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以弧形生态透水坝为特征的前置库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48662发布日期:2023-08-18 05:21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以弧形生态透水坝为特征的前置库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生态透水坝的,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以弧形生态透水坝为特征的前置库系统。


背景技术:

1、生态透水坝是采用砾石和碎石在被污染的河道中人工垒筑坝体,然后在坝体上配置对水质有净化作用的植物,结合快速渗滤原理和人工湿地原理,对污水进行一定的净化。生态透水坝应用于处理农村面源污染,在水力坡降小、河网密集的平原地区,在水库、湖泊、河道建造生态透水坝,在上游形成一个缓冲区。在缓冲区,通过延长水力停留时间,促进水中泥沙及营养盐的沉降,同时利用大型水生植物、藻类等进一步吸收、吸附、拦截营养盐,从而降低营养盐的含量,抑制藻类过度繁殖,减缓富营养化进程,改善水质。近些年来,水生态建设和修复的技术和理论快速发展,一些生态建设和修复技术已经在一些流域和湖库得到实践,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对于运用前置库来进行湖库生态环境治理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随着前置库投资小、见效快、效果好的特点,也逐步在一些地方得到推广和运用。

2、目前,现有的湖库前置库普遍存在处理效率不高,水坝生态效应差、缺乏景观可观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弧形生态透水坝为特征的前置库系统,将生态透水坝主体与前置库本体结合起来,对湖库的微污染进水有更高的净化效率,且成本较低、生态景观效果较好。

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以弧形生态透水坝为特征的前置库系统,包括:

4、坝基,坝基设置在水底;

5、生态透水坝主体,生态透水坝主体设置在坝基上;

6、前置库本体,前置库本体的两侧分别与生态透水坝主体的两侧连接;

7、生态围隔,生态围隔位于前置库本体与生态透水坝主体之间,且生态围隔的两侧分别与生态透水坝主体的两侧连接;

8、生态浮岛,生态浮岛设置在生态围隔与生态透水坝主体之间,生态浮岛上种植有水生植物。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生态透水坝主体为弧形,其向内凹的一侧为迎水面,前置库本体和生态围隔分别靠近迎水面的一侧。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生态透水坝主体包括:

11、滤料层,滤料层设置在坝基的顶部;

12、水生植被层,水生植被层设置在滤料层的顶部。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滤料层从下至上依次包括叠孔隙度逐层递减的粗滤料层、中粗滤料层和细滤料层;水生植被层设置在细滤料层的顶部。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粗滤料层为厚度45cm-50cm的陶粒,中粗滤料层为厚度35cm-40cm的碎石块,细滤料层为厚度25cm-30cm的细沙。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水生植被层由土壤基质和滤料混合形成,滤料包括泥沙和营养盐。

1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石笼网护角;石笼网护角沿生态透水坝主体的周长方向设置在生态透水坝主体上。

1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生态围隔包括:

18、聚乙烯密目网,聚乙烯密目网的两端与生态透水坝主体的两端连接;

19、石笼,石笼设置在聚乙烯密目网的底部;

20、聚氨酯泡沫,聚氨酯泡沫设置在聚乙烯密目网的顶部。

2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前置库本体与生态透水坝主体之间,在水底铺设有hdpe防渗膜,hdpe防渗膜的顶部铺设有种植土。

2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坝基由钢筋混凝土浇注而成。

2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2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以弧形生态透水坝为特征的前置库系统,将生态透水坝主体与前置库本体结合起来,并通过设置生态围隔,对湖库的微污染进水有更高的净化效率;并且,还在中间位置设置生态浮岛,生态景观效果较好。



技术特征:

1.一种以弧形生态透水坝为特征的前置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弧形生态透水坝为特征的前置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透水坝主体为弧形,其向内凹的一侧为迎水面,所述前置库本体和生态围隔分别靠近迎水面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以弧形生态透水坝为特征的前置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透水坝主体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以弧形生态透水坝为特征的前置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料层从下至上依次包括叠孔隙度逐层递减的粗滤料层、中粗滤料层和细滤料层;所述水生植被层设置在细滤料层的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以弧形生态透水坝为特征的前置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粗滤料层为厚度45cm-50cm的陶粒,所述中粗滤料层为厚度35cm-40cm的碎石块,所述细滤料层为厚度25cm-30cm的细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弧形生态透水坝为特征的前置库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石笼网护角;所述石笼网护角沿生态透水坝主体的周长方向设置在生态透水坝主体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弧形生态透水坝为特征的前置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围隔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弧形生态透水坝为特征的前置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库本体与生态透水坝主体之间,在水底铺设有hdpe防渗膜,所述hdpe防渗膜的顶部铺设有种植土。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弧形生态透水坝为特征的前置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坝基由钢筋混凝土浇注而成。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以弧形生态透水坝为特征的前置库系统,包括:坝基,坝基设置在水底;生态透水坝主体,生态透水坝主体设置在坝基上;前置库本体,前置库本体的两侧分别与生态透水坝主体的两侧连接;生态围隔,生态围隔位于前置库本体与生态透水坝主体之间,且生态围隔的两侧分别与生态透水坝主体的两侧连接;生态浮岛,生态浮岛设置在生态围隔与生态透水坝主体之间,生态浮岛上种植有水生植物。本技术将生态透水坝主体与前置库本体结合起来,对湖库的微污染进水有更高的净化效率,且成本较低、生态景观效果较好。

技术研发人员:刘超,刘晓怡,余贵英,甘莉,蔡晓霞,何嘉豪,唐杨芮,徐学宇,苏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新水平衡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3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