗震建筑,具体涉及一种建筑设计抗震结构。


背景技术:

1、在建筑领域,在实施项目的初期,均需要对地质地况进行勘探,从而为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特别是地震频发的地区,现有技术通常有两种建筑抗震的技术方案,其一为:依靠建筑结构自身的强度和刚度来抵御地震,依靠结构构件的变形和破损消耗传入建筑物的能量,但是该方法难以抵抗强烈的震动以及高频率的震动;其二为:通过设置高强度的弹簧或者弹性体在建筑物的底部以实现抗震减震的目的,例如专利公开号为cn111155638a、专利公开号为cn109680704a均有公开。

2、针对上述的第二种抗震方案,申请人作出大量的检索,发现其本质就是将弹簧的缓冲减震属性应用于建筑物上,在建筑物的竖直方向上设置弹簧以对竖直方向上的震动进行缓冲减震,在建筑物的左右方向上设置弹簧以对左右方向上的震动进行缓冲减震,在建筑物的前后方向上设置弹簧以对前后方向上的震动进行缓冲减震,该种技术方案弊端在于,需要在多处设置减震体,单一的减震体只能满足单一方向上的减震,基于此,申请人设计一种结构巧妙、原理简单能够通过单一的减震体实现多个方向上减震的建筑设计抗震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建筑设计抗震结构,以解决单一的减震体只能满足单一方向上的减震导致抗震建筑需要在多处设置减震体的技术问题。

2、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建筑设计抗震结构,包括:

4、基坑,其上对应建筑物四周的位置上设置有围墙,且围墙与建筑物之间具有间隙;

5、承载板,固定于建筑物底部,其底面设置有若干圆台状的卡结块a,且卡结块a底部横截面的面积小于其顶部横截面的面积;以及

6、内围减震组件b,若干内围减震组件b设置于基坑内位于承载板下方的位置上,且其外侧设置有若干外围减震组件a,若干所述外围减震组件a与若干内围减震组件b分别与若干卡结块a一一对应,且外围减震组件a的顶部与内围减震组件b的顶部均与卡结块a的底部间隙配合。

7、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围减震组件a与内围减震组件b均呈口字型,且所述外围减震组件a包裹内围减震组件b。

8、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围减震组件a与内围减震组件b均包括若干减震组件,且减震组件的顶部与卡结块a的底部间隙配合。

9、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减震组件包括:

10、减震单体,固定于基坑内,其内部固定有基座;

11、围板,与减震单体滑动配合,所述围板的顶部敞口布设,且其底部与基座之间弹性连接;以及

12、废旧轮胎,设置于围板顶部的敞口内,所述废旧轮胎的胎侧朝向卡结块a布设,并与卡结块a间隙配合。

13、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围板的底部固定有滑块,且滑块与设置于基座内的环形槽滑动配合。

14、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承载板的顶部设置有若干限位槽b,所述限位槽b内固定有减震轮胎,且减震轮胎的胎侧朝向围墙底板布设。

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6、(1)本发明中,通过圆台状卡结块a的一侧斜面首先与外围减震组件a以及内围减震组件b接触,并将非竖直方向作用力逐渐转化为竖直方向作用力,进而通过挤压外围减震组件a与内围减震组件b实现减震,即通过在同一平面设置的外围减震组件a与内围减震组件b能够满足多方向上的减震,避免了在建筑物表面或者基坑内多处设置减震结构;

17、(2)本发明中,采用外围减震组件a包裹内围减震组件b,能够将非竖直方向上作用力由外圈逐步转向内圈,层级式减震能够提高减震的有效性,再通过卡结块a与减震组件顶部接触彻底缓冲减震,提高建筑的稳定性;

18、(3)本发明中,利用废旧轮胎被挤压发生形变实现缓冲之后,能够通过围板底部与基座之间的弹簧连接实现再次缓冲,多级式缓冲震动有效提高了建筑减震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设计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设计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减震组件(20a)与内围减震组件(20b)均呈口字型,且所述外围减震组件(20a)包裹内围减震组件(20b)。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设计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减震组件(20a)与内围减震组件(20b)均包括若干减震组件(20),且减震组件(20)的顶部与卡结块(29a)的底部间隙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设计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组件(20)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设计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板(26)的底部固定有滑块(25),且滑块(25)与设置于基座(23)内的环形槽(24)滑动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设计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28)的顶部设置有若干限位槽(29b),所述限位槽(29b)内固定有减震轮胎,且减震轮胎的胎侧朝向围墙(11)底板布设。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设计抗震结构,包括:基坑;承载板,其底面设置有若干圆台状的卡结块a;以及内围减震组件b,且其外侧设置有若干外围减震组件a,若干所述外围减震组件a与若干内围减震组件b分别与若干卡结块a一一对应,且外围减震组件a的顶部与内围减震组件b的顶部均与卡结块a的底部间隙配合;通过圆台状卡结块a的一侧斜面首先与外围减震组件a以及内围减震组件b接触,并将非竖直方向作用力逐渐转化为竖直方向作用力,进而通过挤压外围减震组件a与内围减震组件b实现减震,即通过在同一平面设置的外围减震组件a与内围减震组件b能够满足多方向上的减震,避免了在建筑物表面或者基坑内多处设置减震结构。

技术研发人员:呼格吉乐图,达胡巴雅尔,刘强,张敏捷,任海燕,宋成才,鲁钟富,刘志勇,陆永卿,额尔登朱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内蒙古筑友建筑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