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治理清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31759发布日期:2023-06-21 19:14阅读: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河道治理清淤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河道治理,尤其是涉及一种河道治理清淤结构。


背景技术:

1、目前,干式施工法成为一种有效对河道进行清淤的解决方案,具体为:干式施工法先将河道进行分段并修筑围堰,之后利用水泵将围堰范围内的河泊积水排干,将水排干之后再进行清淤施工,清淤常根据施工现场场地条件采用长臂式挖掘机开挖或人工开挖的方式沿河道两岸进行清淤。

2、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干式施工法一般需等到河道内淤泥堆积到一定程度后进行施工,因此干式施工法无法随时对河道内淤泥进行清理,在淤泥堆积到一定程度采用干式施工法施工之前,淤泥堆积的过程中可能已经对人们的生产条件和居住环境造成了影响,故对此有待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及时对河道内的淤泥进行清理,本申请提供一种河道治理清淤结构。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河道治理清淤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河道治理清淤结构,设置于河道淤泥堆积处,包括河道本体,所述河道本体底部设置有用于对淤泥进行聚集的集泥槽,所述集泥槽长度与所述河道本体宽度相一致,所述河道本体上设置有用于使所述聚泥槽聚集的淤泥进行输送的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用于对所述集泥槽中的淤泥进行输送的输送组件以及带动所述输送组件工作的驱动组件,且所述集泥槽靠近所述河道本体的一面上贯穿开设有用于使所述河道本体内淤泥通过所述输送组件运输至所述河道本体外侧的出泥孔;

4、所述河道本体外侧设置有用于对所述输送组件输送出的淤泥集中收集静置的集泥箱,所述集泥箱上开设有用于使所述输送组件输送的淤泥进入的进泥口以及用于对所述集泥箱内淤泥进行排出的出泥口,所述集泥箱上还设置有用于对淤泥静置分层后分别处理的抽送组件。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集泥槽可随着水量使河道最低处的淤泥聚集,方便了输送组件对淤泥的输送,且集泥槽长度与河道本体等宽方便了集泥槽对淤泥的聚集;驱动组件带动运输组件运转可将聚泥槽中聚集的淤泥通过出泥孔运输至河道本体外侧,以此实现对河道本体的清淤功能;出泥孔排出的淤泥可通过集泥箱上开设的进泥口进入集泥箱内进行沉淀静置,从而实现对集泥箱中的水和淤泥分开处理;抽送组件可对静置分层后的水和淤泥分开抽送,抽送组件将淤泥从出泥口抽出以便后续对淤泥的处理,将静置分层后的上层水抽送至河道中,减少对河道水量的影响。

6、可选的,所述输送组件包括转动柱和旋转叶,所述转动柱平行于所述集泥槽的长度方向设置且转动安装于所述集泥槽内,且所述转动柱一端转动安装在所述出泥孔中,所述旋转叶螺旋绕设在所述转动柱上。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组件带动转动柱上的旋转叶旋转,可使集泥槽内的淤泥沿着集泥槽长度方向从出泥孔中排出至河道本体外侧。

8、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主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旋转杆以及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河道本体侧壁上,所述旋转杆、所述主动锥齿轮均设置于所述河道本体侧壁内,所述旋转杆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主动锥齿轮同轴固定连接,所述从动锥齿轮与所述转动柱远离所述出泥孔的一端同轴固定连接,且所述主动锥齿轮和所述从动锥齿轮啮合。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河道本体上设置的驱动电机可带动旋转杆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端部同轴固定连接的主动锥齿轮旋转,由于主动锥齿轮和从动锥齿轮相互啮合,从而可带动与从动锥齿轮同轴固定连接的转动柱旋转,以此实现对转动柱上旋转叶的旋转驱动。

