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桩基与混凝土套箱综合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969306发布日期:2024-02-07 13:17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桩基与混凝土套箱综合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加固,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桩基与混凝土套箱综合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桩基的桩身全部埋于土中,承台底面与土体接触对建筑地基起到支撑和加固的作用,在建筑施工中使用较为常见,在安装水下桩基的过程中,需要配合混凝土套箱进行辅助施工,在放下混凝土套箱时,需要施工人员实时观察及时矫正以保证混凝土套箱准确定位。

2、而现有的混凝土套箱在施工灌装之后,在对套筒进行拆除时,套筒在抬升过程中可能会对凝固的混凝土表面造成破损,影响混凝土的整体强度,同时水下施工时,水下不平的地面会影响套箱放下的水平,可能影响混凝土灌注时的施工精度,因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新型桩基与混凝土套箱综合施工方法来满足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桩基与混凝土套箱综合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的套筒在抬升会对混凝土表面造成破损,套箱放入水下可能产生偏移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新型桩基与混凝土套箱综合施工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s1:操作人员将设备对准放置在桩基施工处,启动电机驱动闭合组件对活动套筒闭合;

5、s2:电机驱动提升组件将活动套筒放置到桩基施工处,在驱动提升组件将活动套筒放置时,带动固定支撑组件对活动套筒实施辅助支撑;

6、s3:操作人员向活动套筒内灌注混凝土,在混凝土桩基成型凝固之后,反向驱动电机对活动套筒进行拆除。

7、优选地,上述步骤s1中的施工装置包括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一端边缘处设置有电机,所述有电机底端转动连接有斜齿轮一,所述斜齿轮一一侧啮合设置有斜齿轮组,所述斜齿轮一底端转动连接有平齿轮一,所述闭合组件设置在斜齿轮组一侧,所述闭合组件用于闭合活动套筒;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平齿轮一一侧,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提升组件和固定支撑组件;所述提升组件设置在驱动组件内部一侧,所述提升组件用于提升活动套筒;所述固定支撑组件设置在驱动组件底端边缘处,所述固定支撑组件用于对活动套筒实施固定支撑;所述驱动组件底端设置有活动套筒,所述活动套筒中部外表面设置有伸缩杆一。

8、优选地,所述闭合组件包括有调节盘,所述调节盘底端转动设置有销轴一,所述销轴一一端固定安装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底端转动套接有销轴二,所述销轴二底端与活动套筒顶端转动连接,所述销轴二在活动套筒顶端呈圆周阵列布置,所述销轴二之间的夹角设置为90度。

9、优选地,所述调节盘顶端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顶端固定设置有齿条,所述齿条顶端弹性设置有伸缩杆二,所述伸缩杆二顶端与固定支架内壁弹性连接,所述齿条一侧啮合设置有平齿轮二,所述平齿轮二转动安装在固定支架内壁顶端,所述平齿轮二一端转动连接有斜齿轮二,所述斜齿轮二与斜齿轮组一端相啮合。

10、优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有固定底盘,所述固定底盘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固定底盘外表面转动套设有转动环,所述转动环顶端边缘处设置有啮齿,所述转动环内壁底端设置有齿环一,所述齿环一与平齿轮一相啮合,所述转动环底端边缘处设置有齿环二,所述固定底盘一侧中部设置有开口。

11、优选地,所述提升组件包括斜齿轮三,所述斜齿轮三嵌套转动设置在固定底盘外表面上,所述斜齿轮三与啮齿相啮合,所述斜齿轮三一端连接有斜齿轮四,所述斜齿轮四转动设置在固定底盘内部空腔底端。

12、优选地,所述斜齿轮四一侧啮合转动有斜齿轮五,所述斜齿轮五一端转动连接有平齿轮三,所述平齿轮三转动设置在开口内壁边缘处,所述平齿轮三一侧转动啮合有齿条二,所述齿条二一端固定安装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内壁表面与伸缩杆一相连接,所述齿条二在限位环外表面上呈圆周阵列布置,所述齿条二之间的夹角设置为90度。

13、优选地,所述固定支撑组件包括有储液桶,所述储液桶固定安装在固定底盘底端边缘处,所述储液桶内部空腔内转动设置有螺杆,所述螺杆顶端设置有平齿轮四,所述平齿轮四与齿环二相啮合,所述螺杆外表面上螺纹套设有活塞盘,所述活塞盘与储液桶内壁滑动贴合,所述储液桶在固定底盘底端呈圆周阵列布置,所述储液桶之间的夹角设置为60度。

14、优选地,所述储液桶底端贯通连接有进液桶,所述进液桶内壁底端弹性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弹性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贴合进液桶内壁弹性滑动。

15、优选地,所述螺杆上部外边面转动套设有皮带组,所述皮带组一端内壁转动套设有旋转钻头,所述旋转钻头转动设置在储液桶顶端边缘处。

16、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7、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了闭合组件,在混凝土灌注时和凝固之后进行闭合操作,同时配合提升组件的提升操作,在施工结束之后拆除活动套筒时,避免活动套筒与混凝土表面长时间滑动对混凝土表面造成破坏,配合提升组件将活动套筒和混凝土表面的接触面积尽可能的减小,影响混凝土凝固之后的整体强度,避免重复施工造成施工成本上升;

