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混组合围堰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38683发布日期:2023-05-05 13:40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混组合围堰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跨江桥梁建设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混组合围堰结构。


背景技术:

1、随着跨江桥梁的不断兴建,桥梁基础施工领域面临着更加复杂的施工环境和更多的技术难题。桥梁水中基础施工常用围堰法,即在基础周围修筑一道临时围护结构以隔断外侧水,为内部基坑开挖和基础施工提供无水环境。

2、围堰按工艺类型可分为土石围堰、钢筋混凝土围堰、钢板桩围堰、锁扣钢管桩围堰、钢套箱围堰、钢吊箱围堰等,而钢板桩围堰是最常用的一种板桩围堰。钢板桩是带有锁口的一种型钢,其截面有直板形、槽形及z形等,有各种大小尺寸及联锁形式。常见的有拉尔森式,拉克万纳式等。其优点为:强度高,容易打入坚硬土层;可在深水中施工,防水性能好;能按需要组成各种外形的围堰,并可多次重复使用,因此,它的用途广泛。在桥梁施工中常用于沉井顶的围堰,管柱基础、桩基础及明挖基础的围堰等在国内外大型的深水桥梁基础工程中应用广泛。其中以钢筋混凝土围堰为例,该方案通过钢筋混凝土浇筑砼套箱,然后将其放入河道中,接着进行排水操作,其中浇筑砼套箱需要消耗大量的钢筋和混凝土,而在浇筑完成后大型吊车进行吊运,从而加大了建设成本,不利于实际的应用。因此急需一种新型的围堰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混组合围堰结构。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钢混组合围堰结构,包括围堰板和两个侧板,两个所述侧板固定连接在围堰板的两侧,所述围堰板的一侧设置有两个梯形块,所述梯形块的底部设置有四个第一桩柱,所述梯形块与围堰板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钢管,所述围堰板的底部等距设置有第三桩柱,所述侧板的底部均设置有第二桩柱。

3、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围堰板与侧板之间等距固定连接有第一斜管,所述围堰板与侧板之间且位于第一斜管的一侧等距设置有第二斜管。

4、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梯形块与围堰板之间且位于支撑钢管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辅助钢管,所述辅助钢管与围堰板呈夹角设置。

5、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斜管与第二斜管之间均固定连接有连接管。

6、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桩柱、第二桩柱和第三桩柱的内部均设置有素混凝土桩。

7、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两个所述侧板的底部均呈倾斜结构,所述第二桩柱的长度依次增加。

8、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斜管、侧板与围堰板之间形成等边三角形。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在河道挖出基坑,然后将第一桩柱、第二桩柱和第三桩柱依次埋入基坑中,然后将围堰板固定在第三桩柱顶部之间,同时将侧板固定在第二桩柱的顶部之间,将梯形块固定在第一桩柱的顶部之间,从而在河道中埋入桩柱,大量减少了混凝土和钢筋的使用,降低了建设成本,且在梯形块与围堰板之间设置两个支撑钢管,进而加强围堰板的稳定性,依次减小外侧水压的影响,使其更加有利于实际的应用。



技术特征:

1.一种钢混组合围堰结构,包括围堰板(1)和两个侧板(2),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侧板(2)固定连接在围堰板(1)的两侧,所述围堰板(1)的一侧设置有两个梯形块(3),所述梯形块(3)的底部设置有四个第一桩柱(4),所述梯形块(3)与围堰板(1)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钢管(7),所述围堰板(1)的底部等距设置有第三桩柱(6),所述侧板(2)的底部均设置有第二桩柱(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混组合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堰板(1)与侧板(2)之间等距固定连接有第一斜管(9),所述围堰板(1)与侧板(2)之间且位于第一斜管(9)的一侧等距设置有第二斜管(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混组合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块(3)与围堰板(1)之间且位于支撑钢管(7)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辅助钢管(8),所述辅助钢管(8)与围堰板(1)呈夹角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混组合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管(9)与第二斜管(10)之间均固定连接有连接管(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混组合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桩柱(4)、第二桩柱(5)和第三桩柱(6)的内部均设置有素混凝土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混组合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侧板(2)的底部均呈倾斜结构,所述第二桩柱(5)的长度依次增加。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混组合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管(9)、侧板(2)与围堰板(1)之间形成等边三角形。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钢混组合围堰结构,包括围堰板和两个侧板,其特征在于:两个侧板固定连接在围堰板的两侧,围堰板的一侧设置有两个梯形块,梯形块的底部设置有四个第一桩柱,梯形块与围堰板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钢管,围堰板的底部等距设置有第三桩柱,侧板的底部均设置有第二桩柱。本技术以解决,由于浇筑砼套箱需要消耗大量的钢筋和混凝土,而在浇筑完成后大型吊车进行吊运,从而加大了建设成本,不利于实际应用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李阳,李超,游宇,谢双,胡林,余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建桥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01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