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水生环境的隔离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93720发布日期:2023-12-07 03:53阅读:30来源:国知局
营造水生环境的隔离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水环境处理,具体涉及一种营造水生环境的隔离结构。


背景技术:

1、近些年全面开启水系重构、水污染治理和水生态修复并重的治水阶段;所治理河道面积大,整体透明度较低,鱼虾类较多,岸边散养的鸭、鹅较多;在进行水系治理过程中,水系水环境治理工程中,往往通过采取栽植沉水植物等措施进行水质改善,在沉水植物栽植初期,水生植物嫩芽相对脆弱,极易受到鱼虾类、鸭及鹅的破坏而导致长势差甚至死亡,影响整个水下生态环境的构建,导致水质不能净化。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营造水生环境的隔离结构,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沉水植物栽植初期,水生植物嫩芽相对脆弱,极易受到鱼虾类、鸭及鹅的破坏而导致长势差甚至死亡,影响整个水下生态环境的构建,导致水质不能净化的问题。

2、基于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营造水生环境的隔离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柱、密目网和浮球;

3、多根所述第一支撑柱沿河道布置,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底部插入在河道的底部;

4、所述密目网沿河道布置套设在所述第一支撑柱上,所述密目网的上部通过连接绳与多个浮球连接,所述密目网的底部设置有沉坠铁链,所述沉坠铁链用于实现密目网的底部向下延伸到水体中;

5、所述第一支撑柱通过第一滑动套环与所述密目网的上部连接,实现密目网随着水体的高度变化在所述第一支撑柱上移动;

6、所述密目网的两侧通过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支撑柱共同组成河道的拦截网,用于实现外来物种及杂物的拦截。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第一锚固座及连接在所述第一锚固座的底部的多个第一固定锚。

8、进一步地,所述密目网的底部设置有绑扎件,所述绑扎件穿设所述沉坠铁链与所述密目网连接。

9、进一步地,多个第一支撑柱中,相邻的所述第一支撑柱之间的间距为5000-10000mm。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柱的顶部的高度高于河道常年最高水位200mm。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柱的高度为6000mm,直径为50mm。

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营造水生环境的隔离结构,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的技术效果有:

13、该营造水生环境的隔离结构中,包括:第一支撑柱、密目网和浮球;

14、多根第一支撑柱沿河道长度或者宽度方向布置,第一支撑柱的底部插入在河道的底部;密目网沿河道长度方向布置套设在第一支撑柱上,密目网的上部通过连接绳与多个浮球连接,利用浮球的浮力实现密目网的上部浮于水面,密目网的底部设置有沉坠铁链,沉坠铁链用于实现密目网的底部向下延伸到水体中;第一滑动套环套设在第一支撑柱上,第一滑动套环通过连接绳与密目网的上部连接,实现密目网随着水体的高度变化在第一支撑柱上移动,以提高密目网对外来鱼虾类、鸭及鹅及杂物的拦截效果,防止鱼虾类、鸭及鹅及杂物对水生植物初期造成迫害,为初期水生植物的生长提供便利条件;提升了水下生态环境的构建,加快了水质的净化。



技术特征:

1.一种营造水生环境的隔离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柱、密目网和浮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营造水生环境的隔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第一锚固座及连接在所述第一锚固座的底部的多个第一固定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营造水生环境的隔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目网的底部设置有绑扎件,所述绑扎件穿设所述沉坠铁链与所述密目网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营造水生环境的隔离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第一支撑柱中,相邻的所述第一支撑柱之间的间距为5000-10000mm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营造水生环境的隔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柱的顶部的高度高于河道常年最高水位20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营造水生环境的隔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柱的高度为6000mm,直径为50mm。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营造水生环境的隔离结构,涉及水环境处理技术领域,包括:第一支撑柱、密目网和浮球;多根第一支撑柱沿河道布置,第一支撑柱的底部插入在河道的底部;密目网的上部通过连接绳与多个浮球连接,实现密目网的上部浮于水面,密目网的底部设置有沉坠铁链,沉坠铁链用于实现密目网的底部向下延伸到水体中;第一滑动套环套设在第一支撑柱上,第一滑动套环通过连接绳与密目网的上部连接,实现密目网随着水体的高度变化在第一支撑柱上移动,以提高密目网对外来外来物种及杂物的拦截效果,防止外来物种及杂物对水生植物初期造成迫害,为初期水生植物的生长提供便利条件;提升了水下生态环境的构建。

技术研发人员:常人虎,牛世国,王延良,陈光,孙建飞,王晨晖,李卫东,刘春灵,沈成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正和恒基国际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