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声测管防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13816发布日期:2023-06-21 11:23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声测管防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声测管,具体涉及一种声测管防堵装置。


背景技术:

1、声测管是现桩基检测中常用的声波检测管,利用声测管可以检测出一根桩的质量好坏,声测管是灌注桩进行超声检测法时探头进入桩身内部的通道。它是灌注桩超声检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桩内的预埋方式及其在桩的横截面上的布置形式,将直接影响检测结果。因此,需检测的桩应在设计时将声测管的布置和埋置方式标入图纸,在施工时应严格控制埋置的质量,管壁的厚度,以确保检测工作顺利进行。但是,在实际施工中,经常出现声测管堵塞的情况。因此,防止声测管堵塞,成为声测管埋设施工中的一个重点。

2、在现有技术中,采取在声测管内设置内衬管的方式防止声测管堵塞,而声测管长达几十米,存在将难以将内衬管伸入声测管内,操作不方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声测管防堵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声测管内设置内衬管的方式防止声测管堵塞,而声测管长达几十米,存在将难以将内衬管伸入声测管内,操作不方便的问题。

2、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3、本方案提供一种声测管防堵装置,包括:

4、内衬管,其外径小于声测管内径,用于设置在所述声测管内;

5、坠块,其连接在所述内衬管下端,所述坠块最大横截面的轮廓小于所述声测管的内轮廓。

6、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所述坠块为中部设有绑扎槽的圆柱体,所述内衬管的下端套设在所述坠块外。

7、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所述内衬管通过细绳绑扎在所述坠块的绑扎槽。

8、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所述坠块包括小径端拼接在一起的上圆锥台体和下圆锥台体。

9、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所述上圆锥台体的上底面直径比所述声测管内径小20mm,上圆锥台体和下圆锥台体拼接处的直径比所述声测管内径小30mm,下圆锥台体的下底面直径比所述声测管内径小25mm。

10、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还包括套设在所述下圆锥台体外侧的弹性套。

11、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还包括用于套设在所述声测管连接处的热缩套管。

12、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所述热缩套管的长度为20cm。

13、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还包括用于设置在所述声测管上端的堵塞件。

14、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所述内衬管为可形变的遇水粘结材料制件。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方案在内衬管的下端连接坠块,凭借坠块的重力,可以方便的把内衬管伸入到声测管中,并且内衬管的外径小于声测管的内径,坠块的最大横截面轮廓小于声测管的内轮廓,避免出现无法将内衬管和坠块伸入声测管的情况。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声测管内设置内衬管的方式防止声测管堵塞,而声测管长达几十米,存在将难以将内衬管伸入声测管内,操作不方便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声测管防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测管防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坠块(3)为中部设有绑扎槽的圆柱体,所述内衬管(1)的下端套设在所述坠块(3)外。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声测管防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管(1)通过细绳绑扎在所述坠块(3)的绑扎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测管防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坠块(3)包括小径端拼接在一起的上圆锥台体和下圆锥台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声测管防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圆锥台体的上底面直径比所述声测管(2)内径小20mm,上圆锥台体和下圆锥台体拼接处的直径比所述声测管(2)内径小30mm,下圆锥台体的下底面直径比所述声测管(2)内径小25mm。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声测管防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设在所述下圆锥台体外侧的弹性套(4)。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测管防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套设在所述声测管(2)连接处的热缩套管(5)。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声测管防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缩套管(5)的长度为20c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测管防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设置在所述声测管(2)上端的堵塞件。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测管防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管(1)为可形变的遇水粘结材料制件。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声测管防堵装置,涉及声测管技术领域,该声测管防堵装置包括:内衬管,其外径小于声测管内径,用于设置在所述声测管内;坠块,其连接在所述内衬管下端,所述坠块最大横截面的轮廓小于所述声测管的内轮廓。本方案通过在内衬管的下端连接坠块,凭借坠块的重力,可以方便的把内衬管伸入到声测管中,并且内衬管的外径小于声测管的内径,坠块的最大横截面轮廓小于声测管的内轮廓,避免出现无法将内衬管和坠块伸入声测管的情况。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声测管内设置内衬管的方式防止声测管堵塞,而声测管长达几十米,存在将难以将内衬管伸入声测管内,操作不方便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吴岩威,李凤林,陆宏军,高博,孙德久,刘兴武,黄宬,汪洋,徐后明,万小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7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