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水土保持领域,具体为一种水土保持用生态护坡。
背景技术:
1、传统的边坡工程加固措施,大多采用砌石挡墙及喷混泥土等护坡结构,仅仅只起到了一个保护水土流失的作用,谈不上对生态环境有保护作用,随着人们环境意识及经济实力的增强,生态护坡技术逐渐应用到工程建设中,生态护坡是通过种植植物,利用植物根系对岩土的锚固作用从而对边坡表层进行防护、加固,使之既能稳固边坡表层又能恢复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是一种有效的护坡手段。
2、现有的水土保持用生态护坡虽然通过植被的根系对土壤进行了加固,但是遇到大雨天气,雨水还是会将许多土壤冲刷下来,而且由于是斜坡结构,水流会顺着斜坡快速流下,渗透到土壤里面的水分少,蓄水能力差。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土保持用生态护坡,以解决现有的水土保持用生态护坡虽然通过植被的根系对土壤进行了加固,但是遇到大雨天气,雨水还是会将许多土壤冲刷下来,而且由于是斜坡结构,水流会顺着斜坡快速流下,渗透到土壤里面的水分少,蓄水能力差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土保持用生态护坡,包括岩石层以及其表面的土壤层,在所述土壤层的表面种植有植被层,所述土壤层表面由上至下还固定有多个阻水条,多个所述阻水条将植被层分隔开来,所述阻水条内部通过隔板分隔成上下两个空间,隔板上方为种植腔,隔板下方为蓄水腔,所述阻水条朝上一面设置有与蓄水腔相连通的进水口,且阻水条朝下一面设置有与蓄水腔相连通的排水口。
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阻水条可将植被层分成多个区域,阻水条可阻止土壤被冲刷下来,而且还可以使水流停留较长的时间,阻水条的内部分为种植腔和蓄水腔,可在种植腔内种植植物美化阻水条,有水流时,一部分水流还可流入蓄水腔内暂存慢慢渗入土壤。
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阻水条在进水口与排水口出均设置有过滤网。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杂质进入蓄水腔内部。
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水口与排水口均位于蓄水腔的顶部位置。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使蓄水腔内的存水能力最大化。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阻水条的两侧通过锚固钉钉入到岩石层进行固定。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阻水条进行固定。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板上开设有若干通孔。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种植腔内植物的根系可以通过通孔延伸到蓄水腔内部吸取水分。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阻水条的顶端设置有与种植腔相连通的开槽。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通过开槽向种植腔内种植植物。
1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植被层之间设置多个阻水条,可将植被层分成多个区域,阻水条可阻止土壤被冲刷下来,而且还可以使水流停留较长的时间,阻水条的内部分为种植腔和蓄水腔,可在种植腔内种植植物美化阻水条,有水流时,一部分水流还可流入蓄水腔内暂存慢慢渗入土壤,蓄水能力强。
1.一种水土保持用生态护坡,包括岩石层(1)以及其表面的土壤层(2),在所述土壤层(2)的表面种植有植被层(13),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层(2)表面由上至下还固定有多个阻水条(3),多个所述阻水条(3)将植被层(13)分隔开来,所述阻水条(3)内部通过隔板(4)分隔成上下两个空间,隔板(4)上方为种植腔(6),隔板(4)下方为蓄水腔(7),所述阻水条(3)朝上一面设置有与蓄水腔(7)相连通的进水口(8),且阻水条(3)朝下一面设置有与蓄水腔(7)相连通的排水口(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土保持用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水条(3)在进水口(8)与排水口(9)出均设置有过滤网(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土保持用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8)与排水口(9)均位于蓄水腔(7)的顶部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土保持用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水条(3)的两侧通过锚固钉(12)钉入到岩石层(1)进行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土保持用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4)上开设有若干通孔(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土保持用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水条(3)的顶端设置有与种植腔(6)相连通的开槽(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