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临结合陡崖桥梁防护支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91975发布日期:2023-09-01 14:33阅读:51来源:国知局
永临结合陡崖桥梁防护支挡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桥梁工程,尤其是一种永临结合陡崖桥梁防护支挡结构。


背景技术:

1、在桥梁施工工程中,常常会遇到在山区傍山临河的陡崖处搭建桥梁的情况,由于原地面横坡较大,桥梁左右幅桩基底面高度差较大,施工十分困难,难以形成施工操作平台;并且由于一侧临河,会存在冲刷风险,施工安全风险较大。而桥梁施工中操作平台的布置形式若设置不当则将会对后续施工带来诸多不利影响,既影响施工进度又影响工程质量。

2、公告号为cn21544201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钢管桩挡墙抗滑支护结构,其包括挡土墙、混凝土承台和多个钢管桩,所述钢管桩靠近边坡的中部设置且一端固定于边坡底部的稳定岩层中,所述混凝土承台嵌设固定于钢管桩的另一端,所述钢管桩嵌设于混凝土承台内的外壁固定有多个防滑棱,所述混凝土承台内嵌设有连接钢筋,所述连接钢筋远离钢管桩的一端伸出混凝土承台,所述连接钢筋远离钢管桩的一端嵌设于挡土墙内,所述混凝土承台内的连接钢筋与钢管桩固定连接。

3、公告号为cn21120042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微型钢管桩挡墙抗滑支挡结构,包括用于边坡治理且采用钢筋混凝土筑成的扶壁式挡土墙,在扶壁式挡土墙底部呈矩形布置有不少于四排微型钢管桩,扶壁式挡土墙内侧设置有锚杆,在锚杆底部设有混凝土挡板,所述微型钢管桩顶部与扶壁式挡土墙底部采用钢筋联结,微型钢管桩底部伸入稳定岩层中;所述微型钢管桩沿钢管长度方向设有呈螺旋型布置的微型桩孔。该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挡墙抗滑技术中土石方工程量无法控制及无法应用于场地空间受限制的工程的问题。该实用新型可以适当减小挡墙基础底面尺寸和基础埋深,也造成土石方开挖量的减少,有效节约了工期及工程造价,在高边坡分级支护工程中具有较强适用性。

4、上述专利文献所公开的技术方案虽然能够提高挡墙抗滑支挡结构对边坡的支护强度,但未解决陡崖临河处难以形成施工操作平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降低陡崖处桥梁施工安全风险的永临结合陡崖桥梁防护支挡结构。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永临结合陡崖桥梁防护支挡结构,包括临河侧挡墙、靠山侧支护体系和桩基基台;临河侧挡墙固定在与山体相交的河岸上,靠山侧支护体系固定在山体内并与桩基基台连接,桩基基台设置在山体的坡面上并位于临河侧挡墙和靠山侧支护体系之间;所述桩基基台上设有多个桩基。本发明中通过在陡崖的靠山侧施工靠山侧支护体系以及在陡崖的临河侧施工临河侧挡墙为桩基基台提供两侧支护加固,通过设置桩基基台为桥梁的桩基施工提供稳定的施工操作平台,通过位于桩基基台两侧的靠山侧支护体系和临河侧挡墙为前期桥梁桩基施工提供操作平台,又能在后期为施工后的桥梁桩基提供抗冲刷防护作用;本发明的结构简单且稳定,能够有效节约施工材料、降低施工安全风向,同时能够为今后同类条件下的桥梁施工提供重要的保障作用。

3、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临河侧挡墙内固定有多个固定桩,固定桩从河岸的地表下向上竖直延伸至临河侧挡墙的顶部;所述多个固定桩沿临河侧挡墙的宽度方向等距间隔排布。本发明通过设置固定桩对临河侧挡墙进行支护加固,通过固定桩能够提高临河侧挡墙的抗倾倒能力,对临河侧挡墙的内侧回填物起到支挡作用,从而提高临河侧挡墙的整体强度。

4、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临河侧挡墙的顶面与桩基基台的顶面相齐平。本发明通过限定临河侧挡墙的高度,使临河侧挡墙顶面和桩基基台的顶面形成平整的平面,能够增加整个施工操作平台的面积,提高施工人员的活动范围,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

5、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临河侧挡墙背离桩基基台的一面为斜面,临河侧挡墙的厚度从上至下逐渐增加。本发明通过在临河侧挡墙上设置斜面,能够提高临河侧挡墙对河水的抗冲刷能力。

6、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靠山侧支护体系包括多根倾斜固定在山体内的锚杆,所述锚杆的端头伸入桩基基台内并折弯。本发明中通过设置锚杆来形成靠山侧支护体系,利用锚杆的端头折弯形成拉钩来固定连接抗拉抱箍筋,同时可通过连接抗拉抱箍筋连接固定形成强度更高的整体受力支护体系,能够增加临河侧挡墙的内拉力,从而进一步增强临河侧挡墙的抗倾倒能力。

