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多雨地区裂隙发育边坡的生态防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254423发布日期:2023-12-03 11:57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多雨地区裂隙发育边坡的生态防治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地质灾害防治,具体一种适用于多雨地区裂隙发育边坡的生态防治方法。


背景技术:

1、裂隙发育边坡在雨水补给下岩体裂隙水发育,增加了岩土体容重,降低了岩体抗剪强度,致使边坡下滑力增加,进而诱发滑坡地质灾害,该现象在多雨地区的裂隙发育边坡发生滑坡时表现的尤为突出。

2、传统的减缓多雨地区裂隙发育边坡雨水下渗的主要手段分为临时封堵和永久封堵,临时封堵是在降雨前或降雨过程中用塑料膜等进行覆盖,而永久封堵常采用水泥砂浆或混凝土喷射坡面进行封堵,特殊位置会加入钢筋或土工布等特殊材料,然而此方式造成坡面全封闭,无法满足植被生长,且使用的材料不环保,耐久性差,一段时间后宜产生裂缝,无法彻底减缓雨水大量下渗的问题。

3、边坡防治工程也越来越注重生态性,强调防治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融合性与协调性。为防止边坡发生失稳现象,同时恢复边坡植被,修复受损的边坡生态系统,减缓雨水大量下渗成为了多雨地区裂隙发育边坡生态化治理的关建,亟需制定出切实有效、生态环保的防治措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多雨地区裂隙发育边坡的生态防治方法,该方法简单适用、有效阻断雨水下渗、耐腐蚀、耐低温、使用寿命长、抗冻性好、适宜植物生长。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适用于多雨地区裂隙发育边坡的生态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s1、边坡修整,使边坡稳定程度、坡度和坡面平整度达到特定要求;

4、s2、修建截排水沟,在修整后的边坡上分区域截排汇水;

5、s3、边坡铺网,在修整好的边坡上铺网;

6、s4、设置封水层,在坡面采用喷播设备将特定基质喷制于岩体坡面上,形成封水层;

7、s5、设置基质层,在封水层上采用喷播设备喷播基质层;

8、s6、设置植被层,在基质层上采用喷播设备喷播种子与基质的混合物,作为植被层。

9、优选的,在步骤s1中,边坡修整采用爆破、机械或人工开挖,自上而下、分级削坡的方式进行,分级削坡后形成分级平台,分级平台的宽度在2m~6m之间。

10、优选的,在步骤s1中,平整度要求:修整后的边坡坡面与周围地形平顺连接,坡面的凹凸度平均为±10cm,最大不超过±30cm。

11、优选的,所述截排水沟可布设在坡顶、坡底、纵向坡面、分级平台上,截排水沟的尺寸及间隔宽度根据区域降雨情况、地形条件、地表径流量、汇水面积确定。

12、优选的,纵向坡面的截排水沟竖向交错设置,所述截排水沟包括截水沟、排水沟、急流槽、沉砂池。

13、优选的,在步骤s3中,所述特定基质包括粘质土、植物纤维及高分子粘结剂,特定基质的透水系数在7.3×10-7cm/-2.6×10-6cm/s,所述封水层的厚度为2~5cm。

14、优选的,在步骤s4中,当边坡坡度在40°及以下,且坡面不存在积雪或冻土层时,可不铺网;当边坡坡度大于40°或坡度在40°及以下且坡面存在积雪或冻土层时,铺网。

15、优选的,边坡顶部铺网时,应向坡顶上部延展,岩质边坡延展长度宜大于1.5m。

16、优选的,所述基质层的基质组分包括粉土、有机质、植物纤维、团粒剂、土壤稳定剂。

17、优选的,喷播前,应先根据绿化覆盖率、施工季节、立地条件、种子发芽率、种子净度、种子千粒重等因素确定目的植物播种量,喷播时,先喷播基质层,后喷播植被层,喷播应均匀。

