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工程生态透水坝及生态水系

文档序号:36709263发布日期:2024-01-16 11:45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利工程生态透水坝及生态水系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特别是涉及一种水利工程生态透水坝及生态水系。


背景技术:

1、水利工程是为了控制、利用和保护地表及地下的水资源与环境而修建的各项工程建设的总称。水利工程需要修建坝、堤、溢洪道、水闸、进水口、渠道、渡漕、筏道、鱼道等不同类型的水工建筑物,以实现其目标。

2、透水坝是一种允许部分水流从坝体透过的轻型治导建筑物,具有降低坝体浸润线,提高坝体稳定性的作用。近年来透水坝逐渐用于平原河网地区的水位控制、水质净化问题,起到拦蓄径流或净化水体的作用等。

3、现有技术中的透水坝通常只能实现透水功能,即只能在非汛期阶段保证水流在河道内流通,针对汛期阶段,河道内水流量增大时无法对其进行自动泄洪处理,从而使水面升高,对河道两侧的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4、因此,亟需一种水利工程生态透水坝及生态水系,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利工程生态透水坝及生态水系,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水利工程生态透水坝,包括:

3、透水坝本体,所述透水坝本体上设置有若干透水件,所述透水件用于实现河道内水的流动;

4、底端垫层,所述河道内部底端设置有原土层,所述底端垫层铺设在所述原土层顶端,所述透水坝本体设置在所述底端垫层顶端,所述河道两侧分别设置有主堤,所述透水坝本体两端分别与两所述主堤接触设置。

5、优选的,所述透水件包括透水框本体,所述透水框本体固定连接在所述透水坝本体上,若干所述透水框本体组成透水层,所述透水层用于实现所述河道水的流动,所述透水框本体内设置有若干石块。

6、优选的,所述透水框本体为钢筋笼,所述石块的直径为20cm-50cm,若干所述石块之间的间隙率为30%-40%。

7、优选的,所述底端垫层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粗砂垫层、第一细沙垫层、防水层、第二细沙垫层和第二粗砂垫层,所述第二粗砂垫层铺设在所述原土层上,所述透水坝本体放置在所述第一粗砂垫层上。

8、优选的,所述第一粗砂垫层顶端设置有缓冲层。

9、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水系,所述河道包括主河道、生态河道和泄洪河道,所述生态河道和所述泄洪河道的水流入端分别与所述主河道的水流出端对应连通,所述生态河道内沿水流方向设置有两透水坝本体;所述泄洪河道内设置有防护件。

10、优选的,所述防护件包括铺设在所述泄洪河道内底端和侧壁上的防护层,所述防护层包括若干沿轴向设置的格宾石笼。

11、优选的,所述泄洪河道内侧壁上设置有绿植层。

12、优选的,位于下游的所述透水坝本体上的所述透水层高度低于位于上游的所述透水坝本体上的所述透水层高度。

13、优选的,两所述透水坝本体之间的所述生态河道内设置有沉砂池。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和技术效果:

15、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水利工程生态透水坝及生态水系,通过设置透水坝本体和透水件在非汛期阶段能够保证水流的稳定流通,在汛期阶段能够实现对水流的阻拦,通过设置的生态河道与主河道的连通,实现非汛期阶段水流的流通,通过设置泄洪河道与主河道的连通,针对汛期阶段通过透水件将水流阻拦至泄洪河道内实现对洪水的排放,保证河道周边的生态体系。本发明实现了河道内水的生态流动和汛期的自动泄洪处理,保证河道周边生态体系的稳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水利工程生态透水坝,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生态透水坝,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件包括透水框本体(5),所述透水框本体(5)固定连接在所述透水坝本体(1)上,若干所述透水框本体(5)组成透水层,所述透水层用于实现所述河道(2)水的流动,所述透水框本体(5)内设置有若干石块(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生态透水坝,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框本体(5)为钢筋笼,所述石块(6)的直径为20cm-50cm,若干所述石块(6)之间的间隙率为30%-4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生态透水坝,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端垫层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粗砂垫层(7)、第一细沙垫层(8)、防水层(9)、第二细沙垫层(10)和第二粗砂垫层(11),所述第二粗砂垫层(11)铺设在所述原土层(3)上,所述透水坝本体(1)放置在所述第一粗砂垫层(7)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生态透水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粗砂垫层(7)顶端设置有缓冲层(12)。

6.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水系,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生态透水坝所建造的生态水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河道(2)包括主河道(21)、生态河道(22)和泄洪河道(23),所述生态河道(22)和所述泄洪河道(23)的水流入端分别与所述主河道(21)的水流出端对应连通,所述生态河道(22)内沿水流方向设置有两透水坝本体(1);所述泄洪河道(23)内设置有防护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水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件包括铺设在所述泄洪河道(23)内底端和侧壁上的防护层,所述防护层包括若干沿轴向设置的格宾石笼(1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水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洪河道(23)内侧壁上设置有绿植层(14)。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水系,其特征在于:位于下游的所述透水坝本体(1)上的所述透水层高度低于位于上游的所述透水坝本体(1)上的所述透水层高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水系,其特征在于:两所述透水坝本体(1)之间的所述生态河道(22)内设置有沉砂池(15)。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生态透水坝及生态水系,包括透水坝本体,透水坝本体上设置有若干透水件,透水件用于实现河道内水的流动;底端垫层,河道内部底端设置有原土层,底端垫层铺设在原土层顶端,透水坝本体设置在底端垫层顶端,河道两侧分别设置有主堤,透水坝本体两端分别与两主堤接触设置;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水系,河道包括主河道、生态河道和泄洪河道,生态河道和泄洪河道的水流入端分别与主河道的水流出端对应连通,生态河道内沿水流方向设置有两透水坝本体;泄洪河道内设置有防护件。本发明实现了河道内水的生态流动和汛期的自动泄洪处理,保证河道周边生态体系的稳定。

技术研发人员:高淑会,柴小军,张寅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