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施工过程内支撑拆除换撑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979050发布日期:2023-11-09 22:02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地下室施工过程内支撑拆除换撑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专利涉及地下室的,具体而言,涉及地下室施工过程内支撑拆除换撑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在深基坑支护工程中,由于周边环境的限制,内支撑结构越来越常见。若如果采用内支撑结构,则在地下室施工阶段,就会涉及到内支撑结构的拆除,以免影响地下室往上施工。

2、在内支撑结构拆除前,需要在地下室的外墙和支护桩之间设置换撑梁,形成新的支撑节点,在内支撑结构拆除后,将支护桩外侧的土压力通过换撑梁传递到地下室的梁板结构上。

3、当临近外墙处有车道或者较大的预留洞口时,无法形成梁板结构承受换撑梁的内力,就需要在洞口处设置临时支撑梁将换撑梁的内力传递相邻梁板结构上。

4、现有技术中,若临时支撑梁与换撑梁水平对齐布置时,则临时支撑梁会作用在结构楼板上,而结构楼板比较薄,承受能力较弱,容易对结构楼板造成损伤;若临时支撑梁与结构梁水平对齐布置时,则临时支撑梁与换撑梁无法形成点对点受力,外墙会承受两侧不对称的剪力,容易对外墙造成损伤,甚至破坏外墙的防水结构,不利于外墙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地下室施工过程内支撑拆除换撑施工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换撑梁与临时支撑梁对外墙形成的不对称剪力,容易损坏外墙的问题。

2、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地下室施工过程内支撑拆除换撑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3、1)、在基坑的底部施工地下室的底部结构,所述基坑中具有内支撑;

4、2)、施工地下室的外墙的同时,施工转换梁,所述转换梁与外墙一体施工成型,所述转换梁沿着外墙的周向环绕布置;所述外墙与支护桩之间具有墙外空间,所述外墙包围形成墙内空间;

5、3)、在所述墙外空间施工多个换撑梁,多个所述换撑梁沿着外墙的周向间隔布置,所述换撑梁对接在转换梁与支护桩之间,且所述换撑梁与支护桩之间呈水平对齐布置;所述换撑梁的内端对接在转换梁上,所述换撑梁的外端对接在支护桩上;

6、在所述墙内空间施工多个临时支撑梁,多个所述临时支撑梁沿着外墙的周向间隔布置,所述临时支撑梁的外端对接在转换梁上;

7、4)、拆除所述基坑中的内支撑;

8、5)、在所述墙内空间施工地下室,所述地下室包括多个结构梁以及结构楼板;多个所述结构梁包括多个布置在结构楼板中的纵向梁,所述临时支撑梁的内端对接在地下室上,且与所述纵向梁水平对齐布置。

9、进一步的,所述施工步骤1)中,所述地下室的底部结构包括地下室的桩基以及底板。

10、进一步的,所述施工步骤4)中,当完成所述地下室的施工后,进行基坑的肥槽回填。

11、进一步的,所述施工步骤2)中,所述转换梁为混凝土结构,所述转换梁与外墙同步一体支模施工形成,与外墙形成一体结构。

12、进一步的,所述施工步骤2)中,所述转换梁的内侧嵌入在外墙中,与所述外墙形成一体结构;

13、所述转换梁的内侧具有位于外墙中的内延部,所述转换梁的外侧延伸至墙外空间中,形成外延部,所述换撑梁的内端对接在外延部上。

14、进一步的,所述施工步骤5)中,所述结构楼板具有朝向外墙的支撑侧,所述结构梁具有布置在支撑侧的横向梁,多个所述纵向梁的端部对接在横向梁上,所述临时支撑梁的内端对接在横向梁上。

15、进一步的,所述换撑梁以及临时支撑梁分别为钢结构。

16、进一步的,所述换撑梁以及临时支撑梁分别是混凝土结构。

17、进一步的,施工步骤2)中,所述外墙中设有墙体钢筋架,所述墙体钢筋架中具有钢筋空间;所述墙体钢筋架具有穿设在内延部中的内侧钢筋架;

18、所述内侧钢筋架朝外延伸,具有延伸至外延部中的外侧钢筋架;所述外侧钢筋架包括多个水平布置的水平钢筋,以及呈多个竖向布置的箍筋环,多个所述水平钢筋沿着外延部的外周间隔环绕布置,沿着所述外延部朝外延伸的方向,所述水平钢筋竖向盘旋布置;

19、多个所述箍筋环沿着外延部朝外延伸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箍筋环环绕在多个水平钢筋的外周,且分别与多个水平钢筋固定连接;

20、多个所述水平钢筋之间围合形成位于外延部中部的包围区域,所述包围区域的中部穿设有水平布置的中心钢筋,所述中心钢筋的内端延伸至内延部中,所述中心钢筋的外端穿设至换撑梁中;