10、可选的,所述抽送组件包括抽水泵、抽水管、出水管、抽泥泵以及出泥管,所述抽水泵设置于所述集泥箱上方,所述抽水泵进水端与所述抽水管连接,所述抽水泵出水端与所述出水管连接,所述抽水管贯穿所述集泥箱伸入所述集泥箱内;所述抽泥泵安装在所述集泥箱底部,所述抽泥泵的进泥端与所述出泥口连接,所述抽泥泵的出泥端与所述出泥管连接。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淤泥在集泥箱中集中静置,由于淤泥密度大于水,集泥箱中会出现淤泥和水的分层,集泥箱上部设置的抽水泵可将静置后的上层水通过抽水管抽出,从出水管中排至河道本体中,减小除淤对河道本体中河水量的影响;集泥箱底部设置的抽泥泵可将静置后的下层淤泥通过出泥口抽出,从出泥口中排出进行后续的处理。

12、可选的,所述集泥箱内设置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垂直设置于所述集泥箱内顶壁且靠近所述进泥口的位置上,且位于所述出泥口靠近所述进泥口的一侧;所述第二隔板垂直设置于所述集泥箱的内底壁上,且位于所述出泥口远离所述进泥口的一侧;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远离所述集泥箱内壁的端部均开设有使水或淤泥通过的过料孔。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淤泥从进泥口进入集泥箱后携带的动能可能造成集泥箱内已经分层的淤泥和水重新变得浑浊,第一隔板对集泥箱内部的分隔可减小刚进入集泥箱内的淤泥对已经沉淀静置分层的淤泥造成的影响,当集泥箱内已经分层的上层水的液面高度达到第二隔板的高度时,上层水会流向第二隔板远离第一隔板的一侧的集泥箱空间中,从而实现了对淤泥的进一步静置分层,以及实现了对集泥箱中的水和淤泥的分离。

14、可选的,所述集泥箱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集泥箱内部气体抽出所述集泥箱外的抽气泵,所述抽气泵进气端上连通有抽气管,所述抽气管贯穿所述集泥箱上部固定在所述集泥箱内顶壁上。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淤泥会产生沼气,可能造成集泥箱内部气压过大导致对淤泥的输送以及淤泥和水排出造成影响,抽气泵可通过抽气管及时的将集泥箱内的气体排出。

16、可选的,所述抽气泵的出气端连接有气体过滤箱,所述气体过滤箱内设置有用于对所述抽气泵抽出的气体进行过滤的过滤板,且所述气体过滤箱上开设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上连接有排气管。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淤泥产生的沼气中含有甲烷和硫化氢等有毒气体,故需对抽气泵排出的气体进行过滤,过滤箱中的过滤板可对沼气中的有毒气体进行过滤,再通过排气管排入空气中,减小了排放集泥箱中沼气对环境的影响。

18、可选的,所述排气管远离所述排气口的一端弯曲朝下设置。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气管远离排气口的一端弯曲向下设置避免了雨水进入过滤箱中,保证了过滤箱的过滤效果。

20、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1、驱动组件带动运输组件运转可将聚泥槽中聚集的淤泥通过出泥孔运输至河道本体外侧,以此实现对河道本体的清淤功能;

22、出泥孔排出的淤泥可通过集泥箱上开设的进泥口进入集泥箱内进行沉淀静置,从而实现对集泥箱中的水和淤泥分开处理;

23、抽送组件可对静置分层后的水和淤泥分开抽送,抽送组件将淤泥从出泥口抽出以便后续对淤泥的处理,将静置分层后的上层水抽送至河道中,减少对河道水量的影响;



技术特征:

