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道引流导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47846发布日期:2023-12-30 02:44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道引流导排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管道修复,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管道引流导排装置。


背景技术:

1、城市排水管网是城市基础建设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其作用是收集污水和排出雨水,污水通过分流制的污水管网或合流制管网收集和输送至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排放,雨水则通过分流制的雨水管网或合流制管网收集和排放至水体,由于排水管网内部流通的大多为雨水或污水,所以使用时间过长,会由于腐蚀、运行管理不善等原因,会产生泄露,容易带来经济损失,但全线更换新管道,不仅工程量庞大,而且耗资大、工程期长,因此,现在大多采用管道修复技术解决这一问题。

2、现有技术cn218326855u公开了一种用于管道修复的临时导流装置,包括设置在待修复管道两侧的装置本体,待修管道两侧开设有检查井,装置本体安装在检查井内部,装置本体包括两个气囊,气囊分别设置在两侧检查井内靠近待修管道一侧口内,气囊中部安装有金属导管,气囊靠近检查井一侧的金属导管连接充气软管,两个气囊的充气软管连接真空水泵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两端,则待修管道上游的水会沿着待修管道上游设置的检查井内的气囊设置的金属导管、充气软管进入真空泵内部,在通过真空泵导入另一气囊连接的充气软管、金属导管,再从设置在待修管道下游的检查井远离待修管道一侧口部流出。

3、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待修管道上游检查井的水通过气囊、真空泵导入待修管道下游的检查井内部,再通过气囊与检查井管道紧贴实现无水进入待修管道内部,但是当真空泵抽水量小于流水量时,位于上游检查井内部的气囊会受到水的推力,位置会发生移动,可能会从检查井内部滑移出,导致检修管道内部进入,可能发生安全隐患,因此,亟需提供一种管道引流导排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保证待修管道内部在待修期间无水流入。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道引流导排装置。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管道引流导排装置,包括封堵装置和导水装置,所述封堵装置包括第一气囊、第二气囊和第一封堵件,待修管道上游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气囊和所述第一封堵件,所述待修管道下游设置所述第二气囊;

4、待修管道上游设置所述导水装置,所述导水装置用于将待修管道上游的水抽排导流至待修管道下游。

5、进一步地,所述封堵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待修管道下游的第二封堵件,待修管道下游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二封堵件和所述第二气囊。

6、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封堵件和第二封堵件采用砖砌法筑成。

7、更进一步地,待修管道上游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第一工作井和第二工作井,待修管道下游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第三工作井和第四工作井,所述第一工作井下游口内设置所述第一气囊,所述第二工作井上游口内设置所述第一封堵件,所述第三工作井下游口内设置所述第二封堵件,所述第四工作井上游口内设置所述第二气囊。

8、更进一步地,所述导水装置包括第一抽水泵和第二抽水泵,所述第一抽水泵设置在所述第一工作井内部,所述第一抽水泵连通水带层,所述第二抽水泵设置在所述第二工作井内部,所述第二抽水泵也连通所述水带层,所述水带层与所述第四工作井内部连通。

9、更进一步地,所述水带层两侧设置垫块,所述垫块的高度与所述水带层的高度相同,所述水带层、所述垫块上部覆盖钢板。

10、更进一步地,所述水带层包括第一水带和第二水带,所述第一水带一端与所述第一抽水泵连通,所述第一水带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工作井连通;所述第二水带一端与所述第二抽水泵连通,所述第二水带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工作井连通。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囊设置有牵引绳,所述第二气囊也设置有牵引绳。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3、(1)本实用新型待修管道上游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第一气囊和第一封堵件,待修管道下游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第二封堵件和第二气囊,在封堵时,先放置第一气囊,第一气囊充气后,堵住水流,防止水流入待修管道内部,再设置第二封堵件,可起到二次防护作用,待修管道下游还设有第二封堵件和第二气囊,保证待修管道在待修期间无水流入。



技术特征:

1.一种管道引流导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封堵装置和导水装置,所述封堵装置包括第一气囊、第二气囊和第一封堵件,待修管道上游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气囊和所述第一封堵件,所述待修管道下游设置所述第二气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引流导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待修管道下游的第二封堵件,待修管道下游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二封堵件和所述第二气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管道引流导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堵件和第二封堵件采用砖砌法筑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管道引流导排装置,其特征在于,待修管道上游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第一工作井和第二工作井,待修管道下游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第三工作井和第四工作井,所述第一工作井下游口内设置所述第一气囊,所述第二工作井上游口内设置所述第一封堵件,所述第三工作井下游口内设置所述第二封堵件,所述第四工作井上游口内设置所述第二气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管道引流导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装置包括第一抽水泵和第二抽水泵,所述第一抽水泵设置在所述第一工作井内部,所述第一抽水泵连通水带层,所述第二抽水泵设置在所述第二工作井内部,所述第二抽水泵也连通所述水带层,所述水带层与所述第四工作井内部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管道引流导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带层包括第一水带和第二水带,所述第一水带一端与所述第一抽水泵连通,所述第一水带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工作井连通;所述第二水带一端与所述第二抽水泵连通,所述第二水带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工作井连通。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管道修复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管道引流导排装置;包括封堵装置和导水装置,所述封堵装置包括第一气囊、第二气囊和第一封堵件,待修管道上游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气囊和所述第一封堵件,所述待修管道下游设置所述第二气囊;待修管道上游设置所述导水装置,所述导水装置用于将待修管道上游的水抽排导流至待修管道下游;待修管道上游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第一气囊和第一封堵件,待修管道下游设置第二封堵件和第二气囊,在封堵时,先放置第一气囊,第一气囊充气后,堵住水流,防止水流入待修管道内部,再设置第二封堵件,可起到二次防护作用,待修管道下游还设有第二封堵件和第二气囊,保证待修管道在待修期间无水流入。

技术研发人员:许光耀,焦啸宇,赵晓飞,刘浩,王科甫,董经亮,陈建党,刘德智,周伟,常群,吴琛,周泽平,王忠涛,单杰辉,毛健,武新烽,林龙,薛飞,周正一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三局集团广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0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