18、优选的,铺网材料可采用镀锌金属网、树脂网、塑料网等,网孔直径宜为30mm~60mm,且宜采用可降解材料;边坡顶部铺网时,应向坡顶上部延展一定距离,岩质边坡延展长度宜大于1.5m。网钉材质为金属网钉,由圆钢制作,主网钉直径≥14mm,长度≥200mm,次网钉直径≥10mm,长度≥50mm,网钉数量应大于100支/100m2;主网钉与次网钉应搭配使用;主网钉宜用于坡顶、搭接处和主要受力处,间距宜小于1m;其他位置可使用次网钉间距宜为0.5m~1m。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封水层、基质层及植被层,能够防止雨水下渗,方便植物扎根于地下,有效解决了雨水大量下渗增加岩土体容重导致边坡失稳的问题,并且能够同时修复边坡植被,实现生态化防治的目的,此外,坡顶、坡底、纵向坡面、分级平台设置截排水沟,坡面雨水沿坡面汇流至截排水沟,可以将雨水按特定的通道排出,避免雨水渗入引起不可控的滑塌等地质灾害,同时保证了生态工程的稳定性,此方法不仅简单适用,且能够有效阻断雨水下渗、耐腐蚀、耐低温、使用寿命长、抗冻性好、适宜植物生长。



技术特征:

1.一种适用于多雨地区裂隙发育边坡的生态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多雨地区裂隙发育边坡的生态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边坡修整采用爆破、机械或人工开挖,自上而下、分级削坡的方式进行,分级削坡后形成分级平台,分级平台的宽度在2m~6m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多雨地区裂隙发育边坡的生态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平整度要求:修整后的边坡坡面与周围地形平顺连接,坡面的凹凸度平均为±10cm,最大不超过±3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多雨地区裂隙发育边坡的生态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排水沟可布设在坡顶、坡底、纵向坡面、分级平台上,截排水沟的尺寸及间隔宽度根据区域降雨情况、地形条件、地表径流量、汇水面积确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多雨地区裂隙发育边坡的生态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纵向坡面的截排水沟竖向交错设置,所述截排水沟包括截水沟、排水沟、急流槽、沉砂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多雨地区裂隙发育边坡的生态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所述特定基质包括粘质土、植物纤维及高分子粘结剂,特定基质的透水系数在7.3×10-7cm/-2.6×10-6cm/s,所述封水层的厚度为2~5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多雨地区裂隙发育边坡的生态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当边坡坡度在40°及以下,且坡面不存在积雪或冻土层时,可不铺网;当边坡坡度大于40°或坡度在40°及以下且坡面存在积雪或冻土层时,铺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多雨地区裂隙发育边坡的生态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边坡顶部铺网时,应向坡顶上部延展,岩质边坡延展长度宜大于1.5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多雨地区裂隙发育边坡的生态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质层的基质组分包括粉土、有机质、植物纤维、团粒剂、土壤稳定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多雨地区裂隙发育边坡的生态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喷播前,应先根据绿化覆盖率、施工季节、立地条件、种子发芽率、种子净度、种子千粒重等因素确定目的植物播种量,喷播时,先喷播基质层,后喷播植被层,喷播应均匀。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多雨地区裂隙发育边坡的生态防治方法,包括步骤:S1、边坡修整,使边坡稳定程度、坡度和坡面平整度达到特定要求;S2、修建截排水沟,在修整后的边坡上分区域截排汇水;S3、边坡铺网,在修整好的边坡上铺网;S4、设置封水层,在坡面采用喷播设备将特定基质喷制于岩体坡面上,形成封水层;S5、设置基质层,在封水层上采用喷播设备喷播基质层;S6、设置植被层,在基质层上采用喷播设备喷播种子与基质的混合物,作为植被层。本发明有效防止了渗水导致的边坡滑坡,且能恢复边坡植被的生长,避免雨水渗入引起不可控的滑塌等地质灾害,同时保证了生态工程的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式雷,李春林,王乃强,任倩倩,魏保,姜硕,马娟,朱宗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冠中生态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