21、所述中心钢筋的外周设有多个倾斜筋条,所述倾斜筋条的内端固定对接在中心钢筋上,所述倾斜筋条的外端分别与内侧钢筋架以及外侧钢筋架固定连接;多个所述倾斜筋条沿着中心钢筋的周向间隔环绕,且沿着中心钢筋的轴向间隔布置,相邻的倾斜钢筋之间的倾斜角度相异。

22、进一步的,所述施工步骤3)中,所述支护桩具有朝向换撑梁的弧形抵接面,所述弧形抵接面在水平方向呈弧形布置;所述弧形抵接面上凿刻多个水平布置的横向槽,多个所述横向槽沿着支护桩的高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横向槽沿着支护桩的横向弯曲布置;

23、所述换撑梁为混凝土结构,所述换撑梁中设有换撑钢筋架,所述中心钢筋的外端延伸至换撑钢筋架中,且与换撑钢筋架固定连接;所述换撑钢筋架的内端对接在外延部上;

24、所述换撑梁具有对接在弧形抵接面上的端部面,所述端部面呈弧面状,所述换撑钢筋架具有多个弧形筋,所述弧形筋沿着端部面弧形弯曲,所述弧形筋嵌入固定在横向槽中,所述端部面对接固定在弧形抵接面上;

25、相邻的所述支护桩之间具有桩间隔,所述换撑梁的端部朝外扩张,形成嵌入部,所述嵌入部嵌入在桩间隔中。。

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地下室施工过程内支撑拆除换撑施工方法,在外墙上设置转换梁,转换梁与外墙结合为一体,换撑梁与转换梁对接,地下室通过临时支撑梁与转换梁对接,形成完整的换撑结构体系;换撑梁与支护桩水平对齐,临时支撑梁与地下室的纵向梁水平对齐布置,转换梁可承受换撑梁以及临时支撑梁产生的不对称剪力,不影响外墙的正常施工和使用;

27、换撑结构体系不仅能有效解决内支撑拆换撑时,临近外墙的区域有较大洞口的问题,还能有效地对外墙进行保护,避免两侧不平衡剪力对外墙的结构和外墙的防水造成破坏或者损伤,影响其正常使用。相比于传统的换撑结构,换撑结构体系不仅极大的节约了成本,环保和节能效果也好,资源利用率高,而且本结构工序简单,施工方便,易于推广使用。



技术特征:

1.地下室施工过程内支撑拆除换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施工过程内支撑拆除换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步骤1)中,所述地下室的底部结构包括地下室的桩基以及底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施工过程内支撑拆除换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步骤4)中,当完成所述地下室的施工后,进行基坑的肥槽回填。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施工过程内支撑拆除换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步骤2)中,所述转换梁为混凝土结构,所述转换梁与外墙同步一体支模施工形成,与外墙形成一体结构。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地下室施工过程内支撑拆除换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步骤2)中,所述转换梁的内侧嵌入在外墙中,与所述外墙形成一体结构;

6.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地下室施工过程内支撑拆除换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步骤5)中,所述结构楼板具有朝向外墙的支撑侧,所述结构梁具有布置在支撑侧的横向梁,多个所述纵向梁的端部对接在横向梁上,所述临时支撑梁的内端对接在横向梁上。

7.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地下室施工过程内支撑拆除换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撑梁以及临时支撑梁分别为钢结构。

8.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地下室施工过程内支撑拆除换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撑梁以及临时支撑梁分别是混凝土结构。

9.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地下室施工过程内支撑拆除换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施工步骤2)中,所述外墙中设有墙体钢筋架,所述墙体钢筋架中具有钢筋空间;所述墙体钢筋架具有穿设在内延部中的内侧钢筋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地下室施工过程内支撑拆除换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步骤3)中,所述支护桩具有朝向换撑梁的弧形抵接面,所述弧形抵接面在水平方向呈弧形布置;所述弧形抵接面上凿刻多个水平布置的横向槽,多个所述横向槽沿着支护桩的高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横向槽沿着支护桩的横向弯曲布置;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地下室的技术领域,公开了地下室施工过程内支撑拆除换撑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1)、施工底部结构;2)、施工外墙的同时,施工转换梁,转换梁与外墙一体施工成型;3)、施工多个换撑梁,换撑梁对接在转换梁与支护桩之间;施工多个临时支撑梁,临时支撑梁的外端对接在转换梁上;4)、拆除内支撑;5)、施工地下室,临时支撑梁的内端对接在地下室上,且与纵向梁水平对齐布置;在外墙上设置转换梁,转换梁与外墙结合为一体,换撑梁与转换梁对接,地下室通过临时支撑梁与转换梁对接,形成完整的换撑结构体系,转换梁可承受换撑梁以及临时支撑梁产生的不对称剪力,不影响外墙的正常施工和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程磊,王小湖,王贤能,季婷婷,黎科龙,周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