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立柱门架式吸力桶基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93505发布日期:2023-09-27 17:27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立柱门架式吸力桶基础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海上风力发电,具体涉及一种单立柱门架式吸力桶基础。


背景技术:

1、目前海上风力发电行业已在国内迅速发展起来,国内外已建的海上风电场中约70%均采用了单桩基础。目前海上风电工程为节约成本,往往采用较大功率的风电机组,且随着近岸风电的大力开发,风电场越来越往深海方向发展。

2、随着上部风机荷载增加或浅层土体较差时,纯粹的单桩基础虽然工艺简单,但单桩基础往往直径较大,造成钢材耗费大、沉桩难度大,常规的海上单桩基础施工设备无法满足施工要求。而所采用传统的导管架基础,往往制作节点多、浪溅区疲劳问题较大,加工制作、沉桩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减少波浪力,并提高基础抗冲刷能力的吸力桶基础。

2、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单立柱门架式吸力桶基础,在单立柱的底部设置基础结构,所述基础结构内设置吸力桶;所述基础结构包括门架结构,所述单立柱竖立设置于所述门架结构的中间部分,所述门架结构在海床面的泥面以上及泥面以下分别设置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门架结构的所述第二部分内置所述吸力桶,形成所述吸力桶的外部桶体;所述门架结构的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单立柱之间形成封闭式连接,并在所述门架结构位于泥面以上部分的内部设置空腔,所述空腔内部中空设置或填充物填充设置。

4、进一步地:所述门架结构上所述第一部分的顶部设置与所述单立柱连接的第一加强板。

5、进一步地:所述门架结构在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设置与所述单立柱连接的第二加强板。

6、进一步地:所述门架结构的外围部分内设置门架支管。

7、进一步地:所述门架支管内部设置贯通腔,并在所述贯通腔内设置钢管桩,以形成浅层土体安装效果差、所述吸力桶承载力不足时的复合式所述基础结构。

8、进一步地:所述贯通腔内设置仅供所述钢管桩通过的导向装置。

9、进一步地:所述门架支管内部设置灌浆封隔器和灌浆管,以使所述门架支管与所述钢管桩连接。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泥面以上设置单立柱结构,将门架结构设置于泥面附近,以此最大程度的减少波浪力的影响,避开浪溅区钢结构节点疲劳验算等问题,同时还可有效提高基础抗冲刷能力,确保基础在海上作业时的稳定效果。并且本实用新型与导管架基础相比,钢结构制作节点少,中间单立柱和钢管桩均为圆筒,焊接量相对较少。



技术特征:

1.一种单立柱门架式吸力桶基础,在单立柱(1)的底部设置基础结构,所述基础结构内设置吸力桶(4);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结构包括门架结构(3),所述单立柱(1)竖立设置于所述门架结构(3)的中间部分,所述门架结构(3)在海床面的泥面以上及泥面以下分别设置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门架结构(3)的所述第二部分内置所述吸力桶(4),形成所述吸力桶(4)的外部桶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立柱门架式吸力桶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架结构(3)上所述第一部分的顶部设置与所述单立柱(1)连接的第一加强板(7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立柱门架式吸力桶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架结构(3)在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设置与所述单立柱(1)连接的第二加强板(7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立柱门架式吸力桶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架结构(3)的外围部分内设置门架支管(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单立柱门架式吸力桶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架支管(2)内部设置贯通腔,并在所述贯通腔内设置钢管桩(41),以形成浅层土体安装效果差、所述吸力桶(4)承载力不足时的复合式所述基础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单立柱门架式吸力桶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腔内设置仅供所述钢管桩(41)通过的导向装置(1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单立柱门架式吸力桶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架支管(2)内部设置灌浆封隔器(8)和灌浆管(9),以使所述门架支管(2)与所述钢管桩(41)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单立柱门架式吸力桶基础,在单立柱的底部设置基础结构,所述基础结构内设置吸力桶;所述基础结构包括门架结构,所述单立柱竖立设置于所述门架结构的中间部分,所述门架结构在海床面的泥面以上及泥面以下分别设置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门架结构的所述第二部分内置所述吸力桶,形成所述吸力桶的外部桶体;所述门架结构的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单立柱之间形成封闭式连接。本技术通过在泥面以上设置单立柱结构,将门架结构设置于泥面附近,以此最大程度的减少波浪力的影响,避开浪溅区钢结构节点疲劳验算等问题,同时还可有效提高基础抗冲刷能力,确保基础在海上作业时的稳定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郇彩云,姜贞强,何奔,夏露,夏艳慧,王淡善,赖踊卿,张纯永,张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8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