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岸坡可调节支撑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34969发布日期:2023-11-22 21:22阅读: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下岸坡可调节支撑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水利水电工程,具体涉及一种水下岸坡可调节支撑平台。


背景技术:

1、互联网数据中心是通过大量服务器高速运转进行数据处理和传输,期间会释放大量热量。传统冷却方式主要有:风冷型直接蒸发式空调机组、水冷型直接蒸发式空调机组、冷冻水型空调系统、双冷源空调系统。传统数据中心冷却方式存在传热效率低、局部热点难以消除以及制冷系统能耗大等问题。针对常规机房能耗较高及使用局限性的问题,数据中心行业新型的冷却方式被越来越开发及使用。新型的自然冷却方式有:风侧自然冷却技术、水侧自然冷却技术和热管自然冷却技术等。

2、靠近水库、水电站等水利枢纽选址的数据中心采用水侧自然冷却技术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供电优势,水侧自然冷却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数据中心的能耗。取水库深层冷源为数据中心制冷是最理想、最有效的降耗措施。从水库中取深层冷却水需要建设水下管道,管道的水下支撑平台与岸坡基岩的固定调节方式是取水工程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水下岸坡可调节支撑平台,既能够保证水下保证结构在岸坡支撑的稳定性,又能够便于水下整体安装和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下岸坡可调节支撑平台,保证结构在岸坡支撑的稳定性,并且便于水下整体安装和调节。

2、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水下岸坡可调节支撑平台,包括平台框架、钢套管、钢抱箍、钢管桩、锚杆;

4、所述平台框架上设有钢套管,所述钢套管内下方穿入钢管桩,所述钢管桩内下方穿入锚杆;

5、所述钢管桩的下端抵住水下岸坡的岩石;所述锚杆的下端穿入至水下岸坡的岩石内;

6、所述钢管桩内与锚杆之间的空间内填充混凝土砂浆;

7、所述平台框架下方设有下钢抱箍,所述下钢抱箍用于锁紧穿入至钢套管的钢管桩的上端;下钢抱箍处于非锁紧状态时,钢管桩可以再钢套管内上下滑动以用于调节该水下岸坡可调节支撑平台的台面水平。

8、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或者组合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平台框架包括外框和处于外框内的米字型支撑件。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框和/或米字型支撑件由工字钢焊接而成。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平台框架为两层,两层之间经钢管套上下焊接。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平台框架上方还设有与下钢抱箍相对应的上钢抱箍,所述上钢抱箍用于锁紧穿出平台框架上方的钢管桩的端部。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钢抱箍包括一对半圆弧形钢板和一对螺栓;一对螺栓设置在一对半圆弧形钢板的连接处且用于收紧或者放松处于一对半圆弧形钢板的内部空间以锁紧或者松开钢管桩;通过螺栓收紧一对半圆弧形钢板以提供上钢抱箍与钢管桩两者之间管壁之间的摩擦力。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下钢抱箍包括一对半圆弧形钢板和一对螺栓;一对螺栓设置在一对半圆弧形钢板的连接处且用于收紧或者放松处于一对半圆弧形钢板的内部空间以锁紧或者松开钢管桩;通过螺栓收紧一对半圆弧形钢板以提供下钢抱箍与钢管桩两者之间管壁之间的摩擦力。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钢管桩的边壁上预留灌浆孔洞。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穿入至钢管桩的锚杆的边壁上预留灌浆孔洞。

17、便于灌注高强度混凝土砂浆时能够将钢套管、钢管桩和锚杆内缝隙连通充填密实。

1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下岸坡可调节支撑平台,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9、(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水下岸坡可调节支撑平台能够在水面上制作完成,仅需水下吊放安装,有效减小潜水员水下工作强度;

20、(2)、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钢管桩与钢套管滑动调节该水下支撑平台台面的水平度,

21、(3)、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水下岸坡可调节支撑平台结构牢靠,通过锚杆和钢管桩浇筑高强度混凝土砂浆能够与岸坡连接可靠,提高稳固度;

22、(4)、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技术水下岸坡支撑平台难以安装的难题,支撑平台整体构造简单,能够满足水下支撑结构的稳定性要求和平整性要求,配合施工方法能够减少潜水员在水下的工作时间,有效提高水下安装的施工效率,保障施工安全。



技术特征:

1.一种水下岸坡可调节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岸坡可调节支撑平台包括平台框架、钢套管、钢抱箍、钢管桩、锚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岸坡可调节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框架包括外框和处于外框内的米字型支撑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下岸坡可调节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和/或米字型支撑件由工字钢焊接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下岸坡可调节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框架为两层,两层之间经钢管套上下焊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岸坡可调节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框架上方还设有与下钢抱箍相对应的上钢抱箍,所述上钢抱箍用于锁紧穿出平台框架上方的钢管桩的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下岸坡可调节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钢抱箍包括一对半圆弧形钢板和一对螺栓;一对螺栓设置在一对半圆弧形钢板的连接处且用于收紧或者放松处于一对半圆弧形钢板的内部空间以锁紧或者松开钢管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岸坡可调节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钢抱箍包括一对半圆弧形钢板和一对螺栓;一对螺栓设置在一对半圆弧形钢板的连接处且用于收紧或者放松处于一对半圆弧形钢板的内部空间以锁紧或者松开钢管桩。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岸坡可调节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桩的边壁上预留灌浆孔洞。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水下岸坡可调节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穿入至钢管桩的锚杆的边壁上预留灌浆孔洞。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水下岸坡可调节支撑平台,包括平台框架、钢套管、钢抱箍、钢管桩、锚杆;所述平台框架上设有钢套管,所述钢套管内下方穿入钢管桩,所述钢管桩内下方穿入锚杆;所述钢管桩的下端抵住水下岸坡的岩石;所述锚杆的下端穿入至水下岸坡的岩石内;所述钢管桩内与锚杆之间的空间内填充混凝土砂浆;所述平台框架下方设有下钢抱箍,所述下钢抱箍用于锁紧穿入至钢套管的钢管桩的上端。本技术解决了传统技术水下岸坡支撑平台难以安装的难题,支撑平台整体构造简单,能够满足水下支撑结构的稳定性要求和平整性要求,配合施工方法能够减少潜水员在水下的工作时间,有效提高水下安装的施工效率,保障施工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程庆超,吕延春,叶荣伟,姚鑫晨,赵沈军,张圣,崔科伟,高开,徐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