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旱溪溪井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40725发布日期:2023-12-30 00:37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旱溪溪井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过滤,具体是指一种旱溪溪井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1、旱溪是指底部为卵石、碎石的地表沟渠。不下雨时,旱溪看上去像干枯的河床,下大雨时,汇集的雨水流经旱溪时变成涓涓细流。溪井是一种独有的工程形式,用于平时储水,旱时取水,可在旱时将储存的水流入旱溪。

2、现有的技术中,溪井井口位置安装有护栏,一方面防止人员落入,另一方面可以阻碍较大杂物堵塞井口,设计上未考虑拦截较小杂物的装置,地面上的树叶、沙石及泥土等杂物经常被雨水冲着一起流向溪井,环卫工作者清淤难度大,溪井内雨水不能迅速排出。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旱溪溪井过滤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旱溪溪井过滤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溪井顶面靠近井口位置设置过滤桶,桶内放置填料,将雨水冲刷过来的沙石的杂物进行过滤,同时在过滤桶上设置第一限位板便于后期的维护、更换。

2、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旱溪溪井过滤装置,包括井盖以及井盖上设置的若干排水槽,所述井盖下方设置过滤结构,所述过滤结构位于溪井内,所述过滤结构包括位于溪井内的过滤桶,所述过滤桶侧壁以及底面设置若干过滤孔,所述过滤桶开口与井口贴合。

3、作为优化,所述过滤桶顶面沿外壁一周设置第一限位板。

4、作为优化,所述井盖设置过滤单元,所述过滤单元包括设置在井盖顶面的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设置若干与排水槽对应的排水口,若干所述排水槽下方均设置过滤盒,若干所述过滤盒顶面四角均设置固定杆,若干所述固定杆均穿过排水槽与第二限位板底面固定连接,所述过滤盒侧壁以及底面均设置若干过滤通孔。

5、作为优化,所述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以及井盖的顶面均转动设置有提手。

6、作为优化,所述第一限位板顶面设置与井盖配合的卡槽,所述井盖顶面设置与第二限位板配合的限位槽。

7、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8、1、本实用新型通过溪井顶面靠近井口位置设置过滤桶,桶内放置填料,将雨水冲刷过来的沙石的杂物进行过滤,同时在过滤桶上设置第一限位板便于后期的维护、更换。

9、2、本实用新型通过排水槽下方的过滤和对雨水实现先过滤,过滤盒拦截杂物,同时将第二限位板设置在井盖上,便于后期过滤单元的取出,便于清洁维护,同时过滤单元可以避免大雨天气,大量雨水直接冲入过滤桶内,导致填料对雨水净化不完全。



技术特征:

1.一种旱溪溪井过滤装置,包括井盖(1)以及井盖(1)上设置的若干排水槽(2),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盖(1)下方设置过滤结构,所述过滤结构位于溪井内,所述过滤结构包括位于溪井内的过滤桶(31),所述过滤桶(31)侧壁以及底面设置若干过滤孔(32),所述过滤桶(31)开口与井口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旱溪溪井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桶(31)顶面沿外壁一周设置第一限位板(3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旱溪溪井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板(33)、第二限位板(41)以及井盖(1)的顶面均转动设置有提手(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旱溪溪井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板(33)顶面设置与井盖(1)配合的卡槽(6),所述井盖(1)顶面设置与第二限位板(41)配合的限位槽(7)。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旱溪溪井过滤装置,包括井盖以及井盖上设置的若干排水槽,所述井盖下方设置过滤结构,所述过滤结构位于溪井内,所述过滤结构包括位于溪井内的过滤桶,所述过滤桶侧壁以及底面设置若干过滤孔,所述过滤桶开口与井口贴合。本技术通过溪井顶面靠近井口位置设置过滤桶,桶内放置填料,将雨水冲刷过来的沙石的杂物进行过滤,同时在过滤桶上设置第一限位板便于后期的维护、更换。

技术研发人员:李锋,张明刚,胡俊华,牛瑞栋,程传保,丁震,陶安,王宏涛,吕亚龙,孔维胜,王广松,孙广磊,孙万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十四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