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基土动力特性测试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588266发布日期:2023-06-28 15:58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基土动力特性测试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地基土动力特性测试,尤其涉及一种地基土动力特性测试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1、地基是地面的基本结构,是支撑地面结构的基础,与地面共同承受荷载的作用,同时承受气候变化和各种自然灾害的侵蚀和影响,地基的应力应变特性对地面结构的整体强度和刚度起着重要作用,在地面结构的变形中,地基的变形约占70%~90%,而地基土就是基础以下承受基础传递下来的荷载的土类,地基土可粗略地分为无粘性土和粘性土。一般地说,当基础位于无粘性土上时,采用文克尔地基模型还是比较适当的,特别是当基础比较柔软,又受有局部(集中)荷载时。当埋深较大,土又比较紧密(如密砂)时,除可采用基床系数经深度修正的文克尔地基模型外,也可采用连续性模型。

2、而随着大吨位的车辆的增加、地质环境的改变等都有可能使得下部结构的地基承载力下降,由此对于地基土工程动工前,需要对地基土进行动力特性测试,在现有技术中,对地基土动力特性测试通常是分为室内测试和室外测试,但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需要室内测试结合室外测试;

3、继而在面对室外测试时,需要预先对待测试地区进行挖坑,然后再由人工将块体(测试基础)安装至坑底部,然后再安装对应的激振器和传感器,由于在室外进行测试时,需要设置多个测试地点,因此,在当前地点测试完毕后,需要将设备转移至下一个测试地点,其整个过程较为繁琐,人力成本较高,且劳动强度大,需要搬运块体,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地基土动力特性测试系统及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地基土动力特性测试系统及方法,该种地基土动力特性测试系统及方法具有方便移动的优点,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2、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地基土动力特性测试系统,包括装配外壳,所述装配外壳的截面呈凵字形,且装配外壳的下端安装有行走组件,所述装配外壳内的顶部安装有两组呈对称设置的放置架,所述放置架的内侧安装有蓄电池组,两组所述放置架之间安装有承重板,所述承重板的下方安装有电动葫芦,且电动葫芦通过支架与承重板连接,所述承重板的下方设有空心限位座,且空心限位座内设有块体,所述块体的上方设有激振器,并通过连接组件与激振器连接,所述块体上安装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上安装有连接钩,所述电动葫芦自设有挂钩,且挂钩与连接钩连接。

3、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行走组件包括两组呈对称设置的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设有凹槽,所述装配外壳下方的两侧均设有延伸部,且延伸部位于凹槽内,所述连接座与装配外壳连接,且连接座的下方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两侧均安装有行走轮,且行走轮均匀设有多组。

4、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底板,所述连接底板的截面呈凸字形,所述块体上设有连接槽,且连接槽的形状与连接底板的形状适配,所述连接槽的上方在块体上设有第一连接孔,且第一连接孔均匀设有多组,多组所述第一连接孔中两两之间在块体上设有第二连接孔。

5、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空心限位座内的前后两侧均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上安装有橡胶辊,且橡胶辊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多组,所述橡胶辊轴的两端均安装有固定件,且固定件通过弹簧伸缩件与空心限位座连接。

6、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装配外壳的顶部设有开孔,且开孔上方设有太阳能板,且太阳能板通过支架与装配外壳连接,所述太阳能板与蓄电池组电连接。

7、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空心限位座的下部分设有插入口,所述插入口内插入有支撑架。

8、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块体上方的两侧均在空心限位座内安装有限位板,两侧所述限位板中间的间距小于连接架的宽度。

9、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蓄电池组的两侧均设有夹板,所述夹板与蓄电池组贴合接触,且夹板通过弹簧与装配外壳及放置架连接。

10、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电动葫芦的两侧均在装配外壳上设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内安装有排风扇,且排风扇与蓄电池组电连接。

11、一种地基土动力特性测试系统的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2、s1:通过牵引设备牵引或者人工推动的方式,将装配外壳推动到室外待测试区域;

13、s2:由人工预先在室外待测试区域内选择测试地点,并在该测试地点挖出对应深度的测试土坑;

14、s3:再将装配外壳推动至测试土坑的上方,其中,行走组件是位于测试土坑的两侧;

15、s4:先启动电动葫芦,将块体吊起一定距离,使其脱离支撑架,然后由人工将支撑架抽出,之后,再启动电动葫芦下放块体,直至块体与测试土坑的底部接触;

