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消力排水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65876发布日期:2024-03-01 12:06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一种雨水消力排水池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雨水排水,尤其涉及一种雨水消力排水池。


背景技术:

1、目前,建筑屋面、街道的雨水一般先通过雨水斗、雨水口等收集装置收集,再经雨水管网汇集,最终通过重力方式或雨水泵升压后排向河道、湖泊等受纳水体。在雨水管网末端雨水排出口处,往往由于重力势能的转换或雨水泵的升压,使雨水携带有大量的动能。如不采取必要的消能措施,雨水势必会剧烈冲刷河床和河堤,造成受纳水体剧烈扰动、土壤流失等问题,进而产生安全隐患、破坏周边生态。

2、现有雨水排水消能措施主要采用排出口、消力池等方式。雨水排出口通过扩大水流断面,从而减少流速,减少对河床的冲刷;消力池是促使在泄水建筑物下游产生底流式水跃的消能设施。消力池能使下泄急流迅速变为缓流,一般可将下泄水流的动能消除40%~70%,消力池通过水跃进行消能,通过设置坎墙、海漫,并对河床及周边河道进行防护,实现安全排放。具体的,现有排出口和消力池方案分别通过扩大水流断面和采用水跃的方式消除能量,消能效率较低。为满足消能要求,往往占地较大,同时需对河床和河堤进行较大范围防护,以减少多余能量对周边河床和河堤的冲刷。由此增加了施工成本。此外,由于雨水排水具有随降雨变化时大时小的特点,尤其是重力流排水方式中,面对绵延降雨,雨量持续且水量小,采用消力池方案其对雨量变化的适应性、灵活性欠佳。

3、因此,现有技术中的消能装置结构存在消能效率低,占地面积大,施工成本高,以及根据排水量变化而进行调整的灵活度差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雨水消力排水池。

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雨水消力排水池,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第四侧壁和水平设置的底壁,所述侧壁的侧边依次相连并在其底部与底壁连接形成一中空腔室,沿第二侧壁和第四侧壁对称轴方向的底壁两端相对设置沟槽状连接段和凸坡结构挡墙并通过消力段连接,所述连接段由对称设置的墩柱组成并在墩柱靠近第一侧壁一端形成第一槽口,以及在所述墩柱另一端形成第二槽口,所述第一槽口对应的第一侧壁上设置第一通孔,所述挡墙顶部的第三侧壁上设置第二通孔,在所述挡墙底部设置排出管,所述排出管两端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消力段连通设置,所述出水口突出设置在第三侧壁外部。

3、进一步地,所述消力段包括斜坡状下降段和第一水平段,所述下降段的顶边与第二槽口连接,下降段的底边与第一水平段连接。

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槽口宽度小于第二槽口宽度,所述第一槽口的顶边和底边分别与第一通孔的圆心和第一通孔的底边等高。

5、进一步地,所述挡墙的凸坡结构是梯形结构或圆弧形结构。

6、进一步地,所述梯形结构挡墙包括上升段和第二水平段,所述上升段的底边和顶边分别与第一水平段和第二水平段连接,所述第二水平段的高度大于第一通孔的高度。

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大于第一通孔的直径。

8、进一步地,所述排水池还包括格栅,所述格栅设置在第二通孔内部。

9、进一步地,所述排水池还包括阀门,所述阀门设置在出水口。

10、进一步地,所述进水口高度大于出水口。

11、进一步地,所述排水池还包括水平设置且与侧壁顶边连接的顶壁,所述顶壁中间设置圆形第三通孔并向上延伸设置第五侧壁。

12、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本发明通过采用沟槽连接段、消力段及挡墙的技术手段,利用扩大过流断面、水跃、跌水等多种水力作用,减小雨水排水的流速和压头,同时将底流式消能、挑流式消能集中于一座池内,布置紧凑,结构合理,因此节省了占地及土建投资,也方便管理和维护。

14、此外,通过采用第二通孔和排出管两种排水形式的技术手段,减少了池内残存雨水的问题,适用于不同水量工况,满足不同降雨情况下河道的防护需要。雨水消力排水池设置于受纳水体的岸边或堤坝处,减少了在受纳水体内设置消力池、海漫、护坦的土建工程量,可有效节省占地范围和土建投资,缩短工期,因此具有极好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技术特征:

1.一种雨水消力排水池,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第四侧壁和水平设置的底壁,所述侧壁的侧边依次相连并在其底部与底壁连接形成一中空腔室,其特征在于,沿第二侧壁和第四侧壁对称轴方向的底壁两端相对设置沟槽状连接段和凸坡结构挡墙并通过消力段连接,所述连接段由对称设置的墩柱组成并在墩柱靠近第一侧壁一端形成第一槽口,以及在所述墩柱另一端形成第二槽口,所述第一槽口对应的第一侧壁上设置第一通孔,所述挡墙顶部的第三侧壁上设置第二通孔,在所述挡墙底部设置排出管,所述排出管两端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消力段连通设置,所述出水口突出设置在第三侧壁外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消力排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力段包括斜坡状下降段和第一水平段,所述下降段的顶边与第二槽口连接,下降段的底边与第一水平段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消力排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口宽度小于第二槽口宽度,所述第一槽口的顶边和底边分别与第一通孔的圆心和第一通孔的底边等高。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消力排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墙的凸坡结构是梯形结构或圆弧形结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雨水消力排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结构挡墙包括上升段和第二水平段,所述上升段的底边和顶边分别与第一水平段和第二水平段连接,所述第二水平段的高度大于第一通孔的高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消力排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大于第一通孔的直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消力排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池还包括格栅,所述格栅设置在第二通孔内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消力排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池还包括阀门,所述阀门设置在出水口。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消力排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高度大于出水口。

10.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雨水消力排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池还包括水平设置且与侧壁顶边连接的顶壁,所述顶壁中间设置圆形第三通孔并向上延伸设置第五侧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雨水消力排水池,包括垂直设置的四个侧壁和水平设置的底壁,侧壁的侧边依次相连并在其底部与底壁连接形成一中空腔室,沿第二侧壁和第四侧壁对称轴方向的底壁两端相对设置沟槽状连接段和凸坡结构挡墙并通过消力段连接,连接段由对称设置的墩柱组成并在墩柱靠近第一侧壁一端形成第一槽口,以及在墩柱另一端形成第二槽口,第一槽口对应的第一侧壁上设置第一通孔,挡墙顶部的第三侧壁上设置第二通孔,在挡墙底部设置排出管,排出管两端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与消力段连通设置,出水口突出设置在第三侧壁外部。本发明具有消能效率高,占地面积小,施工成本低的特点,以及对不同排水量的适应性高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高洋,安源,密长海,李红军,高方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