7、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桩基基台的顶面设有通过挡墙合围形成下凹槽体的井口圈,所述桩基从山体内向上贯穿桩基基台并伸出至井口圈合围形成的槽体内;所述井口圈合围形成的槽体内填充混凝土。本发明通过在桩基基台的顶面上设置挡墙形成井口圈来包围桩基,可通过在井口圈内填充轻质混凝土来提高桩基摩擦力,同时能够减轻回填料对临河侧挡墙的压力。

8、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设置在桩基基台内的连接抗拉抱箍筋,所述连接抗拉抱箍筋环绕设置在井口圈的挡墙内,连接抗拉抱箍筋与固定桩以及锚杆都固定连接。本发明通过在井口圈的挡墙内环绕设置连接抗拉抱箍筋以与固定桩以及锚杆形成整体受力支挡体系,在增强桥梁桩基稳定性的基础上,能够减少对原地貌的开挖量。

9、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桩基基台的底面为阶梯状底面。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桩基基台与山体直接接触的底面设置为阶梯状,能够增大桩基基台底面与山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和固定效果。

1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中通过在陡崖的靠山侧施工靠山侧支护体系以及在陡崖的临河侧施工临河侧挡墙为桩基基台提供两侧支护加固,通过设置桩基基台为桥梁的桩基施工提供稳定的施工操作平台,通过位于桩基基台两侧的靠山侧支护体系和临河侧挡墙为前期桥梁桩基施工提供操作平台,又能在后期为施工后的桥梁桩基提供抗冲刷防护作用;本发明的结构简单且稳定,能够有效节约施工材料、降低施工安全风向,同时能够为今后同类条件下的桥梁施工提供重要的保障作用。



技术特征:

1.永临结合陡崖桥梁防护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临河侧挡墙(300)、靠山侧支护体系(400)和桩基基台(500);临河侧挡墙(300)固定在与山体(100)相交的河岸(200)上,靠山侧支护体系(400)固定在山体(100)内并与桩基基台(500)连接,桩基基台(500)设置在山体(100)的坡面上并位于临河侧挡墙(300)和靠山侧支护体系(400)之间;所述桩基基台(500)上设有多个桩基(51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临结合陡崖桥梁防护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河侧挡墙(300)内固定有多个固定桩(310),固定桩(310)从河岸(200)的地表下向上竖直延伸至临河侧挡墙(300)的顶部;所述多个固定桩(310)沿临河侧挡墙(300)的宽度方向等距间隔排布。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永临结合陡崖桥梁防护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河侧挡墙(300)的顶面与桩基基台(500)的顶面相齐平。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永临结合陡崖桥梁防护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河侧挡墙(300)背离桩基基台(500)的一面为斜面,临河侧挡墙(300)的厚度从上至下逐渐增加。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永临结合陡崖桥梁防护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靠山侧支护体系(400)包括多根倾斜固定在山体(100)内的锚杆(410),所述锚杆(410)的端头伸入桩基基台(500)内并折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永临结合陡崖桥梁防护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桩基基台(500)的顶面设有通过挡墙合围形成下凹槽体的井口圈(520),所述桩基(510)从山体(100)内向上贯穿桩基基台(500)并伸出至井口圈(520)合围形成的槽体内;所述井口圈(520)合围形成的槽体内填充混凝土。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永临结合陡崖桥梁防护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桩基基台(500)内的连接抗拉抱箍筋(530),所述连接抗拉抱箍筋(530)环绕设置在井口圈(520)的挡墙内,连接抗拉抱箍筋(530)与固定桩(310)以及锚杆(410)都固定连接。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永临结合陡崖桥梁防护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桩基基台(500)的底面为阶梯状底面。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永临结合陡崖桥梁防护支挡结构,包括临河侧挡墙、靠山侧支护体系和桩基基台;临河侧挡墙固定在与山体相交的河岸上,靠山侧支护体系固定在山体内并与桩基基台连接,桩基基台设置在山体的坡面上并位于临河侧挡墙和靠山侧支护体系之间;桩基基台上设有多个桩基。本发明中通过在陡崖的靠山侧施工靠山侧支护体系以及在陡崖的临河侧施工临河侧挡墙为桩基基台提供两侧支护加固,通过位于桩基基台两侧的靠山侧支护体系和临河侧挡墙为前期桥梁桩基施工提供操作平台,又能在后期为施工后的桥梁桩基提供抗冲刷防护作用;结构简单且稳定,能够有效节约施工材料、降低施工安全风向,同时能够为今后同类条件下的桥梁施工提供重要的保障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刘欢,陈亚军,黄学超,郭珊珊,罗春明,姜凡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