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造孔的振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68256发布日期:2023-12-30 08:36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造孔的振冲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效造孔的振冲器,属于振冲器。


背景技术:

1、振冲器是振冲法施工中的特制机具。它产生水平向振动力振挤填料及周围土体,而达到提高地基承载能力、减少沉降量、增加地基稳定性、提高抗地震液化能力。

2、以某水利大坝工程为例,其地质情况,对坝基河床部位的含砂粘土(qap13)、含砾淤泥质粘土(qap12)等进行振冲处理,振冲加固采用满堂加固,碎石桩孔距1.5m排距1.3m,呈等边三角形布置。施工方法的参数为电流为120~140a,造孔水压为0.5mpa~0.8mpa,造孔速率通常为1~1.5m/min(含砂粘土),造孔速率通常为1.2~1.9m/min(含砾淤泥质粘土)。

3、其造孔速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基于此,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高效造孔的振冲器,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2、一种高效造孔的振冲器,包括振壳和锥形的振头,所述振头的外部设置有振头防护机构,所述振头防护机构包括多个护板,所述护板与振头固定连接。

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振头防护机构为v形结构,所述护板设置有两个,两个护板沿着振头的轴向呈对称设置,两个护板共面设置;两个护板内侧构成的夹角等于振头的锥角,两个护板内侧构成的夹角为α,两个护板外侧构成的夹角为β,α≥β。

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60°≤α≤85°,35°≤β≤65°。

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α=73°,β=55°。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护板设置有三个,三个护板沿着振头的轴向呈对称设置;三个护板的尾端均相互连接,三个护板的首端均与振头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护板的宽度自护板的首端至护板的尾端呈依次增大设置。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振头防护机构的顶部设置有三角形状的通孔,所述通孔位于三个护板的尾端处。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护板设置有三个,所述护板为菱形结构,所述护板中与振头相连接的侧边为第一侧边,护板中与第一侧边相邻且与振头顶部相连的侧边为第二侧边,护板中与第二侧边相对设置的侧边为第三侧边,所述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之间的夹角为γ,γ为钝角;所述第一侧边与第三侧边之间的夹角为δ,δ为锐角。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105°≤γ≤135°,50°≤δ≤65°。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γ=122°,δ=58°。

11、本实用新型所述高效造孔的振冲器通过在现有振冲器的振头处加装振头防护机构,能显著提升造孔速率,提升幅度能达到47%,造孔速率高,实施效果好。振头的改造简单易实施。



技术特征:

1.一种高效造孔的振冲器,包括振壳(10)和锥形的振头(11),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头(11)的外部设置有振头防护机构(20),所述振头防护机构(20)包括多个护板(21),所述护板(21)与振头(11)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造孔的振冲器,其特征在于:60°≤α≤85°,35°≤β≤6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造孔的振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α=73°,β=5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造孔的振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头防护机构(20)的顶部设置有三角形状的通孔(22),所述通孔(22)位于三个护板(21)的尾端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造孔的振冲器,其特征在于:105°≤γ≤135°,50°≤δ≤6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效造孔的振冲器,其特征在于:γ=122°,δ=58°。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效造孔的振冲器,包括振壳和锥形的振头,所述振头的外部设置有振头防护机构,所述振头防护机构包括多个护板,所述护板与振头固定连接。本技术所述高效造孔的振冲器通过在现有振冲器的振头处加装振头防护机构,能显著提升造孔速率,提升幅度能达到47%,造孔速率高,实施效果好。振头的改造简单易实施。

技术研发人员:张广彪,张卫民,史振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振冲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3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