堰塞湖防溃坝水流量调节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99536发布日期:2023-11-21 08:56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堰塞湖防溃坝水流量调节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堰塞湖防溃坝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堰塞湖防溃坝水流量调节系统。


背景技术:

1、由于地质作用导致m河流附近发生地震,高山崩塌形成i大坝,堵塞河道,从而有了s湖,由于没有排水口,s湖湖水水位迄今仍在以每年几十厘米的速度上涨,如今,湖最深处已经达到500m,s湖如果不调水,蓄水量会继续增加,预计85~105年后可能会通过i大坝最低点溢流,溢流冲刷堰塞坝,会带来堰塞坝崩溃的风险。

2、解决了的一种方式是在s湖处建设水电站,排出积水并发电,但是由于堰塞湖形成时间短,地质结构并不稳定,因此,不具备建设水电站的基础。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堰塞湖防溃坝水流量调节系统,解决了地震形成的堰塞湖没有排水口,导致堰塞坝崩溃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堰塞湖防溃坝水流量调节系统,包括m河流和t河流,m河流下游处设有大坝,m河流和t河流之间设有调水明渠,调水明渠海拔高度位于m河流和t河流之间,还设有钢筋混凝土调水隧洞和压力钢管,钢筋混凝土调水隧洞两端分别与m河流和调水明渠连通,压力钢管两端分别与调水明渠和t河流连通,钢筋混凝土调水隧洞两端还分别设有进水口工作闸门系统和出水口工作闸门系统。

3、优选的方案中,压力钢管较低的一端处设有水电站厂房,水电站厂房内设有发电机组,发电机组与压力钢管连通。

4、优选的方案中,大坝上端设有溢洪道,大坝靠近底端处设有放空洞,放空洞内设有放空洞工作闸门系统。

5、优选的方案中,放空洞内放空洞工作闸门系统的一侧还设有放空洞事故检修闸门系统。

6、优选的方案中,钢筋混凝土调水隧洞内进水口工作闸门系统的一侧还设有进水口事故检修闸门系统。

7、优选的方案中,钢筋混凝土调水隧洞内出水口工作闸门系统的一侧还设有出水口事故检修闸门系统。

8、优选的方案中,调水明渠底端设有高河床部和低河床部,调水明渠设有第一分支和第二分支,高河床部与第一分支连接,低河床部与第二分支连接,第二分支下游与压力钢管连通,第一分支下游与蓄水堰连通,还设有排空洞,蓄水堰底部通过排空洞与t河流连通。

9、优选的方案中,第一分支与蓄水堰连通口高河床部内设有滑动道,滑动道内设有可上下浮动的堰门,堰门为空腔结构,堰门上浮以改变蓄水堰的最低进水高度,还设有连通道,连通道一端与蓄水堰连通,连通道另一端与滑动道连通。

10、优选的方案中,第一分支与第二分支的分叉处设有可水平摆动的分流挡板门。

11、优选的方案中,第一分支上设有门型架,门型架中央设有可升降的提升螺杆,提升螺杆下端与堰门连接,提升螺杆包括光杆段,光杆段上端连接有螺杆段,门型架上设有丝母座,螺杆段与丝母座螺纹套接,光杆段下端设有大头端,堰门内设有中空内筒,光杆段与中空内筒滑动套接,中空内筒上端口设有止挡端套,止挡端套用于止挡大头端。

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建设调水隧洞和调水明渠,利用调水隧洞和调水明渠作为中间枢纽,在s湖上游的m河流调走河水进入附近的t河流,减小m河流流经s湖的入库流量,降低溃坝风险;在调水明渠与t河流对接处建设水电站发电,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将调水明渠建设为具有高、低河床的第一分支和第二分支,并设有蓄水堰,保证调水明渠常规流量的同时改善汛期的水流量激增压力。



技术特征:

1.一种堰塞湖防溃坝水流量调节系统,其特征是:包括m河流(1)和t河流(15),m河流(1)下游处设有大坝(3),m河流(1)和t河流(15)之间设有调水明渠(10),调水明渠(10)海拔高度位于m河流(1)和t河流(15)之间,还设有钢筋混凝土调水隧洞(7)和压力钢管(11),钢筋混凝土调水隧洞(7)两端分别与m河流(1)和调水明渠(10)连通,压力钢管(11)两端分别与调水明渠(10)和t河流(15)连通,钢筋混凝土调水隧洞(7)两端还分别设有进水口工作闸门系统(6)和出水口工作闸门系统(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堰塞湖防溃坝水流量调节系统,其特征是:压力钢管(11)较低的一端处设有水电站厂房(13),水电站厂房(13)内设有发电机组(14),发电机组(14)与压力钢管(11)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堰塞湖防溃坝水流量调节系统,其特征是:钢筋混凝土调水隧洞(7)内进水口工作闸门系统(6)的一侧还设有进水口事故检修闸门系统(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堰塞湖防溃坝水流量调节系统,其特征是:钢筋混凝土调水隧洞(7)内出水口工作闸门系统(9)的一侧还设有出水口事故检修闸门系统(8)。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堰塞湖防溃坝水流量调节系统,其特征是:调水明渠(10)底端设有高河床部(1003)和低河床部(1004),调水明渠(10)设有第一分支(1001)和第二分支(1002),高河床部(1003)与第一分支(1001)连接,低河床部(1004)与第二分支(1002)连接,第二分支(1002)下游与压力钢管(11)连通,第一分支(1001)下游与蓄水堰(18)连通,还设有排空洞(19),蓄水堰(18)底部通过排空洞(19)与t河流(15)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堰塞湖防溃坝水流量调节系统,其特征是:第一分支(1001)与蓄水堰(18)连通口高河床部(1003)内设有滑动道(2001),滑动道(2001)内设有可上下浮动的堰门(20),堰门(20)为空腔结构,堰门(20)上浮以改变蓄水堰(18)的最低进水高度,还设有连通道(2002),连通道(2002)一端与蓄水堰(18)连通,连通道(2002)另一端与滑动道(2001)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堰塞湖防溃坝水流量调节系统,其特征是:第一分支(1001)上设有门型架(22),门型架(22)中央设有可升降的提升螺杆(23),提升螺杆(23)下端与堰门(20)连接,提升螺杆(23)包括光杆段(2301),光杆段(2301)上端连接有螺杆段(2302),门型架(22)上设有丝母座(2304),螺杆段(2302)与丝母座(2304)螺纹套接,光杆段(2301)下端设有大头端(2303),堰门(20)内设有中空内筒(24),光杆段(2301)与中空内筒(24)滑动套接,中空内筒(24)上端口设有止挡端套(25),止挡端套(25)用于止挡大头端(2303)。

8.根据权利要求5或7所述堰塞湖防溃坝水流量调节系统,其特征是:第一分支(1001)与第二分支(1002)的分叉处设有可水平摆动的分流挡板门(21)。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堰塞湖防溃坝水流量调节系统,包括M河流和T河流,M河流下游处设有大坝,M河流和T河流之间设有调水明渠,调水明渠海拔高度位于M河流和T河流之间,还设有钢筋混凝土调水隧洞和压力钢管,钢筋混凝土调水隧洞两端分别与M河流和调水明渠连通,压力钢管两端分别与调水明渠和T河流连通,钢筋混凝土调水隧洞两端还分别设有进水口工作闸门系统和出水口工作闸门系统,解决了地震形成的堰塞湖没有排水口,导致堰塞坝崩溃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彭景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宜昌市天上电气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