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承压水层桩锚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90865发布日期:2023-09-09 14:13阅读:22来源:国知局
深基坑承压水层桩锚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深基坑支护的,尤其是涉及深基坑承压水层桩锚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1、随着高层建筑、地铁、城市地下工程等的兴建,深基坑工程大量涌现,由于深基坑的支护是工程安全性和经济性的重要保证,建筑物基坑开挖后需要对其周边作支护结构,以防止局部或大面积的塌方,因此需要使用桩锚支护结构,桩锚支护体系其主要特点是采用锚杆取代基坑支护内支撑,给支护排桩提供锚拉力,以减小支护排桩的位移与内力,并将基坑的变形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2、在实现本申请过程中,发明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12052786u公开了一种深基坑土层锚杆用的支护装置,锚杆本体包括杆身以及活动杆,在施工时,首先利用钻机带动杆身旋转插入到深基坑的坑壁上,杆身的端部呈锥形结构,更加便于其插入到深基坑的坑壁,杆身的内部沿其长度方向开有通孔并且通孔的内径从所述杆身的锥形端到所述杆身的限位块端缓慢增大,活动杆插入到通孔内后且活动杆的端部设有冲击部,冲击部的宽端直径大于所述通孔的窄端直径,这样冲击部使杆身发生形变和碰撞,杆身发生形变后杆身向土层挤压,从而增大锚杆本体与深基坑坑壁之间的挤压力,使锚杆本体不易拔出,支护性能更佳,上述装置虽然能够利用锚杆本体限定挂板的位置,使其更好地与深基坑的坑壁进行贴合,但是上述装置中锚杆为单根杆体,且由于锚杆与基坑的接触面积较小,从而难以抓牢土地,当下雨后基坑壁的泥土湿润变软,贴合就变得不够紧密导致结构的支护效果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改善上述提到的结构中锚杆难以大面积与泥土接触,从而无法抓牢土地,当下雨后基坑壁的泥土湿润变软,贴合就变得不够紧密导致结构的支护效果变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深基坑承压水层桩锚支护结构。

2、本申请提供深基坑承压水层桩锚支护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深基坑承压水层桩锚支护结构,包括支护板,所述支护板一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安装有锚杆,所述锚杆内腔的顶部和底部均通过轴承连接有丝杆,两组所述丝杆之间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远离所述丝杆的一端穿过所述支护板并安装有转轮,所述丝杆的外壁螺纹连接有丝母,所述丝母远离所述转轮的一端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远离所述驱动组件的一端等间距连接有插杆,所述锚杆的顶部和底部开设有与所述插杆相互匹配的预留孔,所述支护板另一侧的中心处安装有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远离所述支护板的一端铰接有伸缩组件,所述伸缩组件远离所述第一连接座的一端铰接有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二连接座的底部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底部的中心处固定有支护锚。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将支护板与基坑侧壁相抵,将锚杆推入土壤中,之后转动转轮带动驱动组件工作,驱动组件工作时带动丝杆转动,丝杆转动驱动丝母向外侧移动,丝母移动时带动活动板移动,活动板移动带动插杆向外侧移动,直至多个插杆从预留孔内伸出并同时进入到泥土中,从而将支护板与基坑壁紧紧固定在一起,即使表面的泥土雨水变软支护板依然可以与基坑壁紧紧固定,提升了支护装置使用的稳定性。

5、可选的,所述伸缩组件包括外筒,所述外筒铰接在所述第一连接座远离所述支护板的一端,所述外筒的内腔滑动安装有滑座,所述滑座远离所述第一连接座的一端安装有内筒,所述内筒远离所述滑座的一端伸出所述外筒并与所述第二连接座的顶部铰接连接。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拉动内筒在外筒内滑动,从而能够调整内筒的伸出长度,使得该结构的适用性更广。

7、可选的,所述外筒的外侧穿设有锁紧螺栓,所述锁紧螺栓的底部伸入所述内筒的内腔,所述内筒的顶部开设有与所述锁紧螺栓相互匹配的通孔。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锁紧螺栓穿设在通孔内,从而能够通过锁紧螺栓对内筒进行锁紧固定,尽量避免内筒出现滑动的情况。

9、可选的,所述安装板底部的两端均连接有辅助锚。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支护锚进行辅助支撑,使得支护锚与地面连接时更加紧固。

11、可选的,所述锚杆的个数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锚杆远离所述支护板的一端均连接有锥形座。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减缓了锚杆插入土壤时的阻力,使得锚杆进入泥土中更加顺畅。

13、可选的,所述活动板与所述锚杆之间设置有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滑块,所述滑块安装在所述活动板远离所述丝母的一端,所述锚杆内腔远离所述丝母的一端开设有滑轨,所述滑轨与所述滑块滑动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活动板在移动时能够带动滑块在滑轨内滑动,从而能够对活动板进行限位。

15、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从动锥齿轮,所述从动锥齿轮安装在所述丝杆靠近所述锚杆水平中心线的一端,所述从动锥齿轮之间啮合连接有主动锥齿轮,所述主动锥齿轮远离所述活动板的一端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远离所述主动锥齿轮的一端依次贯穿所述锚杆和所述支护板并与所述转轮固定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轮转动时带动转轴转动,转轴转动带动主动锥齿轮转动,主动锥齿轮转动带动从动锥齿轮转动,从而能够带动丝杆转动。