1.一种河道治理清淤结构,设置于河道淤泥堆积处,包括河道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河道本体(1)底部设置有用于对淤泥进行聚集的集泥槽(2),所述集泥槽(2)长度与所述河道本体(1)宽度相一致,所述河道本体(1)上设置有用于使所述集泥槽(2)聚集的淤泥进行输送的输送机构(3),所述输送机构(3)包括用于对所述集泥槽(2)中的淤泥进行输送的输送组件(31)以及带动所述输送组件(31)工作的驱动组件(32),且所述集泥槽(2)靠近所述河道本体(1)的一面上贯穿开设有用于使所述河道本体(1)内淤泥通过所述输送组件(31)运输至所述河道本体(1)外侧的出泥孔(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治理清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组件(31)包括转动柱(311)和旋转叶(312),所述转动柱(311)平行于所述集泥槽(2)的长度方向设置且转动安装于所述集泥槽(2)内,且所述转动柱(311)一端转动安装在所述出泥孔(11)中,所述旋转叶(312)螺旋绕设在所述转动柱(31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河道治理清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32)包括主动锥齿轮(321)、从动锥齿轮(322)、旋转杆(323)以及驱动电机(324),所述驱动电机(324)设置于所述河道本体(1)侧壁上,所述旋转杆(323)、所述主动锥齿轮(321)均设置于所述河道本体(1)侧壁内,所述旋转杆(323)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324)的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主动锥齿轮(321)同轴固定连接,所述从动锥齿轮(322)与所述转动柱(311)远离所述出泥孔(11)的一端同轴固定连接,且所述主动锥齿轮(321)和所述从动锥齿轮(322)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河道治理清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抽送组件(5)包括抽水泵(51)、抽水管(52)、出水管(53)、抽泥泵(54)以及出泥管(55),所述抽水泵(51)设置于所述集泥箱(4)上方,所述抽水泵(51)进水端与所述抽水管(52)连接,所述抽水泵(51)出水端与所述出水管(53)连接,所述抽水管(52)贯穿所述集泥箱(4)伸入所述集泥箱(4)内;所述抽泥泵(54)安装在所述集泥箱(4)底部,所述抽泥泵(54)的进泥端与所述出泥口(42)连接,所述抽泥泵(54)的出泥端与所述出泥管(55)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河道治理清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泥箱(4)内设置有第一隔板(6)和第二隔板(7),所述第一隔板(6)垂直设置于所述集泥箱(4)内顶壁且靠近所述进泥口(41)的位置上,且位于所述出泥口(42)靠近所述进泥口(41)的一侧;所述第二隔板(7)垂直设置于所述集泥箱(4)的内底壁上,且位于所述出泥口(42)远离所述进泥口(41)的一侧;所述第一隔板(6)和所述第二隔板(7)远离所述集泥箱(4)内壁的端部均开设有使水或淤泥通过的过料孔。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河道治理清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泥箱(4)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集泥箱(4)内部气体抽出所述集泥箱(4)外的抽气泵(8),所述抽气泵(8)进气端上连通有抽气管(81),所述抽气管(81)贯穿所述集泥箱(4)上部固定在所述集泥箱(4)内顶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河道治理清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泵(8)的出气端连接有气体过滤箱(9),所述气体过滤箱(9)内设置有用于对所述抽气泵(8)抽出的气体进行过滤的过滤板(91),且所述气体过滤箱(9)上开设有排气口(92),所述排气口(92)上连接有排气管(9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河道治理清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93)远离所述排气口(92)的一端弯曲朝下设置。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河道治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河道治理清淤结构,设置于河道淤泥堆积处,包括河道本体,河道本体上设置有用于使聚泥槽聚集的淤泥进行输送的输送机构,输送机构包括输送组件以及驱动组件;河道本体外侧设置有集泥箱,集泥箱上开设有进泥口以及出泥口,集泥箱上还设置有抽送组件;本申请中的输送组件可将淤泥进行输送至河道本体外侧;驱动组件带动运输组件运转可将聚泥槽中聚集的淤泥通过出泥孔运输至河道本体外侧;抽送组件可对静置分层后的水和淤泥分开抽送,抽送组件将淤泥从出泥口抽出以便后续对淤泥的处理,将静置分层后的上层水抽送至河道中,减少对河道水量的影响。

技术研发人员:韩绍常,黄德坤,石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多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17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