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快速对中定位的钢管桩接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83638发布日期:2024-04-18 12:08阅读:8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够快速对中定位的钢管桩接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创造属于临时结构施工,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够快速对中定位的钢管桩接长装置。


背景技术:

1、钢管桩在接桩时,上下节钢管桩对中比较困难,对中精度不够,容易发生失稳。起吊上节钢管与下节钢管对接时,需要多次调整,不仅花费时间较长,影响施工速度,而且,即使是多次调整也可能难以很好保证对中精度,导致钢管桩接长部分结构精度差,对连接处结构强度也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辅助钢管桩接长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创造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出一种能够快速对中定位的钢管桩接长装置。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能够快速对中定位的钢管桩接长装置,包括对接环,在对接环上下两端对称设有辅助对正结构,所述辅助对正结构包括对接环的内外两侧分别设置的内护筒和外护板,内护筒外径与待接长的钢管桩内径相匹配,外护板内径与待接长的钢管桩外径相匹配,在内护筒与外护板间形成限位槽;在内护筒两端分别设有引导环,外护板两端分别设有引导板,引导环末端向内侧倾斜,引导板末端向外侧倾斜,并在引导板与引导环间形成v型的引导槽,该引导槽与限位槽贯通;在外护板外侧设有辅助吊装结构,所述辅助吊装结构包括在至少一个外护板外侧设置的吊环。

4、进一步,所述吊环上下两端分别固定于上下两侧的外护板。

5、进一步,处于所述对接环上侧的内护筒和外护板,分别布置于对接环上端面,处于所述对接环下侧的内护筒和外护板,分别布置于对接环下端面。

6、进一步,各所述外护板焊接固定于对接环。

7、进一步,所述对接环与上下两侧的内护筒为一体成型结构。

8、进一步,所述引导环相对于内护筒的倾斜角度为20-30°。

9、进一步,所述引导板相对于外护板的倾斜角度为20-30°。

10、进一步,所述对接环设有2个或4个。

11、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创造具有以下优势:

12、本发明创造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工人容易掌握,可进行批量化生产,所设置的引导环和引导板,能够有效保证钢管顺利插入限位槽,实现快速安装,对中精度高,施工速度快,能够节省工期。同时,内护筒在内部对所对接的两钢管桩形成内部支撑,外侧的外护板与钢管间进行焊接固定,结构稳定性好,强度高。



技术特征:

1.一种能够快速对中定位的钢管桩接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对接环,在对接环上下两端对称设有辅助对正结构,所述辅助对正结构包括对接环的内外两侧分别设置的内护筒和外护板,内护筒外径与待接长的钢管桩内径相匹配,外护板内径与待接长的钢管桩外径相匹配,在内护筒与外护板间形成限位槽;在内护筒两端分别设有引导环,外护板两端分别设有引导板,引导环末端向内侧倾斜,引导板末端向外侧倾斜,并在引导板与引导环间形成v型的引导槽,该引导槽与限位槽贯通;在外护板外侧设有辅助吊装结构,所述辅助吊装结构包括在至少一个外护板外侧设置的吊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快速对中定位的钢管桩接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环上下两端分别固定于上下两侧的外护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快速对中定位的钢管桩接长装置,其特征在于:处于所述对接环上侧的内护筒和外护板,分别布置于对接环上端面,处于所述对接环下侧的内护筒和外护板,分别布置于对接环下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能够快速对中定位的钢管桩接长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外护板焊接固定于对接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快速对中定位的钢管桩接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环与上下两侧的内护筒为一体成型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快速对中定位的钢管桩接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环相对于内护筒的倾斜角度为20-3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快速对中定位的钢管桩接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板相对于外护板的倾斜角度为20-3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快速对中定位的钢管桩接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环设有2个或4个。


技术总结
本发明创造提供了一种能够快速对中定位的钢管桩接长装置,包括对接环,对接环上下两端对称设有辅助对正结构,辅助对正结构包括对接环的内外两侧分别设置的内护筒和外护板,内护筒外径与待接长的钢管桩内径相匹配,外护板内径与待接长的钢管桩外径相匹配,在内护筒与外护板间形成限位槽;内护筒两端分别设有引导环,外护板两端分别设有引导板,引导环末端向内侧倾斜,引导板末端向外侧倾斜,引导板与引导环间形成V型的引导槽;外护板外侧设有吊环。本发明创造进行批量化生产,对中精度高,可实现快速安装,施工速度快,内护筒在内部对所对接的两钢管桩形成内部支撑,外侧的外护板与钢管间进行焊接固定,结构稳定性好,强度高。

技术研发人员:齐彦杰,冯文园,张培炎,汤和达,李佳泽,张国强,郝志凯,张书强,蔡文焘,李彦超,陈佳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4/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