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混凝土管桩预制桩围护结构施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74782发布日期:2024-02-20 21:28阅读: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混凝土管桩预制桩围护结构施工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建筑土管桩预制桩围护结构施工,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建筑混凝土管桩预制桩围护结构施工系统。


背景技术:

1、基坑围护结构可以保证基坑的稳定性,从而可以对不同的需求进行承重,而对于土管桩预制桩围护结构的搭建,较为费时费力,由于较重较大需要通过设备进行施工。

2、现有技术公开号为cn103643682b的文献提供一种预应力空心管桩基坑围护结构及施工方法,该装置通过预应力管桩、凹凸连接带、混凝土止水带、预应力锚索、后浇筑混凝土;预应力管桩沿基坑周边依次布设,桩体的顶部设盖板、底部设预制桩尖;在预应力管桩相接处设置有凹凸连接带,凹凸连接带内设有止水条;在管桩侧壁靠近基坑一侧设钢隔板安装槽,槽内插入钢隔板;在管桩、凹凸连接带、钢隔板围成的空腔内浇筑混凝土形成混凝土止水带;在预制桩尖上设置混凝土止水封闭端头,桩尖内预埋锚索钩,所述预应力管桩断面呈圆形或方形,在管桩外侧沿纵向均匀间隔设置焊接环,焊接环与桩侧的凹凸连接带、钢隔板安装槽焊接连接,所述凹凸连接带对称设于预应力管桩的两侧,采用不锈钢预制而成,与带内止水条粘贴连接。

3、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虽然通过现有技术的结构可以实现与有关的有益效果,但是仍存在以下缺陷:上述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预制桩一个一个的放置到预制坑中在进行敲击,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自动自化程度低,需要大量人力。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中,发明人认为在预制桩施工过程中,通过系统控制设备进行连续对预制桩进行施工,不仅可以提高自动化程度,而且可以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同时可以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5、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建筑混凝土管桩预制桩围护结构施工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1、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混凝土管桩预制桩围护结构施工系统的方法,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上述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预制桩一个一个的放置到预制坑中在进行敲击,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自动自化程度低,需要大量人力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技术效果。

3、2.技术方案

4、本申请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建筑混凝土管桩预制桩围护结构施工系统,包括:

5、人机控制模块,可以让工作人员对其他模块进行总控;

6、通信模块,通过以太网实现plc与人机控制模块和传感器模块的数据通信;

7、执行模块,可以通过机械对预制桩进行放置等动作;

8、传感器模块,在输送管内设置传感器,对位移及力度进行的变化进行获取;

9、存储模块,所述存储模块可以对机械的允许数据进行储存,供人机控制模块使用控制执行模块。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施工预制桩执行模块及系统的设置,从而通过系统控制设备进行连续对预制桩进行施工,不仅可以提高自动化程度,而且可以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同时可以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11、作为本申请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人机控制模块通过控制器面板进行总控,且可通过语音识别进行控制,即用户可通过语音指令来控制施工系统。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语音识别,为工作人员提供了办理,提高了智能化程度。

13、作为本申请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语音识别包括收集语音数据、语音特征提取、搭建语音识别模型、语音识别模型训练、输入的语音转换、语音识别模型优化,保存模型;

14、收集语音数据,收集语音样本,包含不同人的发音,不同口音,不同语速,不同噪音的发音;

15、语音特征提取,对语音数据通过滤波器组特征进行提取;

16、搭建语音识别模型,利用循环神经网络进行语音识别搭建模型;

17、语音识别模型训练,使用收集的语音数据对语音识别模型进行训练;

18、输入的语音转换,对训练完成后,使用新模型进行新语音的输入进行一侧转换;

19、语音识别模型优化,对识别结果进行优化、调整,提高语音识别性能;

20、保存模型,保存训练好的模型进行使用。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不断的对语音识别进行学习训练,提高识别的准确性。

22、作为本申请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执行模块包括车体、控制器面板、切换内筒、转动驱动、往复组件、预制桩放置筒及输出导向管;

23、车体,为执行设备载体,移动到所需围栏的位置;

24、控制器面板,为人机控制模块的硬件载体;

25、切换内筒,可以通过控制对转动让不同预制桩到达输出导向管的输出位置,其余不变;

26、往复组件,可以通过控制让预制桩放置筒及输出导向管进行上下运动,对预制桩进行敲击固定。

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多个放置限位筒的设置,可以连续对多个预制桩进行切换施工,避免了一个一个进行的弊端,同时,可以完成敲击动作,一起合成,提高了施工的效率。

28、作为本申请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模块包括位移传感器及力度传感器;

29、位移传感器,设置于输出导向管一侧,对预制桩的输出位移进行获取,当预制桩达到挡块下方且在输出导向管内时往复组件运动;

30、力度传感器,设置于挡块底面对敲击力度进行获取,防止预制桩损坏。

31、执行模块包括车体、控制器面板、切换内筒、转动驱动、往复组件、预制桩放置筒及输出导向管;

32、车体,为执行设备载体,移动到需围栏的位置;

33、控制器面板,为人机控制模块的硬件载体;

34、切换内筒,可以通过控制对转动让不同预制桩到达输出导向管的输出位置,其余不变;

35、往复组件,可以通过控制让预制桩放置筒及输出导向管进行上下运动,对预制桩进行敲击固定。

36、传感器模块包括位移传感器及力度传感器;

37、位移传感器,设置于输出导向管一侧,对预制桩的输出位移进行获取,当预制桩达到挡块下方且在输出导向管内时往复组件运动;

3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只能位置进行,减少由于动作没有完成,而导致设备的损坏,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39、3.有益效果

40、本申请技术方案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41、1.本申请通过施工预制桩放置筒设备及系统的设置,从而通过系统控制设备进行连续对预制桩进行施工,不仅可以提高自动化程度,而且可以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同时可以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42、2.本申请通过多个放置限位筒的设置,可以连续对多个预制桩进行切换施工,避免了一个一个进行的弊端,提高了施工的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混凝土管桩预制桩围护结构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混凝土管桩预制桩围护结构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机控制模块通过控制器面板进行总控,且可通过语音识别进行控制,即用户可通过语音指令来控制施工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混凝土管桩预制桩围护结构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语音识别包括收集语音数据、语音特征提取、搭建语音识别模型、语音识别模型训练、输入的语音转换、语音识别模型优化,保存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混凝土管桩预制桩围护结构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往复组件通过控制让预制桩放置筒及输出导向管进行上下运动,对预制桩进行敲击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混凝土管桩预制桩围护结构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位移传感器,对预制桩的输出位移进行获取,当预制桩达到挡块下方且在输出导向管内时往复组件运动;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建筑混凝土管桩预制桩围护结构施工系统,属于建筑土管桩预制桩围护结构施工技术领域;包括人机控制模块,可以让工作人员对其他模块进行总控,通过以太网实现PLC与人机控制模块和传感器模块的数据通信,可以通过机械对预制桩进行放置等动作,在输送管内设置传感器,对位移及力度进行的变化进行获取,所述存储模块可以对机械的允许数据进行储存,供人机控制模块使用控制执行模块,通过施工预制桩执行模块及系统的设置,从而通过系统控制设备进行连续对预制桩进行施工,不仅可以提高自动化程度,而且可以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同时可以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技术研发人员:叶文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甘肃星河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