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地下车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铁车站结构。
背景技术:
1、地铁车站场地地下水以其含水介质可分为松散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类。场地地下水主要为大气降水和地下管网渗漏补给,水量受季节和气候影响较为明显,尤其是在雨季时,会对地下车站防水带来较大压力;
2、考虑雨水能在岩土界面上从高处往低处排泄和下渗进入基岩裂隙,现有技术中经常采用全包防水的方式处理车站外表面,以等待自然排水,但是地铁车站存在断层破碎带施工缝和变形缝等防水的薄弱部位,这些防水薄弱部位直接接触水体会存在渗漏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地铁车站结构,其能够隔离防水薄弱部位,提升防水性能,还能提供蓄水能力,分担基岩裂隙排水压力。
2、为解决上述问题而采用了一种地铁车站结构,包括:
3、初衬喷射混凝土,其形成车站的外壳;
4、二次模筑防水混凝土,其设置在初衬喷射混凝土内侧;
5、过滤网,其设置在初衬喷射混凝土与二次模筑防水混凝土之间,并紧贴初衬喷射混凝土;
6、过滤网可以拦截初衬喷射混凝土掉落的碎块,以减少大裂缝或大孔洞的产生。
7、水泥钉,其设置在初衬喷射混凝土与二次模筑防水混凝土之间,并将过滤网固定在初衬喷射混凝土中;
8、连续凹凸状的蓄水板,其设置在初衬喷射混凝土与二次模筑防水混凝土之间,其覆盖在水泥钉上,并以凹板容纳水泥钉,以凸板紧贴过滤网,其凹板内侧由水泥钉的钉头抵紧;
9、连续凹凸状的蓄水板可以作为隔离带,用来拦截渗水,其形成的凹槽可以用来蓄水,以分担基岩裂隙排水压力,水泥钉的钉头抵紧后,可以防止后续注浆,使得凹槽变形过大,从而影响蓄水能力。
10、注浆管,其预埋于二次模筑防水混凝土中,并穿出二次模筑防水混凝土伸入连续凹凸状的蓄水板的凸板背面,注浆管连通车站室内。
11、采用这样的结构,注浆管可以注浆填塞二次模筑防水混凝土的空隙,并压紧连续凹凸状的蓄水板,使连续凹凸状的蓄水板更稳定。
12、作为地铁车站结构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水泥钉与过滤网之间设有t形垫块,t型垫块以t头压紧过滤网,并设弓形板于t型垫块与过滤网之间,弓形板的腹板由t型垫块压紧,且由水泥钉穿过,弓形板两头弯曲处抵紧连续凹凸状的蓄水板的凹板内侧。
13、t型垫块可以增大压紧过滤网的面积,也能增大压紧弓形板的面积,弓形板进一步加强连续凹凸状的蓄水板的凹板内侧,防止因注浆而变形,而影响蓄水,而弓形板本身的占用空间也比较小,也能在保障整体刚度的情形下维持一定的容积。
14、作为地铁车站结构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二次模筑防水混凝土内设框架支撑结构划分室内空间,室内空间设置通风管道,所述框架支撑结构包括框架柱和横板,横板由框架柱支撑,以划分上下层空间;所述通风管道固定在横板上。
15、作为地铁车站结构进一步的改进,车站的仰拱段还设有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和橡胶垫层,其设置在二次模筑防水混凝土与连续凹凸状的蓄水板之间,细石混凝土保护层设置在橡胶垫层上。
16、细石混凝土保护层防止二次模筑防水混凝土在浇筑时,由于重力影响撞坏连续凹凸状的蓄水板,橡胶垫层进一步提升缓冲效果。
17、作为地铁车站结构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车站的底层中间设站台,站台两侧设轨道。
18、本实用新型有利于隔离防水薄弱部位,提升防水性能,还能提供蓄水能力,分担基岩裂隙排水压力。
1.一种地铁车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地铁车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钉(4)与过滤网(3)之间设有t型垫块(7),t型垫块(7)以t头压紧过滤网(3),并设弓形板(8)于t型垫块(7)与过滤网(3)之间,弓形板(8)的腹板由t型垫块(7)压紧,且由水泥钉(4)穿过,弓形板(8)两头弯曲处抵紧连续凹凸状的蓄水板(5)的凹板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地铁车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模筑防水混凝土(2)内设框架支撑结构(9)划分室内空间,室内空间设置通风管道(14),所述框架支撑结构(9)包括框架柱(91)和横板(92),横板(92)由框架柱(91)支撑,以划分上下层空间;所述通风管道(14)固定在横板(92)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地铁车站结构,其特征在于车站的仰拱段还设有细石混凝土保护层(10)和橡胶垫层(11),其设置在二次模筑防水混凝土(2)与连续凹凸状的蓄水板(5)之间,细石混凝土保护层(10)设置在橡胶垫层(11)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地铁车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站的底层中间设站台(12),站台(12)两侧设轨道(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