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封底混凝土抗浮的围堰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41361发布日期:2024-03-06 17:09阅读:22来源:国知局
用于封底混凝土抗浮的围堰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桥梁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封底混凝土抗浮的围堰结构。


背景技术:

1、相关技术中,内河深水区域大跨桥梁建设过程中,由于桥跨结构大、工程地理位置特殊、水文地质条件受限等,桥梁基础往往整体设计较大,为不影响内河行洪能力,桥梁下部结构建设往往设置为埋置式承台,即承台埋置于河床冲刷线以下,对于深水桥梁基础一般采用双壁钢围堰法施工,钢围堰需沉入河床较深。由于围堰整体结构巨大,故抽水工况下水对围堰结构的浮力需依靠围堰结构自重和封底混凝土重力来平衡浮力,浮力大部分需要由封底混凝土与桩之间的握裹力提供,通常水下封底混凝土灌注完成后,封底混凝土与钢护筒间的握裹力、桩基混凝土与钢护筒间的握裹力是否满足握裹力的计算标准,现有技术中,采用加厚封底混凝土的厚度的方法来增强封底混凝土与桩之间的握裹力以平衡浮力,但是上述方法会使得混凝土用量较大,从而导致围堰结构生产成本高,同时,在浇筑封底混凝土时通常采用导管法灌注混凝土,但由于混凝土的量较大,从而导致混凝土对河床底部的冲击较大,进而导致混凝土与河床结合时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用于封底混凝土抗浮的围堰结构。根据本发明设计的围堰结构,通过在桩基的外周面设置外凸部,且外凸部设置于桩基与混凝土之间,提高了桩基与封底混凝土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了封底混凝土与桩基之间的握裹力。

2、发明根据本发明的围堰结构包括:围堰主体,所述围堰主体构造为圆形、矩形或异形环绕设置以限定出主体空间;桩基,所述桩基构造为多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主体空间内,多个所述桩基分别沿所述围堰主体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桩基依靠自重抗浮;封底混凝土,所述封底混凝土设置于所述主体空间内且围绕每个所述桩基的至少部分外周;其中每个所述桩基的外表面设置有外凸部,所述外凸部在环绕所述桩基外表面设置且与所述封底混凝土接触,所述外凸部与所述封底混凝土接触以产生对所述桩基的握裹力。

3、根据本发明的围堰结构,通过在桩基的外周面设置外凸部,且外凸部设置于桩基与混凝土之间,增大了桩基与封底混凝土在桩基径向上与封底混凝土的连接面积,提高了桩基与封底混凝土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了封底混凝土与桩基之间的握裹力。

4、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凸部构造为在所述桩基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多个,每个所述外凸部上形成有连接孔;所述围堰结构还包括:连接筋,所述连接筋分别穿过多个所述连接孔以将多个所述外凸部连接。

5、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凸部构造为环绕所述桩基外周的环形抗浮板,多个所述外凸部在所述桩基的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环形抗浮板与所述连接筋连接;或每个所述外凸部构造为在所述桩基周向上间隔设置的弧形筋,每个所述弧形筋与所述连接筋连接。

6、发明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封底混凝土包括:基体层,所述基体层设置于所述主体空间并将覆盖于多个所述桩基的外周,所述基体层适于将多个所述桩基与所述围堰主体连接;加深层,所述加深层设置于所述基体层的底部,所述加深层构造为与所述桩基一一对应的多个且每个所述加深层围绕于对应桩基的外周。

7、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深层构造为在远离所述基体层方向上截面积逐渐减小的锥形。

8、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桩基的外周套设有挡板,所述挡板环绕于所述桩基的外周并沿径向远离所述桩基延伸,所述挡板适于在浇筑所述加深层时阻挡河床异物。

9、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挡板构造为在远离所述加深层的方向上截面积逐渐增大。

10、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凸部设置于所述桩基的外周且分别与所述加深层和/或所述基体层接触。

11、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冲击板,所述冲击板设置于所述桩基底部。

12、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刃角,所述刃角设置于所述围堰结构内部且所述刃角内设置有沿周向延伸的钢筋。

13、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封底混凝土抗浮的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封底混凝土抗浮的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凸部构造为在所述桩基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多个,每个所述外凸部上形成有连接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封底混凝土抗浮的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凸部构造为环绕所述桩基外周的环形抗浮板,多个所述外凸部在所述桩基的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环形抗浮板与所述连接筋连接;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封底混凝土抗浮的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底混凝土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封底混凝土抗浮的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深层构造为在远离所述基体层方向上截面积逐渐减小的锥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封底混凝土抗浮的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桩基的外周套设有挡板,所述挡板环绕于所述桩基的外周并沿径向远离所述桩基延伸,所述挡板适于在浇筑所述加深层时阻挡河床异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封底混凝土抗浮的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构造为在远离所述加深层的方向上截面积逐渐增大。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封底混凝土抗浮的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凸部设置于所述桩基的外周且分别与所述加深层和/或所述基体层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冲击板,所述冲击板设置于所述桩基底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刃角,所述刃角设置于所述围堰结构内部且所述刃角内设置有沿周向延伸的钢筋。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封底混凝土抗浮的围堰结构,围堰结构包括:围堰主体,围堰主体构造为圆形、矩形或异形环绕设置以限定出主体空间;桩基构造为多个且分别设置于主体空间内,多个桩基分别沿围堰主体的高度方向延伸,桩基依靠自重抗浮;封底混凝土设置于主体空间内且围绕每个桩基的至少部分外周;其中每个桩基的外表面设置有外凸部,外凸部在环绕桩基外表面设置且与封底混凝土接触,外凸部与封底混凝土接触以产生对桩基的握裹力。根据本发明设计的围堰结构,通过在桩基的外周面设置外凸部,且外凸部设置于桩基与混凝土之间,提高了桩基与封底混凝土的结构复杂程度,从而提高了封底混凝土与桩基之间的握裹力。

技术研发人员:宋伟峰,汪高斯,郭杰鑫,罗鹏,严朝跃,袁荣轩,穆垚岐,何汉果,罗业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交路桥华东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