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49884发布日期:2023-11-17 19:23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公路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1、随着经济目标的不断迭代,公路成为众多地区发展经济的基础和重要设施。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基于打造城市化、发展农业等一系列社会目标,易形成一个包含原始水系、城市水道、农村沟渠等的庞大复杂水网,这也导致了公路建设过程中常出现规划路线上存在既有水系,施工可能会中断该水系的情况。通常情况下,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如中断既有水系,那么只需要在原来的水系处根据既有渠道尺寸及流量大小布设对应管涵即可,然而在实际情况中,可能存在路面标高较低、公路征地范围大小、居民意见、工程造价费用、公路养护费用、农村灌溉用水等多方因素,使管涵的布设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排水结构,能够解决公路交叉口施工过程中破坏原有水系的问题,特别是具有一个入水渠,两个方向分流穿公路交叉口,或是多方向分流的原有水系。同时也能为公路遇到类似排水问题时,提供一种解决思路和方向。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排水结构,包括检查井、入水倒虹吸管涵、出水倒虹吸管涵;所述检查井的井口密封;所述入水倒虹吸管涵的出口与所述检查井连通;所述出水倒虹吸管涵的入口与所述检查井连通;所述入水倒虹吸管涵的管径大于所述出水倒虹吸管涵的管径;所述入水倒虹吸管涵的入口与入水渠道连通,连通处设有入水竖井;所述入水竖井的井壁开有与所述入水渠道断面吻合的入水口;所述出水倒虹吸管涵的出口与出水渠道连通,连通处设有出水竖井;所述出水竖井的井壁开有与所述出水渠道断面吻合的出水口;所述入水口底边的高程值大于所述出水口底边的高程值。

4、本实用新型中的检查井是入水倒虹吸管涵和出水倒虹吸管涵交汇的地方,也是管径改变处,起到一个中转站的作用。根据实际需求,本实用新型布设的检查井的井口密封,可理解为对检查井不布置检查口,设置为暗井。检查井是为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如供电、通讯、煤气管等维修安装方便而设置的,一般设置在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而在公路工程中,使用检查井较为新颖,且施工难度不高,工程造价也较为合理。

5、倒虹吸管涵是路基两侧水流都高于涵洞进、出水口,且靠水流压力通过形似倒虹吸的涵洞。

6、如此,通过倒虹吸管涵的布设,可以解除路面标高较低的限制;利用检查井作为中转站,可以解决多个渠道间水流流通问题。同时,检查井不布置检查口,密封保证流通过程中存在的水压力;入水倒虹吸管涵的管径大于出水倒虹吸管涵的管径以保证入水端供水正常;入水口的底边高程值大于出水口的底边高程值,即入水口比出水口高,水流能源源不断从入水口进入管涵,由于结构内存在水压力,可使水顺利从低的出水口泵出。本案装置利用虹吸原理,可以解决水系流通不畅的问题。

7、进一步地,所述检查井包括三通井、四通井、多通井的一种或多种,可根据实际工程需求选择检查井的类型。

8、进一步地,所述检查井的墙身、井盖板与基础浇筑成整体,保证密封性。

9、进一步地,所述检查井、入水倒虹吸管涵、出水倒虹吸管涵均布置在公路路面下。

10、进一步地,所述入水竖井与所述出水竖井的口部均设置有盖板,内壁设有预埋的爬梯,方便后期运营养护检修。

11、进一步地,所述入水竖井与所述入水渠道的连通段设有沉砂池,所述入水竖井的盖板下焊接有排污格栅。

12、进一步地,所述入水倒虹吸管涵、出水倒虹吸管涵的管身段每隔4-6m设置一道沉降缝。

13、进一步地,所述检查井浇筑为一体的墙身、井盖板及基础配置有钢筋,所述入水、出水倒虹吸管涵与检查井的衔接上,需要做好密封处理,即穿过井墙身时,墙身钢筋在管涵位置截断,同时在管身外侧设置加强钢筋,钢筋采用双排布置。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检查井设置公路路面下,起到一个中转站的作用,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和结构的稳固性,不仅能有效过水,还不影响路面结构层;倒虹吸管涵利用虹吸原理,与检查井的组合,有效解决了既有水系的流通问题,同时,检查井和倒虹吸管涵均埋置在地下,不会受限于路面标高的控制,也不会带来额外的征地,解决了在路面标高较低、征地等条件限制下排水不畅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查井(1)、入水倒虹吸管涵(2)、出水倒虹吸管涵(3、3a、3b);所述检查井(1)的井口密封;所述入水倒虹吸管涵(2)的出口与所述检查井(1)连通;所述出水倒虹吸管涵(3、3a、3b)的入口与所述检查井(1)连通;所述入水倒虹吸管涵(2)的管径大于所述出水倒虹吸管涵(3、3a、3b)的管径;所述入水倒虹吸管涵(2)的入口处设有入水竖井(4);所述入水竖井(4)的井壁开有与入水渠道(5)断面吻合的入水口;所述出水倒虹吸管涵(3、3a、3b)的出口处设有出水竖井(7、7a、7b);所述出水竖井(7、7a、7b)的井壁开有与出水渠道(6、6a、6b)断面吻合的出水口;所述入水口底边的高程值大于所述出水口底边的高程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查井(1)包括三通井、四通井、多通井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查井(1)的墙身、井盖板与基础浇筑成整体。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查井(1)、入水倒虹吸管涵(2)、出水倒虹吸管涵(3、3a、3b)均布置在公路路面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水竖井(4)与所述出水竖井(7、7a、7b)的口部均设置有盖板(8),内壁设有预埋的爬梯(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水竖井(4)与所述入水渠道(5)的连通段设有沉砂池(10),所述入水竖井(4)的盖板(8)下焊接有排污格栅(1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水倒虹吸管涵(2)、出水倒虹吸管涵(3、3a、3b)的管身段每隔4-6m设置一道沉降缝(12)。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排水结构,包括检查井、入水倒虹吸管涵、出水倒虹吸管涵;所述检查井的井口密封;所述入水倒虹吸管涵的出口与所述检查井连通;所述出水倒虹吸管涵的入口与所述检查井连通;所述入水倒虹吸管涵的入口与入水渠道连通,连通处设有入水竖井;所述出水倒虹吸管涵的出口与出水渠道连通,连通处设有出水竖井。本技术充分利用虹吸原理,能有效解决公路交叉口施工破坏原有水系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经济实用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何安生,何颖,李文,吴徐华,闫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7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