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窄小河道综合治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744692发布日期:2024-04-25 10:31阅读:10来源:国知局
一种窄小河道综合治理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河道治理,特别涉及一种窄小河道综合治理结构。


背景技术:

1、在南方地区大多为窄小河道,由于这些窄小河道流经生活区和工业区,通常会将废水排入窄小河道中,由于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严重破坏了窄小河道的水生态环境。 当前,河道污水治理的主要方法包括:1、物理方法,例如疏挖底泥、机械除藻等;2、化学方法,如混凝沉淀方法。3、生态一生物方法,主要包括生物修复法,土地处理法、水生植物净化法等;目前,出于环保的考虑,一般都是以生态一生物方法为主,其支出的成本不仅相对较低,治理效果也是相对较好,且对环境保护也是具有显著的效果。

2、经检索,申请号cn201820603292.1,公开了一种窄小河道综合治理系统,涉及河道治理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多个设置于河道两侧的种植台,种植台包括框架,框架内依次填充有第一基质层和普通土壤,框架内部设置有过滤网,处于河道同一侧且相邻设置的两个种植台之间固定连接有铺设于河堤侧面上的挂网,种植台外还设置有多个漂浮于河面上的人工浮岛;通过种植台可以对水体内的泥沙进行拦截,并能够促进水体内有机物的分解,同时进行水体增氧,利用浮岛使得河道内能够种植水生植物,利用挂网使得挂网处于河水内部分能够种植沉水植物,而挂网露出河水外的部分能够种植一些苔类的植物,增加绿化面积,从而实现对窄小河道进行生态一生物方法的净化效果。

3、针对上述专利,存在以下缺陷,由于浮体漂浮在水面上,容易受到雨水、风浪等冲击,而浮体上没有设置稳定位置的结构,导致浮体容易冲撞河道的岸边,导致浮体受损,导致浮体漂走,为此,提供一种使用更加稳定的窄小河道综合治理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窄小河道综合治理结构。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3、本实用新型一种窄小河道综合治理结构,包括浮体保护框、种植台、底框、配重块和遥控器,所述浮体保护框的上端设置有支撑框,所述种植台设置在支撑框的内侧,所述浮体保护框的底部设置有底框和螺旋桨,所述底框的底部设置有伸缩杆,伸缩杆与底框之间设置有电动阀门,所述伸缩杆的底部设置有配重块,所述配重块的内部设置有重力球,所述伸缩杆的内部设置有弹性垫。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框与浮体保护框固定连接,支撑框与种植台之间卡扣连接,种植台贯穿浮体保护框和底框,浮体保护框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两个螺旋桨。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动阀门与伸缩杆和底框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密封胶圈,伸缩杆与配重块固定连接,伸缩杆和配重块均为空心设计,底框和配重块的内部均设置有重力球,底框内部的重力球均匀分布,重力球为金属球或橡胶实心球中的一种,伸缩柱和配重块的内壁上均设置有弹性垫。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浮体保护框的内部设置有内框体,浮体保护框的内壁上设置有阻尼块,阻尼块的一端设置有弹簧,弹簧的一端设置有卡块,内框体的外侧设置有与卡块对应的卡槽。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阻尼块固定在浮体保护框的内壁上,浮体保护框的内壁上等距设置有多个阻尼块,弹簧的端部分别与阻尼块和卡块固定连接,卡块为钩形设计,卡槽的形状与卡块对应,内框体与浮体保护框之间通过卡块和卡槽活动连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浮体保护框由中密度聚乙烯制成,内框体为高强度聚氨酯泡沫塑料,内框体填充在浮体保护框的内部。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螺旋桨为电动螺旋桨,遥控器与螺旋桨和电动阀门电性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种植台包括呈半篓状设置的框架,框架内依次填充有用于渗透河水的第一基质层和普通土壤,框架内部设置有用于包覆第一基质层和普通土壤的过滤网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开启电动阀门后通过伸缩杆掉落到配重块中,且在伸缩柱和配重块的内壁上设置弹性垫,使得重力球在移动时不会对伸缩杆和配重块造成损伤,通过重力球增加配重块的重量,从而增加浮体底部的重力,对浮体在河道中的位置进行稳定,降低在受到雨水、风浪等冲击,浮体容易冲撞河道的岸边的情况。

