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消毒坐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17739发布日期:2023-11-30 09:37阅读:32来源:国知局
自消毒坐便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坐便器,具体为自消毒坐便器。


背景技术:

1、马桶也叫坐便器,是大小便用的有盖的桶,现在市场上的坐便器的冲水原理基本是直冲式和虹吸式两种大类,虹吸式中又分旋涡式虹吸和喷射式虹吸,其中虹吸式坐便器的结构是排水管道呈"∽"型,在排水管道充满水后会产生一定的水位差,借冲洗水在便器内的排污管内产生的吸力将便便排走,由于虹吸式坐便器冲排不是借助水流冲力,所以池内存水面较大,冲水噪音较小。

2、根据中国实用新型cn202221008628.2中提到的一种方便清洗的妇产科坐便器,该方便清洗的妇产科坐便器在使用时能够解决现有的坐便器通过水来冲洗马桶只能够完成清洁操作,而一段时间不使用时马桶内部会滋生大量细菌,这样则会影响到使用者的使用安全的问题,但是该方便清洗的妇产科坐便器在使用时不能够对马桶圈进行消毒烘干,马桶圈是与使用者直接进行接触的,不进行杀菌消毒将会更加容易感染到使用者,因此,有必要提出自消毒坐便器来解决上述提出的相关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自消毒坐便器,具备能够对马桶圈进行及时的消毒和烘干等优点,解决了现有有的坐便器不具备对马桶圈进行及时的消毒和烘干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自消毒坐便器,包括马桶本体,所述马桶本体的顶部活动安装有马桶盖,所述马桶本体的顶部活动安装有马桶圈,所述马桶本体的左侧面固定安装有固定箱,所述马桶盖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红外线感应器,所述固定箱的内部放置有消毒箱,所述消毒箱的底部连接有连接头,所述马桶盖的内部安装有烘干结构;

3、所述连接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输送管道,所述第一输送管道的外表面处固定安装有微型水泵,所述第一输送管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输送软管和第二输送软管,所述第一输送软管和第二输送软管的顶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输送管道和第三输送管道,所述第三输送管道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雾化转接头,所述雾化转接头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雾化喷头。

4、进一步,所述烘干结构包括第一管道,所述马桶盖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外表面处固定连接有微型烘干风机,所述微型烘干风机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管道。

5、进一步,所述马桶盖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分别和第一通孔之间相互连通。

6、进一步,所述固定箱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指示灯。

7、进一步,两个所述第一通孔开设的位置和马桶圈之间相互适配,两个所述第一通孔之间相互连通。

8、进一步,所述第二输送管道设置于马桶本体的内部坐便口的顶壁处。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0、该自消毒坐便器,通过设置烘干结构,通过红外线感应器的作用能够直接感知到马桶盖是否处于掀开的状态,当马桶盖盖在马桶圈的顶部后,使用时通过将消毒箱放置在固定箱的内部中,通过连接头将消毒箱与第一输送管道进行连接,通过微型水泵、第一输送管道、第一输送软管和第二输送软管之间共同的作用下,实现将消毒水分别输送到第二输送管道和第三输送管道的内部中,第二输送管道开设有孔,能够直接将消毒液排到坐便口的内壁处,流出的消毒液能够将内壁进行全面覆盖进行消毒;同时通过第三输送管道、雾化转接头和雾化喷头共同配合作用下,实现对马桶圈的外表面进行雾化消毒,并且通过烘干结构,在第一管道、微型烘干风机和第二管道共同配合下实现对雾化消毒后的马桶圈进行烘干处理,避免消毒液消毒后马桶圈为潮湿的状态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感,能够有效避免马桶圈细菌交叉感染的情况,提高马桶本体的实用性。



技术特征:

1.自消毒坐便器,包括马桶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马桶本体(1)的顶部活动安装有马桶盖(2),所述马桶本体(1)的顶部活动安装有马桶圈(17),所述马桶本体(1)的左侧面固定安装有固定箱(3),所述马桶盖(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红外线感应器(18),所述固定箱(3)的内部放置有消毒箱(5),所述消毒箱(5)的底部连接有连接头(7),所述马桶盖(2)的内部安装有烘干结构(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消毒坐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结构(16)包括第一管道(161),所述马桶盖(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管道(161),所述第一管道(161)的外表面处固定连接有微型烘干风机(162),所述微型烘干风机(16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管道(16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消毒坐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马桶盖(2)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第一通孔(6),所述第一管道(161)和第二管道(163)分别和第一通孔(6)之间相互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消毒坐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箱(3)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指示灯(4)。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消毒坐便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通孔(6)开设的位置和马桶圈(17)之间相互适配,两个所述第一通孔(6)之间相互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消毒坐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送管道(12)设置于马桶本体(1)的内部坐便口的顶壁处。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自消毒坐便器,包括马桶本体,所述马桶本体的顶部活动安装有马桶盖,所述马桶盖的内部安装有烘干结构。该自消毒坐便器,通过设置烘干结构,通过微型水泵、第一输送管道、第一输送软管和第二输送软管之间共同的作用下,实现将消毒水分别输送到第二输送管道和第三输送管道的内部中,同时通过第三输送管道、雾化转接头和雾化喷头共同配合作用下,实现对马桶圈的外表面进行雾化消毒,并且通过烘干结构,在第一管道、微型烘干风机和第二管道共同配合下实现对雾化消毒后的马桶圈进行烘干处理,避免消毒液消毒后马桶圈为潮湿的状态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感,能够有效避免马桶圈细菌交叉感染的情况,提高马桶本体的实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洋,吴小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颐海蓝天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4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