17、可选的,所述转轮与所述支护板之间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安装在所述支护板远离所述锚杆的一端,所述复位弹簧远离所述支护板的一端连接有t型限位杆,所述转轮靠近所述支护板的一端等间距开设有与所述t型限位杆相互匹配的限位孔。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复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t型限位杆插接至限位孔内,从而能够将转轮锁紧固定,尽量避免转轮出现转动的情况。

19、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20、(1)通过转轮、预留孔、插杆、活动板、锚杆、丝杆、丝母和驱动组件的配合设置,能够使多个插杆进入到泥土中,增加了锚杆与土壤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将支护板与基坑壁紧紧固定在一起,提升了支护装置使用的稳定性。

21、(2)通过第一连接座、伸缩组件、支护锚、安装板、第二连接座、通孔和锁紧螺栓的配合设置,从而方便通过伸缩组件对支护板进行支撑,使得支护板与基坑壁连接时更加稳固,进一步提高装置稳定性。



技术特征:

1.深基坑承压水层桩锚支护结构,包括支护板(7),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板(7)一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安装有锚杆(5),所述锚杆(5)内腔的顶部和底部均通过轴承连接有丝杆(17),两组所述丝杆(17)之间设置有驱动组件(19),所述驱动组件(19)远离所述丝杆(17)的一端穿过所述支护板(7)并安装有转轮(1),所述丝杆(17)的外壁螺纹连接有丝母(18),所述丝母(18)远离所述转轮(1)的一端连接有活动板(4),所述活动板(4)远离所述驱动组件(19)的一端等间距连接有插杆(3),所述锚杆(5)的顶部和底部开设有与所述插杆(3)相互匹配的预留孔(2),所述支护板(7)另一侧的中心处安装有第一连接座(6),所述第一连接座(6)远离所述支护板(7)的一端铰接有伸缩组件(10),所述伸缩组件(10)远离所述第一连接座(6)的一端铰接有第二连接座(14),所述第二连接座(14)的底部安装有安装板(13),所述安装板(13)底部的中心处固定有支护锚(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基坑承压水层桩锚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组件(10)包括外筒(1001),所述外筒(1001)铰接在所述第一连接座(6)远离所述支护板(7)的一端,所述外筒(1001)的内腔滑动安装有滑座(1002),所述滑座(1002)远离所述第一连接座(6)的一端安装有内筒(1003),所述内筒(1003)远离所述滑座(1002)的一端伸出所述外筒(1001)并与所述第二连接座(14)的顶部铰接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深基坑承压水层桩锚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1001)的外侧穿设有锁紧螺栓(16),所述锁紧螺栓(16)的底部伸入所述内筒(1003)的内腔,所述内筒(1003)的顶部开设有与所述锁紧螺栓(16)相互匹配的通孔(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基坑承压水层桩锚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3)底部的两端均连接有辅助锚(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基坑承压水层桩锚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5)的个数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锚杆(5)远离所述支护板(7)的一端均连接有锥形座(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基坑承压水层桩锚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4)与所述锚杆(5)之间设置有滑动组件(8),所述滑动组件(8)包括滑块(802),所述滑块(802)安装在所述活动板(4)远离所述丝母(18)的一端,所述锚杆(5)内腔远离所述丝母(18)的一端开设有滑轨(801),所述滑轨(801)与所述滑块(802)滑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基坑承压水层桩锚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19)包括从动锥齿轮(1901),所述从动锥齿轮(1901)安装在所述丝杆(17)靠近所述锚杆(5)水平中心线的一端,所述从动锥齿轮(1901)之间啮合连接有主动锥齿轮(1902),所述主动锥齿轮(1902)远离所述活动板(4)的一端连接有转轴(1903),所述转轴(1903)远离所述主动锥齿轮(1902)的一端依次贯穿所述锚杆(5)和所述支护板(7)并与所述转轮(1)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基坑承压水层桩锚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轮(1)与所述支护板(7)之间设置有限位组件(20),所述限位组件(20)包括复位弹簧(2003),所述复位弹簧(2003)安装在所述支护板(7)远离所述锚杆(5)的一端,所述复位弹簧(2003)远离所述支护板(7)的一端连接有t型限位杆(2002),所述转轮(1)靠近所述支护板(7)的一端等间距开设有与所述t型限位杆(2002)相互匹配的限位孔(2001)。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深基坑承压水层桩锚支护结构,涉及深基坑支护技术领域,包括支护板,所述支护板一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安装有锚杆,所述锚杆内腔的顶部和底部均通过轴承连接有丝杆,两组所述丝杆之间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远离所述丝杆的一端穿过所述支护板并安装有转轮,所述丝杆的外壁螺纹连接有丝母,所述丝母远离所述转轮的一端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远离所述驱动组件的一端等间距连接有插杆。本申请通过转轮、预留孔、插杆、活动板、锚杆、丝杆、丝母和驱动组件的配合设置,能够使多个插杆进入到泥土中,增加了锚杆与土壤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将支护板与基坑壁紧紧固定在一起,提升了支护装置使用的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辉,王章,刘胜利,郑凯,汪格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百勤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01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