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式海上光伏支撑平台结构体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952323发布日期:2023-11-07 00:50阅读:83来源:国知局
整体式海上光伏支撑平台结构体系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海上光伏发电,具体涉及整体式海上光伏支撑平台结构体系。


背景技术:

1、目前,传统能源短缺和自然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严重,大力发展以光伏为主的新能源产业可以替代化石燃料。其中,海上光伏是新兴太阳能利用方向,近年来发展迅速。

2、但是,传统海上光伏是将单块光伏板安装到支架上再连接形成光伏阵列,且基础常采用独立的多个桩基础,导致现场施工工作量大、难度高、费用多等弊端。此外,安装上部结构时对沉桩精度要求很高。如若采用传统的海上风电导管架基础,虽精度能满足要求,但桩和导管架有重叠段,增加了基础的用钢量和灌浆的工作量,导致经济效益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相互独立构成整体、以及可将两部分整体快速连接安装的支撑平台结构体系。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2、整体式海上光伏支撑平台结构体系,包括基础结构、以及在所述基础结构上设置与光伏组件连接的上部结构;所述基础结构包括多个桩基,以及连接设置在所述桩基之间的导管架;所述上部结构包括支撑平台,以及连接设置在所述支撑平台底部的立柱,并在所述立柱柱底设置上部连接结构;在所述桩基的桩顶设置基础连接结构,且所述基础连接结构内设置可与所述上部连接结构连接配合的导向承压部件,以使所述立柱与所述桩基之间呈快速式连接状态;同时所述基础结构与所述上部结构呈分体式的各整体结构状态或合体式一体连接状态。

3、进一步地:所述导管架包括泥上部分和泥下部分,所述泥上部分设置将所述桩基连接的桩间水平撑,以及交叉连接在相邻所述桩基之间的桩间斜撑。

4、进一步地:所述泥下部分设置将所述桩基连接的八角撑。

5、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平台包括相互连接的横梁和纵梁,且所述支撑平台与水平面之间呈倾角设置。

6、进一步地:所述上部结构包括与所述立柱连接的柱间水平撑,所述支撑平台与所述立柱之间设置柱间斜撑。

7、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承压部件内贯通开设有导向孔,且在所述导向承压部件与所述桩基桩顶之间设置过渡段,以此形成连接空间;同时所述上部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立柱柱底的法兰,所述法兰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孔连接配合的导向插尖,且在所述法兰与所述导向承压部件上设置将两者相连的固定件。

8、进一步地:所述基础连接结构上设置可对所述桩基沉桩的连接部分,所述连接部分包括与所述桩基桩顶连接的加强板,且所述加强板横截面面积大于所述桩基桩顶部分的横截面面积;所述加强板顶端围绕在所述导向承压部件外部设置夹桩段,所述夹桩段可与液压振动锤连接配合。

9、进一步地:所述加强板底部与所述桩基外表面之间连接设置连接斜撑。

10、进一步地:所述上部结构的所述立柱柱顶设置梁柱连接结构,所述梁柱连接结构包括与所述横梁和所述纵梁连接配合的梁间连接件,并在所述梁间连接件顶部连接设置吊耳。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2、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整个支承平台结构体系分隔构成独立整体的上部结构和基础结构,通过该两部分分别在陆上工厂加工组装后运输海上进行安装,整个支承平台结构体系因此仅在需在现场安装两次,不仅可以节省工程量,使得方便施工,还可加快施工进度。同时基础结构通过其布置的多方位导管架可进一步提高结构抗力,并且还采用具备沉桩功能的基础连接结构,在基础连接结构与上部连接结构的连接作用下可快速安装施工,从而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以及施工效率。



技术特征:

1.整体式海上光伏支撑平台结构体系,包括基础结构(1)、以及在所述基础结构(1)上设置与光伏组件(3)连接的上部结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结构(1)包括多个桩基(11),以及连接设置在所述桩基(11)之间的导管架(12);所述上部结构(2)包括支撑平台(21),以及连接设置在所述支撑平台(21)底部的立柱(22),并在所述立柱(22)柱底设置上部连接结构(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式海上光伏支撑平台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架(12)包括泥上部分和泥下部分,所述泥上部分设置将所述桩基(11)连接的桩间水平撑(121),以及交叉连接在相邻所述桩基(11)之间的桩间斜撑(1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整体式海上光伏支撑平台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泥下部分设置将所述桩基(11)连接的八角撑(12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式海上光伏支撑平台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平台(21)包括相互连接的横梁(211)和纵梁(212),且所述支撑平台(21)与水平面之间呈倾角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式海上光伏支撑平台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结构(2)包括与所述立柱(22)连接的柱间水平撑(23),所述支撑平台(21)与所述立柱(22)之间设置柱间斜撑(2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式海上光伏支撑平台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承压部件(132)内贯通开设有导向孔,且在所述导向承压部件(132)与所述桩基(11)桩顶之间设置过渡段(131),以此形成连接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式海上光伏支撑平台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连接结构(13)上设置可对所述桩基(11)沉桩的连接部分,所述连接部分包括与所述桩基(11)桩顶连接的加强板(133),且所述加强板(133)横截面面积大于所述桩基(11)桩顶部分的横截面面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整体式海上光伏支撑平台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133)底部与所述桩基(11)外表面之间连接设置连接斜撑(135)。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整体式海上光伏支撑平台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结构(2)的所述立柱(22)柱顶设置梁柱连接结构(26),所述梁柱连接结构(26)包括与所述横梁(211)和所述纵梁(212)连接配合的梁间连接件,并在所述梁间连接件顶部连接设置吊耳(264)。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整体式海上光伏支撑平台结构体系,包括基础结构、以及在所述基础结构上设置与光伏组件连接的上部结构;所述基础结构包括多个桩基,以及连接设置在所述桩基之间的导管架;所述上部结构包括支撑平台,以及连接设置在所述支撑平台底部的立柱,并在所述立柱柱底设置上部连接结构;在所述桩基的桩顶设置基础连接结构,且所述基础连接结构内设置可与所述上部连接结构连接配合的导向承压部件。本技术通过将整个支承平台结构体系分隔构成独立整体的上部结构和基础结构,通过该两部分分别在陆上工厂加工组装后运输海上进行安装,整个支承平台结构体系因此仅在需在现场安装两次,不仅可以节省工程量,还能方便施工,加快施工进度。

技术研发人员:俞华锋,李宝建,赵悦,贾献林,吕国儿,王新峰,马煜祥,柯媛,徐小龙,翁凯文,王康杰,徐迪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