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生态治理的仿木桩护岸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45935发布日期:2023-09-23 20:47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生态治理的仿木桩护岸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生态水利工程,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生态治理的仿木桩护岸结构。


背景技术:

1、水利工程仿木桩护岸常用于河道、湖泊等岸坡治理工程中,主要作用为抵抗岸坡土压力,防止岸坡失稳,兼具景观美化效果。传统的仿木桩护岸构建方式为采用预制混凝土桩,连续密排布置,桩顶部设置现浇混凝土冠梁,桩身临岸一侧设置土工布或级配碎石反滤层。

2、传统仿木桩护岸结构具有结构稳定,景观效果好等优点。但是,连续密排的桩结构一定程度上阻断了河道(湖泊)与岸坡土壤的水力交换,无法为生物提供生存环境,生态性差;单位长度护岸仿木桩用量大,工程投资高,不经济。此外现浇混凝土冠梁支施工难度大,工期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生态治理的仿木桩护岸结构,增加水体与岸坡土壤的水力交换,为鱼类、两栖动物及微生物等提供生存环境,保证河道(湖泊)生物多样性,同时充分利用当地材料,就地取材,节省工程投资。

2、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1、一种基于生态治理的仿木桩护岸结构,包括圆形的仿木桩,桩的顶部设置有冠梁,桩的临岸一侧依次设置有圆形连排条捆、柳枝竖条捆和卵石反滤层;桩、连排条捆、竖条捆和卵石反滤层顶部种植有湿生植物。

4、2、如上所述的冠梁为预制结构,底部设置有固定桩的圆形凹槽(2-1),顶部一侧设置有矩形凸起。

5、3、如上所述的连排条捆由铅丝绑扎鲜活的树枝而成,连排条捆直径300mm,连排条捆通过铅丝与挂在桩上。

6、4、如上所述的竖条捆由柳枝条制作而成,宽0.15m,柳枝条长1.2m,稍径6mm。

7、5、如上所述的湿生植物为鸢尾或美人蕉或芦苇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9、1、间隔布置的桩护岸结构增加水体与岸坡土壤的水力交换,为鱼类等生物提供栖息环境,连排条捆和竖条捆可就地取材,减少了工程造价。

10、2、冠梁采用预制结构,减小了施工难度,节省工期。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生态治理的仿木桩护岸结构,包括间隔布置的仿木桩(1),其特征在于,仿木桩(1)的顶部设置有冠梁(2),仿木桩(1)的临岸一侧依次设置有连排条捆(3)、柳枝竖条捆(4)和反滤体(5),仿木桩(1)、连排条捆(3)、柳枝竖条捆(4)和反滤体(5)顶部种植有湿生植物(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生态治理的仿木桩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冠梁(2)为预制结构,底部设置有固定仿木桩(1)的圆形凹槽(2-1),顶部一侧设置有矩形凸起(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生态治理的仿木桩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排条捆(3)由铅丝(3-2)绑扎鲜活的树枝(3-1)而成,连排条捆(3)直径300mm,连排条捆(3)通过铅丝(3-2)与挂在仿木桩(1)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生态治理的仿木桩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竖条捆(4)由柳枝条制作而成,宽0.15m,柳枝条长1.2m,稍径6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生态治理的仿木桩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湿生植物(6)为鸢尾或美人蕉或芦苇。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生态治理的仿木桩护岸结构,包括间隔布置的仿木桩,仿木桩顶部设置有预制冠梁,桩的临岸坡一侧从外至内依次设置有圆形连排条捆、柳枝竖条捆和卵石反滤体,顶部设种植平台种植水生植物。本技术增加水体与岸坡土壤的水力交换,为鱼类等生物提供栖息地,同时充分当地植被材料,就地取材,减少了工程投资。冠梁采用预制结构,减小了施工难度,节省工期。

技术研发人员:胡玲,余辰洋,张宗伟,张明,吴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工武大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06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