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港口工程领域,尤其包括一种港口工程高桩码头和趸船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1、高桩码头是内河港口工程常用的码头结构型式,一般由接岸栈桥和高桩平台两部分组成,游客通过高桩码头的前沿阶梯上下客,前沿台阶通过“v形阶梯”连接从低水位平台延伸至高水位平台的双向楼梯通道。
2、但在使用时,前沿阶梯为“v形阶梯”的高桩码头结构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高桩码头前沿台阶宽度有限,船舶靠泊时,船只与前沿台阶对接面积小,无法充分利用码头前沿;2)船只上下晃动与高程固定的高桩码头前沿难以平稳对接,乘客上下船不方便并存在安全隐患;3)高桩码头前沿为“v形阶梯”,在高水位期,船舶靠泊时如遇较大风、浪作用,会导致船舶碰撞“v形阶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港口工程高桩码头和趸船组合结构。
2、这种港口工程高桩码头和趸船组合结构,包括:高桩码头、趸船和定位桩,高桩码头包括前沿阶梯、v形阶梯和高水位平台;
3、前沿阶梯设于高桩码头靠近水面的一侧,前沿阶梯连接有两条分别从左右两侧上升的阶梯,两条分别从左右两侧上升的阶梯组成v形阶梯,v形阶梯的两端最高处连接高水位平台的两侧;
4、趸船设于前沿阶梯靠近水面的一侧,趸船和前沿阶梯组成低水位平台,趸船两端分别连接有一根定位桩,定位桩顶端高度高于设计高水位的高度,趸船两端在竖直方向上滑动连接定位桩;趸船远离前沿阶梯一侧设有轮胎护舷;
5、当高桩码头设有数个泊位,前沿阶梯和趸船的数量与高桩码头的泊位数量匹配。
6、作为优选:趸船远离前沿阶梯一侧通长地设有数个轮胎护舷,轮胎护舷的最高点与趸船甲板齐平或低于趸船甲板。
7、作为优选:高桩码头朝向趸船的一侧设有数个护舷,趸船通过护舷与高桩码头接触。
8、作为优选:高水位平台远离水面一侧连接钢引桥,钢引桥与后方陆域衔接;高水位平台平行于趸船的边缘处设有高于高水位平台的凸起。
9、作为优选:高水位平台和前沿阶梯的底部均设有码头平台桩,钢引桥底部设有钢引桥桩,码头平台桩和钢引桥桩的底部均伸入泥面下方固定。
10、作为优选:高水位平台底部的码头平台桩上设有桩帽,桩帽的高度与前沿阶梯所在的平台高度对应,桩帽和前沿阶梯所在的平台之间设有横向加固结构。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本实用新型在高桩平台前沿增设趸船,趸船甲板可有效增加游客上下船面积,提升游客上下船体验。
13、2)本实用新型的趸船高程不固定,在船舶停泊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与船舶同步受风浪影响晃动,使游客上下船区域与船舶本身保持相对稳定,提高上下船的安全性。
14、3)本实用新型在船舶和高桩平台前沿阶梯之间增设趸船,使船舶不会碰撞前沿阶梯或v形阶梯,并在趸船与船舶接触面设有护舷,降低了风浪情况下的碰撞冲击。
15、4)本实用新型的趸船高程不固定,可随水位的变化升降,当水位上升,淹没前沿阶梯和v形阶梯的情况下,趸船依旧可以与高桩平台直接相连,便于游客在极端情况下上下船。
1.一种港口工程高桩码头和趸船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高桩码头、趸船(4)和定位桩(5),高桩码头包括前沿阶梯(1)、v形阶梯(2)和高水位平台(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港口工程高桩码头和趸船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趸船(4)远离前沿阶梯(1)一侧通长地设有数个轮胎护舷(41),轮胎护舷(41)的最高点与趸船(4)甲板齐平或低于趸船(4)甲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港口工程高桩码头和趸船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高桩码头朝向趸船(4)的一侧设有数个护舷(11),趸船(4)通过护舷(11)与高桩码头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港口工程高桩码头和趸船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高水位平台(3)远离水面一侧连接钢引桥(7),钢引桥(7)与后方陆域衔接;高水位平台(3)平行于趸船(4)的边缘处设有高于高水位平台(3)的凸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港口工程高桩码头和趸船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高水位平台(3)和前沿阶梯(1)的底部均设有码头平台桩(6),钢引桥(7)底部设有钢引桥桩(71),码头平台桩(6)和钢引桥桩(71)的底部均伸入泥面下方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港口工程高桩码头和趸船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高水位平台(3)底部的码头平台桩(6)上设有桩帽(61),桩帽(61)的高度与前沿阶梯(1)所在的平台高度对应,桩帽(61)和前沿阶梯(1)所在的平台之间设有横向加固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