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溉引水渠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997326发布日期:2023-08-03 23:45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灌溉引水渠道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灌溉引水渠道。


背景技术:

1、当前,中国专利号:cn201822006735.1公开了一种引水渠道,包括预埋沟道,预埋沟道内设有若干引水渠块,若干引水渠块沿预埋沟道的长度进行排布,引水渠块包括渠块体、位于渠块体两侧的延伸边,还包括两个固定件,两个固定件分别位于对应延伸边一侧,每个固定件上设有嵌槽,所有固定件位于同侧的延伸边均嵌入到对应固定件的嵌槽内。行人路过时,踩踏点大部分集中在固定件上,而此时踩踏力会传导到整个固定件上,大幅度降低了单点踩踏力所造成的局部形变量,相邻两个引水渠块之间出现松动幅度得到有效降低,其使用寿命得到有效提升。但是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存在着采用完全硬化的结构,建设施工成本较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灌溉引水渠道,其解决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存在着采用完全硬化的结构,建设施工成本较高,施工周期较长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灌溉引水渠道,其结构包括防水膜、第一覆土层、护坡板、上覆土层、上挡土条,所述渠道的截面为倒置的梯形结构,其深度不超过1m,其左右斜面的角度在40-60°之间,底面宽度不超过3m,所述渠道的最底层设置防水膜,所述防水膜的上方设置5-15mm厚的第一覆土层,所述第一覆土层的上方设置护坡板,所述护坡板的上方设置5mm的上覆土层,所述渠道的顶面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上挡土条。

3、进一步的,所述挡土条为硬质的条状结构。

4、进一步的,所述护坡板包括护坡板主体、凹槽、中部隔板,所述护坡板主体的内部设置2-4个凹槽,所述凹槽之间设置中部隔板。

5、进一步的,所述护坡板主体为一体化的轻质化煤渣结构。

6、进一步的,所述渠道的底面、左右斜面的上方均设置护坡板。

7、进一步的,所述护坡板的厚度为3-5cm。

8、进一步的,所述渠道的顶面宽度超过3m,深度超过1m时,应设置硬化的水泥盖板。

9、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灌溉引水渠道改进了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存在着采用完全硬化的结构,建设施工成本较高,施工周期较长的情况,采用膜结构作为防水层,在上方搭设覆土层和护坡之后即可投入使用,施工周期短,防水隔水效果好,设置挡土条,可以避免岸边的土壤进入渠道内部,设置倾斜的侧面,斜面上设置带槽的护坡板,人或者动物跌入其中可以比较轻易的爬上岸上,安全性较高。



技术特征:

1.一种灌溉引水渠道,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防水膜、第一覆土层、护坡板、上覆土层、上挡土条,所述渠道的截面为倒置的梯形结构,其深度不超过1m,其左右斜面的角度在40-60°之间,底面宽度不超过3m,所述渠道的最底层设置防水膜,所述防水膜的上方设置5-15mm厚的第一覆土层,所述第一覆土层的上方设置护坡板,所述护坡板的上方设置5mm的上覆土层,所述渠道的顶面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上挡土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灌溉引水渠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土条为硬质的条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灌溉引水渠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坡板包括护坡板主体、凹槽、中部隔板,所述护坡板主体的内部设置2-4个凹槽,所述凹槽之间设置中部隔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灌溉引水渠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坡板主体为一体化的轻质化煤渣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灌溉引水渠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渠道的底面、左右斜面的上方均设置护坡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灌溉引水渠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坡板的厚度为3-5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灌溉引水渠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渠道的顶面宽度超过3m,深度超过1m时,应设置硬化的水泥盖板。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灌溉引水渠道,所述渠道的截面为倒置的梯形结构,其深度不超过1m,其左右斜面的角度在40‑60°之间,底面宽度不超过3m,所述渠道的最底层设置防水膜,所述防水膜的上方设置5‑15mm厚的第一覆土层,所述第一覆土层的上方设置护坡板,所述护坡板的上方设置5mm的上覆土层,所述渠道的顶面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上挡土条,采用膜结构作为防水层,在上方搭设覆土层和护坡之后即可投入使用,施工周期短,防水隔水效果好,设置挡土条,可以避免岸边的土壤进入渠道内部,设置倾斜的侧面,斜面上设置带槽的护坡板,人或者动物跌入其中可以比较轻易的爬上岸上,安全性较高。

技术研发人员:丘长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省东升鸿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21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