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载机前车架及装载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19547发布日期:2023-08-14 12:17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载机前车架及装载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工程机械,具体涉及一种装载机前车架及装载机。


背景技术:

1、目前行业内的装载机前车架结构形式复杂,为单板拼焊,为保证车架的强度要求使用的板材通常较厚,且需要设置多个内部筋板保证强度。然而,这种设计在实际使用中有以下缺陷:通过增加钢板的厚度、车架内部增加筋板的数量来保证车架强度要求,增加了整机的重量;焊接工作量大,容易造成车架变形和焊接缺陷的产生,导致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焊缝开裂的问题;焊缝种类多,多为人工焊接,造成生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载机前车架及装载机,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强度高,焊接工作量少及车架缺陷少的优点。

2、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装载机前车架,包括翻斗缸支架、车架支架、铰接架、转向销座、桥右安装板和桥左安装板;

4、所述车架支架包括第一梁板、第二梁板以及动臂油缸安装座;所述动臂油缸安装座位于所述第一梁板、第二梁板之间,车架支架铸造成型;

5、所述桥右安装板与第一梁板的前下部连接;

6、所述桥左安装板与第二梁板的前下部连接;桥右安装板、桥左安装板与装载机的驱动桥连接;

7、所述翻斗缸支架固定于第一梁板、第二梁板上,设有动臂安装座和翻斗缸安装座,翻斗缸支架铸造成型;

8、所述铰接架与第一梁板、第二梁板的后下部连接,铰接架与后车架连接;

9、所述转向销座位于动臂油缸安装座下方,两端分别与第一梁板、第二梁板固定;转向销座与转向油缸连接。

10、优选的,所述翻斗缸支架截面呈倒u型,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梁板、第二梁板焊接固定,两侧上端面设有两个动臂安装座,中部前侧设有翻斗缸安装座。

11、优选的,还包括横梁;所述横梁一侧与所述第一梁板、桥右安装板焊接固定,另一侧与所述第二梁板、桥左安装板焊接固定。

12、优选的,所述铰接架包括上铰接板、中铰接板、下铰接板和两块u型板;

13、所述上铰接板、中铰接板、下铰接板由上而下依次设置,均呈v型;

14、上铰接板中部设有铰接法兰;上铰接板的两侧面分别与所述第一梁板、第二梁板焊接固定;

15、中铰接板、下铰接板中部均设有铰接安装孔;中铰接板的两侧面分别与第一梁板、第二梁板焊接固定,下铰接板的两侧面分别与第一梁板、第二梁板焊接固定;

16、所述两块u型板上端分别与上方的上铰接板的两侧部焊接,下部分别与中铰接板的两侧焊接,下端分别与位于下方的下铰接板的两侧部焊接,外侧面分别与第一梁板、第二梁板焊接固定;

17、所述铰接法兰通过销轴与后车架连接,所述铰接安装孔通过销轴与后车架连接。

18、优选的,所述铰接架还包括铰接筋板;所述铰接筋板上端与所述中铰接板焊接,下端与所述下铰接板焊接。

19、优选的,还包括右筋板、左筋板;所述右筋板上端与所述翻斗缸支架焊接固定,中部与所述第一梁板焊接固定,底端与所述上铰接板焊接固定;所述左筋板上端与所述翻斗缸支架焊接固定,中部与所述第二梁板焊接固定,底端与上铰接板焊接固定。

20、优选的,所述转向销座截面呈匚型,包括上转向座和下转向座;

21、所述上转向座为平板型,两侧设有对称的穿销孔和固定块;

22、所述下转向座为l型,上端与上转向座焊接,两侧设有对称的转向法兰;所述转向法兰与所述穿销孔同轴。

23、一种装载机,包括前述的装载机前车架。

2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25、本实用新型通过铰接架、转向销座、桥右安装板、桥左安装板、翻斗缸支架、车架支架组成新型骨架结构形式,且翻斗缸支架、车架支架均采用整体铸造成型,在满足车架的强度与刚度要求的基础上减少了钢板种类及数量、简化了车架结构、减少了焊接工作量、减小了焊接缺陷、增加了车架内部空间,减轻了车架的重量。

2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载机前车架,只设有一个翻斗缸安装座和动臂油缸安装座,相比两个动臂油缸安装座的设置,成本更低。



技术特征:

1.一种装载机前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翻斗缸支架(1)、车架支架(2)、铰接架(3)、转向销座(4)、桥右安装板(6)和桥左安装板(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载机前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斗缸支架(1)截面呈倒u型,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梁板(21)、第二梁板(22)焊接固定,两侧上端面设有两个动臂安装座(11),中部前侧设有翻斗缸安装座(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载机前车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横梁(5);所述横梁(5)一侧与所述第一梁板(21)、桥右安装板(6)焊接固定,另一侧与所述第二梁板(22)、桥左安装板(7)焊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载机前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架(3)包括上铰接板(35)、中铰接板(32)、下铰接板(31)和两块u型板(3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装载机前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架(3)还包括铰接筋板(33);所述铰接筋板(33)上端与所述中铰接板(32)焊接,下端与所述下铰接板(31)焊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装载机前车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右筋板(8)、左筋板(9);所述右筋板(8)上端与所述翻斗缸支架(1)焊接固定,中部与所述第一梁板(21)焊接固定,底端与所述上铰接板(35)焊接固定;所述左筋板(9)上端与所述翻斗缸支架(1)焊接固定,中部与所述第二梁板(22)焊接固定,底端与上铰接板(35)焊接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载机前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销座(4)截面呈匚型,包括上转向座(41)和下转向座(42);

8.一种装载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装载机前车架。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载机前车架及装载机。装载机前车架包括翻斗缸支架、车架支架、铰接架、转向销座、桥右安装板和桥左安装板;车架支架包括第一梁板、第二梁板以及动臂油缸安装座;车架支架铸造成型;桥右安装板与第一梁板的前下部连接;桥左安装板与第二梁板的前下部连接;翻斗缸支架固定于第一梁板、第二梁板上,设有动臂安装座和翻斗缸安装座,翻斗缸支架铸造成型;铰接架与第一梁板、第二梁板的后下部连接;转向销座位于动臂油缸安装座下方,两端分别与第一梁板、第二梁板固定;转向销座与转向油缸连接。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强度高,焊接工作量少及车架缺陷少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孟晓辉,郭文明,刘保金,张静,杨毅,刘理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分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31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