13、2.本实用新型通过遥控器控制螺旋桨控制浮体在河道中位移,并通过浮体保护框与内框体之间的弹簧对撞击河道产生的作用力进行缓冲,降低对浮体的伤害。

1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配重块和重力球,解决由于浮体漂浮在水面上,容易受到雨水、风浪等冲击,而浮体上没有设置稳定位置的结构,导致浮体容易冲撞河道的岸边,导致浮体受损,导致浮体漂走的问题。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16、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窄小河道综合治理结构,包括浮体保护框(1)、种植台(3)、底框(4)、配重块(8)和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浮体保护框(1)的上端设置有支撑框(2),所述种植台(3)设置在支撑框(2)的内侧,所述浮体保护框(1)的底部设置有底框(4)和螺旋桨(5),所述底框(4)的底部设置有伸缩杆(6),伸缩杆(6)与底框(4)之间设置有电动阀门(7),所述伸缩杆(6)的底部设置有配重块(8),所述配重块(8)的内部设置有重力球(9),所述伸缩杆(6)的内部设置有弹性垫(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窄小河道综合治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2)与浮体保护框(1)固定连接,支撑框(2)与种植台(3)之间卡扣连接,种植台(3)贯穿浮体保护框(1)和底框(4),浮体保护框(1)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两个螺旋桨(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窄小河道综合治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阀门(7)与伸缩杆(6)和底框(4)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密封胶圈,伸缩杆(6)与配重块(8)固定连接,伸缩杆(6)和配重块(8)均为空心设计,底框(4)和配重块(8)的内部均设置有重力球(9),底框(4)内部的重力球(9)均匀分布,重力球(9)为金属球或橡胶实心球中的一种,伸缩杆(6)和配重块(8)的内壁上均设置有弹性垫(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窄小河道综合治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浮体保护框(1)的内部设置有内框体(11),浮体保护框(1)的内壁上设置有阻尼块(12),阻尼块(12)的一端设置有弹簧(13),弹簧(13)的一端设置有卡块(14),内框体(11)的外侧设置有与卡块(14)对应的卡槽(1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窄小河道综合治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块(12)固定在浮体保护框(1)的内壁上,浮体保护框(1)的内壁上等距设置有多个阻尼块(12),弹簧(13)的端部分别与阻尼块(12)和卡块(14)固定连接,卡块(14)为钩形设计,卡槽(15)的形状与卡块(14)对应,内框体(11)与浮体保护框(1)之间通过卡块(14)和卡槽(15)活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窄小河道综合治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浮体保护框(1)由中密度聚乙烯制成,内框体(11)为高强度聚氨酯泡沫塑料,内框体(11)填充在浮体保护框(1)的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窄小河道综合治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桨(5)为电动螺旋桨,遥控器与螺旋桨(5)和电动阀门(7)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窄小河道综合治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台(3)包括呈半篓状设置的框架,框架内依次填充有用于渗透河水的第一基质层和普通土壤,框架内部设置有用于包覆第一基质层和普通土壤的过滤网。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窄小河道综合治理结构,包括浮体保护框、种植台、底框、配重块和遥控器,浮体保护框的上端设置有支撑框,浮体保护框的底部设置有底框和螺旋桨,底框的底部设置有伸缩杆,伸缩杆与底框之间设置有电动阀门,伸缩杆的底部设置有配重块,配重块的内部设置有重力球。本技术通过开启电动阀门后通过伸缩杆掉落到配重块中,且在伸缩柱和配重块的内壁上设置弹性垫,使得重力球在移动时不会对伸缩杆和配重块造成损伤,通过重力球增加配重块的重量,从而增加浮体底部的重力,对浮体在河道中的位置进行稳定,降低在受到雨水、风浪等冲击,浮体容易冲撞河道的岸边的情况。

技术研发人员:肖雅琪,张艳,吴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孙和顺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1
技术公布日:2024/4/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