16、s5:由人工将电动葫芦的挂钩和连接钩分离,然后启动电动葫芦收回挂钩,接着对块体与测试土坑的底部连接,并且在块体上布设对应方向的传感器,再开始室外环境下对地基土动力特性测试。

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该种地基土动力特性测试系统及方法通过设置的装配外壳能够整合多个设备,并对其提供保护的作用,使得其具有防雨、防晒、防潮等效果,能够充分的满足室外测试的条件,同时通过设置的行走组件与装配外壳体配合,方便装配外壳移动,从而减少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人工成本,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成本高、劳动强度高的问题,进一步的通过设置电动葫芦,能够更好的适应不同深度的测试土坑,方便对块体的收回和下放,通过设置的支撑架、空心限位座以及电动葫芦的配合,能够有效的对块体起到一个支撑限位的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地基土动力特性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装配外壳(1),所述装配外壳(1)的截面呈凵字形,且装配外壳(1)的下端安装有行走组件,所述装配外壳(1)内的顶部安装有两组呈对称设置的放置架(2),所述放置架(2)的内侧安装有蓄电池组(3),两组所述放置架(2)之间安装有承重板(4),所述承重板(4)的下方安装有电动葫芦(5),且电动葫芦(5)通过支架与承重板(4)连接,所述承重板(4)的下方设有空心限位座(6),且空心限位座(6)内设有块体(7),所述块体(7)的上方设有激振器(8),并通过连接组件与激振器(8)连接,所述块体(7)上安装有连接架(9),所述连接架(9)上安装有连接钩(10),所述电动葫芦(5)自设有挂钩,且挂钩与连接钩(10)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基土动力特性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组件包括两组呈对称设置的连接座(11),所述连接座(11)上设有凹槽,所述装配外壳(1)下方的两侧均设有延伸部,且延伸部位于凹槽内,所述连接座(11)与装配外壳(1)连接,且连接座(11)的下方设有支撑板(12),所述支撑板(12)的两侧均安装有行走轮(13),且行走轮(13)均匀设有多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基土动力特性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底板(14),所述连接底板(14)的截面呈凸字形,所述块体(7)上设有连接槽(15),且连接槽(15)的形状与连接底板(14)的形状适配,所述连接槽(15)的上方在块体(7)上设有第一连接孔(16),且第一连接孔(16)均匀设有多组,多组所述第一连接孔(16)中两两之间在块体(7)上设有第二连接孔(1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基土动力特性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限位座(6)内的前后两侧均设有安装槽(18),所述安装槽(18)上安装有橡胶辊(19),且橡胶辊(19)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多组,所述橡胶辊(19)轴的两端均安装有固定件(20),且固定件(20)通过弹簧伸缩件(21)与空心限位座(6)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基土动力特性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外壳(1)的顶部设有开孔,且开孔上方设有太阳能板(22),且太阳能板(22)通过支架与装配外壳(1)连接,所述太阳能板(22)与蓄电池组(3)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基土动力特性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限位座(6)的下部分设有插入口(23),所述插入口(23)内插入有支撑架(2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基土动力特性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块体(7)上方的两侧均在空心限位座(6)内安装有限位板(25),两侧所述限位板(25)中间的间距小于连接架(9)的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基土动力特性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组(3)的两侧均设有夹板(26),所述夹板(26)与蓄电池组(3)贴合接触,且夹板(26)通过弹簧与装配外壳(1)及放置架(2)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基土动力特性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葫芦(5)的两侧均在装配外壳(1)上设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内安装有排风扇(27),且排风扇(27)与蓄电池组(3)电连接。

10.应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基土动力特性测试系统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出一种地基土动力特性测试系统及方法,包括装配外壳,装配外壳的截面呈凵字形,且装配外壳的下端安装有行走组件,装配外壳内的顶部安装有两组呈对称设置的放置架,放置架的内侧安装有蓄电池组,两组放置架之间安装有承重板,承重板的下方安装有电动葫芦,且电动葫芦通过支架与承重板连接,承重板的下方设有空心限位座,且空心限位座内设有块体,块体的上方设有激振器,并通过连接组件与激振器连接,块体上安装有连接架,连接架上安装有连接钩,本发明通过设置的装配外壳能够整合多个设备,并对其提供保护的作用,使得其具有防雨、防晒、防潮等效果,满足室外测试的条件,同时通过设置的行走组件与装配外壳体配合,方便装配外壳移动。

技术研发人员:方怡,吕悦军,彭艳菊,修立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