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属于水利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输、放水结构。
背景技术:
1、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但其自然存在的状态并不完全符合人类的需要。只有修建水利工程,才能控制水流,防止洪涝灾害,并进行水量的调节和分配,以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对水资源的需要。
2、目前,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人们修建了挡水建筑物(例如水坝)和输、放(泄)水建筑物来满足导流、泄洪、放水、输水、排沙等需求,从而达到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除害兴利的目的。
3、然而现有技术中,为了达到输水、放水、排沙、泄洪的目的,需要分别修建多座水利设施,各个水利设施功能单一,且所占用土地面积较大,往往会造成工程投资巨大、以及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输、放水结构。
2、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输、放水结构,包括:基体、放水通道和输水通道;
3、所述基体内部有空腔,所述基体的侧壁竖直方向上依次设置有多个输水孔;
4、所述放水通道一体连接在所述基体底部;
5、所述输水通道设置于所述空腔内,一端含有多个管道,每一个所述管道与对应的所述输水孔连通;
6、所述输水通道的另一端通向所述基体外部。
7、优选地,本实用新型输、放水结构还包括第一轨道和输水闸门;
8、所述第一轨道设置于所述多个输水孔两侧的基体侧壁上;
9、所述输水闸门设置于所述第一轨道上,沿第一轨道滑行;
10、所述第一轨道的长度以及所述输水闸门的高度均大于第一长度;
11、所述第一长度为第一个输水孔至最后一个输水孔之间的长度。
12、优选的,本实用新型输、放水结构还包括第二轨道和拦污栅;
13、所述第二轨道设置于所述多个输水孔两侧的基体侧壁上;
14、所述拦污栅设置于所述第二轨道上,沿第二轨道滑行;
15、所述第二轨道的长度以及所述输水闸门的高度均大于第一长度;
16、所述第一长度为第一个输水孔至最后一个输水孔之间的长度。
17、所述放水通道为洞式结构;
18、所述输水通道通向所述基体外部的一端穿过所述洞式结构的洞顶,悬挂在所述洞式结构的洞顶内侧壁。
19、可选地,本实用新型输、放水结构还包括生态补水通道;
20、所述生态补水通道设置在所述放水通道的通道壁内,从所述放水通道的进水端贯穿至所述放水通道的放水端。
21、优选地,本实用新型输、放水结构还包括:放水闸门和第三轨道;
22、所述第三轨道嵌入所述基体内部,沿竖直方向穿入所述放水通道;
23、所述放水闸门设置于所述第三轨道上,沿所述第三轨道滑行;
24、所述放水闸门的面积大于所述放水通道的横截面的面积。
25、优选地,本实用新型输、放水结构还包括:扇形闸门;
26、所述扇形闸门设置于所述放水通道内部;
27、所述扇形闸门的支铰连接在所述放水通道的顶端;
28、所述扇形闸门的底部抵在所述放水通道的底面上。
29、优选地,所述基体与所述放水通道之间设置斜坡,所述输水通道依次经过基体、斜坡通向所述基体外部。
30、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1、(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输水通道和放水通道集成在一个基体上,使得本实用新型输、放水结构能同时实现输水和放水功能,进而解决现有技术,水利建筑物功能单一、投资成本高的问题;
32、(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输水孔所在的基体侧壁上设置输水闸门和第一轨道、基体内部设置放水闸门和第三轨道,使得放水通道和输水通道需要检修时,放下放水闸门和输水闸门能切断水流,进而为施工人员提供安全保障和工作条件;
33、(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拦污栅,可防止水内污物进入输水管道及下游供水设施内,避免造成管道堵塞、破坏,保持输水口水质的清洁。
34、(4)本实用新型通过洞顶悬挂方式放置输水管道的出水端,科学合理地利用放水通道的顶部空间同时便于维修输水管道。
35、(5)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生态补水通道埋设于放水通道的通道壁内,避免了通道内水流长期高速地冲刷可能对通道底板造成的破坏,同时能够实现为下游河补水的目的,保护生态平衡。
1.一种输、放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体、放水通道和输水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输、放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轨道和输水闸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输、放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轨道和拦污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输、放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水通道为洞式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输、放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生态补水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输、放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放水闸门和第三轨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输、放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扇形闸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输、放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与所述放水通道之间设置斜坡,所述输水通道依次经过基体、斜坡通向所述基体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