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与城市地下管廊的搭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910657发布日期:2023-10-29 12:41阅读:46来源:国知局
道路与城市地下管廊的搭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市政建设,具体涉及一种道路与城市地下管廊的搭接结构。


背景技术:

1、综合管廊工程是指在城市道路下面建造一个市政共用隧道,将电力、通信、供水、燃气等多种市政管线集中在一体,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以做到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和资源的共享。

2、目前,国内针对综合管廊的设计和施工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综合管廊设计规范也在不断被更新,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所致,国内大部分综合管廊都规划及建设在城市新区或开发区内,很难进入到老城区内进行建设。同时,由于道路往往与城市综合管廊同步建设,有时甚至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的交叉和重叠,因此往往需要针对重叠区域进行加护,防止道路自身的破损,也要保护综合管廊不受车辆载荷影响,目前现有技术中尚没有相关的方案实现对道路和综合管廊的重叠区域进行加护。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全部或部分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道路与城市地下管廊的搭接结构,通过结合段和载荷分散段的设置实现了将地下管廊受到的来自上方的载荷进行分散的目的,从而可以将道路对管廊的影响降到最低,可以降低地下管廊的构造成本。

2、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道路与城市地下管廊的搭接结构,包括可以承受交变载荷和道路垂直载荷的结合段,所述结合段位于地下管廊和道路之间,且所述结合段通过固定结构固定在所述地下管廊上,所述结合段固定连接有载荷分散段,所述载荷分散段用于分散所述结合段受到的交变载荷,所述载荷分散段向远离所述地下管廊的方向延伸。

3、进一步的,所述载荷分散段包括过渡段,所述过渡段的一端与所述结合段远离所述地下管廊的一端连接,所述过渡段的另一端向远离所述地下管廊的方向延伸。

4、进一步的,所述过渡段的延伸平面与所述道路的上表面平行;或者所述过渡段的延伸平面与所述道路的上表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且从靠近所述地下管廊的一端至远离所述地下管廊的一端,所述过渡段与所述道路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5、进一步的,设定所述结合段的宽度为l,l大于0,则所述过渡段的延伸宽度在所述道路的上表面上的投影的宽度大于等于3l,且大于等于3m。

6、进一步的,所述载荷分散段还包括延伸段,所述延伸段的一端与所述过渡段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延伸段的另一端向远离所述地下管廊的方向延伸。

7、进一步的,所述延伸段的延伸宽度在所述道路的上表面上的投影的宽度大于等于3l,所述延伸段的延伸平面与所述过渡段的延伸平面平行。

8、进一步的,所述结合段包括上下设置的两个第一网片,两个所述第一网片靠近所述地下管廊的一端之间连接有第二网片,下方的所述第一网片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三网片,所述第三网片延伸至两个所述第一网片之间,所述第一网片、所述第二网片和第三网片之间的区域内填充有填充物。

9、进一步的,所述过渡段包括上层网片和下层网片,所述上层网片和所述下层网片之间的区域填充有所述填充物,所述上层网片的一端延伸至与上方的所述第一网片固定连接;所述下层网片的一端延伸至与下方的所述第一网片固定连接,或者所述下层网片的一端延伸至穿过所述第三网片,且所述下层网片与所述第三网片固定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延伸段包括延伸网片,所述延伸网片的一端延伸至与所述上层网片固定连接,所述延伸网片和所述道路之间的区域填充有所述填充物,所述延伸网片的另一端止于所述道路的结构层;

11、所述第一网片、第二网片、第三网片、上层网片、下层网片和延伸网片均由钢筋十字搭接而成,且每一个所述钢筋和与其相接触的其他钢筋之间均为固定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结构为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下端延伸至伸入所述地下管廊内,所述固定杆的上端延伸至伸入所述结合段。

13、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道路与城市地下管廊的搭接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本发明为城市地下管廊与道路的并行建设提供了一种搭接结构;通过结合段和载荷分散段的设置实现了将地下管廊受到的来自上方的载荷进行分散的目的,从而可以将道路对管廊的影响降到最低,可以降低地下管廊的构造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道路与城市地下管廊的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可以承受交变载荷和道路垂直载荷的结合段,所述结合段位于地下管廊和道路之间,且所述结合段通过固定结构固定在所述地下管廊上,所述结合段固定连接有载荷分散段,所述载荷分散段用于分散所述结合段受到的交变载荷,所述载荷分散段向远离所述地下管廊的方向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荷分散段包括过渡段,所述过渡段的一端与所述结合段远离所述地下管廊的一端连接,所述过渡段的另一端向远离所述地下管廊的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段的延伸平面与所述道路的上表面平行;或者所述过渡段的延伸平面与所述道路的上表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且从靠近所述地下管廊的一端至远离所述地下管廊的一端,所述过渡段与所述道路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设定所述结合段的宽度为l,l大于0,则所述过渡段的延伸宽度在所述道路的上表面上的投影的宽度大于等于3l,且大于等于3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荷分散段还包括延伸段,所述延伸段的一端与所述过渡段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延伸段的另一端向远离所述地下管廊的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段的延伸宽度在所述道路的上表面上的投影的宽度大于等于3l,所述延伸段的延伸平面与所述过渡段的延伸平面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段包括上下设置的两个第一网片,两个所述第一网片靠近所述地下管廊的一端之间连接有第二网片,下方的所述第一网片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三网片,所述第三网片延伸至两个所述第一网片之间,所述第一网片、所述第二网片和第三网片之间的区域内填充有填充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段包括上层网片和下层网片,所述上层网片和所述下层网片之间的区域填充有所述填充物,所述上层网片的一端延伸至与上方的所述第一网片固定连接;所述下层网片的一端延伸至与下方的所述第一网片固定连接,或者所述下层网片的一端延伸至穿过所述第三网片,且所述下层网片与所述第三网片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段包括延伸网片,所述延伸网片的一端延伸至与所述上层网片固定连接,所述延伸网片和所述道路之间的区域填充有所述填充物,所述延伸网片的另一端止于所述道路的结构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为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下端延伸至伸入所述地下管廊内,所述固定杆的上端延伸至伸入所述结合段。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道路与城市地下管廊的搭接结构,包括可以承受交变载荷和道路垂直载荷的结合段,结合段位于地下管廊和道路之间,且结合段通过固定结构固定在地下管廊上,结合段固定连接有载荷分散段,载荷分散段用于分散结合段受到的交变载荷,载荷分散段向远离地下管廊的方向延伸。本发明为城市地下管廊与道路的并行建设提供了一种搭接结构;通过结合段和载荷分散段的设置实现了将地下管廊受到的来自上方的载荷进行分散的目的,从而可以将道路对管廊的影响降到最低,可以降低地下管廊的构造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赵敏,谷佳丽,郑楠,岳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冶西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