18、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了固定支撑组件,在放下活动套筒时对活动套筒实施固定支撑,保证活动套筒放置时的水平精度,保证混凝土灌注时的加工精度,通过利用液体压力传递的特性,通过将固定块顶出实现支撑效果,通过阵列布置的固定块在支撑时能够适用水下不同地面的高度差,使活动套筒在水下放置时能够具有一定的适用性,配合旋转钻头同步进行旋转固定,实现二次固定,提高对活动套筒的固定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桩基与混凝土套箱综合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新型桩基与混凝土套箱综合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桩基与混凝土套箱综合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s1中的施工装置包括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一端边缘处设置有电机,所述有电机底端转动连接有斜齿轮一,所述斜齿轮一一侧啮合设置有斜齿轮组,所述斜齿轮一底端转动连接有平齿轮一,所述闭合组件设置在斜齿轮组一侧,所述闭合组件用于闭合活动套筒;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平齿轮一一侧,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提升组件和固定支撑组件;所述提升组件设置在驱动组件内部一侧,所述提升组件用于提升活动套筒;所述固定支撑组件设置在驱动组件底端边缘处,所述固定支撑组件用于对活动套筒实施固定支撑;所述驱动组件底端设置有活动套筒,所述活动套筒中部外表面设置有伸缩杆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桩基与混凝土套箱综合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闭合组件包括有调节盘,所述调节盘底端转动设置有销轴一,所述销轴一一端固定安装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底端转动套接有销轴二,所述销轴二底端与活动套筒顶端转动连接,所述销轴二在活动套筒顶端呈圆周阵列布置,所述销轴二之间的夹角设置为90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桩基与混凝土套箱综合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盘顶端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顶端固定设置有齿条,所述齿条顶端弹性设置有伸缩杆二,所述伸缩杆二顶端与固定支架内壁弹性连接,所述齿条一侧啮合设置有平齿轮二,所述平齿轮二转动安装在固定支架内壁顶端,所述平齿轮二一端转动连接有斜齿轮二,所述斜齿轮二与斜齿轮组一端相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桩基与混凝土套箱综合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有固定底盘,所述固定底盘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固定底盘外表面转动套设有转动环,所述转动环顶端边缘处设置有啮齿,所述转动环内壁底端设置有齿环一,所述齿环一与平齿轮一相啮合,所述转动环底端边缘处设置有齿环二,所述固定底盘一侧中部设置有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桩基与混凝土套箱综合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组件包括斜齿轮三,所述斜齿轮三嵌套转动设置在固定底盘外表面上,所述斜齿轮三与啮齿相啮合,所述斜齿轮三一端连接有斜齿轮四,所述斜齿轮四转动设置在固定底盘内部空腔底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桩基与混凝土套箱综合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齿轮四一侧啮合转动有斜齿轮五,所述斜齿轮五一端转动连接有平齿轮三,所述平齿轮三转动设置在开口内壁边缘处,所述平齿轮三一侧转动啮合有齿条二,所述齿条二一端固定安装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内壁表面与伸缩杆一相连接,所述齿条二在限位环外表面上呈圆周阵列布置,所述齿条二之间的夹角设置为90度。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桩基与混凝土套箱综合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撑组件包括有储液桶,所述储液桶固定安装在固定底盘底端边缘处,所述储液桶内部空腔内转动设置有螺杆,所述螺杆顶端设置有平齿轮四,所述平齿轮四与齿环二相啮合,所述螺杆外表面上螺纹套设有活塞盘,所述活塞盘与储液桶内壁滑动贴合,所述储液桶在固定底盘底端呈圆周阵列布置,所述储液桶之间的夹角设置为60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桩基与混凝土套箱综合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桶底端贯通连接有进液桶,所述进液桶内壁底端弹性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弹性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贴合进液桶内壁弹性滑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桩基与混凝土套箱综合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上部外边面转动套设有皮带组,所述皮带组一端内壁转动套设有旋转钻头,所述旋转钻头转动设置在储液桶顶端边缘处。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桩基与混凝土套箱综合施工方法,属于混凝土加固技术领域;该新型桩基与混凝土套箱综合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操作人员将设备对准放置在桩基施工处,启动电机驱动闭合组件对活动套筒闭合;S2:电机驱动提升组件将活动套筒放置到桩基施工处,在驱动提升组件将活动套筒放置时,带动固定支撑组件对活动套筒实施辅助支撑;S3:操作人员向活动套筒内灌注混凝土,在混凝土桩基成型凝固之后,反向驱动电机对活动套筒进行拆除。本发明通过设置闭合组件,避免活动套筒与混凝土表面长时间滑动对混凝土表面造成破坏,设置固定支撑组件保证活动套筒放置时的水平精度,保证混凝土灌注时的加工精度。

技术研发人员:张亚清,徐涛,杨华,胡建云,汤鹏勃,姜大海,杨立业,车斌,宁立航,刘建设,曹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