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飞灰填埋分区坝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29026发布日期:2023-11-30 14:54阅读:50来源:国知局
一种飞灰填埋分区坝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飞灰填埋,尤其涉及一种飞灰填埋分区坝。


背景技术:

1、飞灰是指燃煤过程中产生的细小颗粒物,其直径一般在0.1-100微米之间。由于其颗粒小、密度低、易飘散,因此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较大。为了减少飞灰对环境的污染,人们采用了飞灰填埋技术。飞灰填埋技术是指将飞灰与水混合后,通过输送设备将其运输到填埋场,然后在填埋场内进行填埋处理的一种技术,飞灰填埋技术的优点在于可以减少飞灰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可以将飞灰进行有效利用。

2、中国专利号cn217775125公开了一种飞灰填埋作业用分区坝,包括架体,架体包括第一梯形侧架和第二梯形侧架,第一梯形侧架和第二梯形侧架通过连接架体连接,第一梯形侧架和第二梯形侧架的腰所在的型材与升降机构的顶端连接,升降机构的底端连接有行走轮,升降机构能够带动架体升降以使得架体底面与地面接触,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分区坝移动方便快捷,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但是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四组行走轮对分区坝进行移动,四组行走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较小,容易陷入泥土中,不方便分区坝的移动,且在移动时,会将铺设好的防渗薄膜磨损压坏,导致防渗薄膜破损,影响飞灰填埋效果,且由于其接触面积小,与地面间的摩擦力较小,在对飞灰进行填埋时,受到飞灰的冲击易产生偏移,稳固性不够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飞灰填埋分区坝,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飞灰填埋分区坝,包括调节手柄、顶板、侧板、固定框架、底板以及辊轮,所述底板上侧边缘部位设置有固定框架,所述固定框架四周设置有侧板,所述固定框架上侧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以及底板内部竖向贯穿设置有螺纹丝杆,所述螺纹丝杆上端设置有调节手柄,所述螺纹丝杆下端设置有支撑板,所述底板下端面左右两侧设置有辊轮,左侧所述侧板表面设置有第一连接板,右侧所述侧板右表面设置有第二连接板。

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板竖向高度大于第二连接板竖向高度,所述第一连接板与侧板连接处设置有活动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板通过焊接方式与侧板固定连接。

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板下端面设置有定位块,所述第二连接板内部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内径与定位块直径相同。

5、进一步地,所述螺纹丝杆与顶板以及底板连接处均设置有螺纹套筒,所述螺纹套筒内径与螺纹丝杆直径相同,所述螺纹丝杆与螺纹套筒通过螺纹旋合活动连接。

6、进一步地,所述辊轮设置为辊式结构,所述辊轮纵向长度小于底板纵向长度,所述辊轮外表面包覆有硬质橡胶层。

7、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底面刻设有网格状沟槽。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9、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辊式结构的辊轮能够增大与地面间的接触面积,使得在移动过程中辊轮不易陷入土中,方便对分区坝进行移动,提高了移动便捷性,且辊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较大,不会将铺设好的防渗薄膜磨损压坏,能够对防渗薄膜进行有效保护,且通过设置的支撑板能够从底部对装置整体进行支撑,增大与地面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大摩擦力,受到飞灰冲击不会产生偏移,稳定性好。



技术特征:

1.一种飞灰填埋分区坝,包括调节手柄(1)、顶板(2)、侧板(3)、固定框架(11)、底板(4)以及辊轮(8),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4)上侧边缘部位设置有固定框架(11),所述固定框架(11)四周设置有侧板(3),所述固定框架(11)上侧设置有顶板(2),所述顶板(2)以及底板(4)内部竖向贯穿设置有螺纹丝杆(10),所述螺纹丝杆(10)上端设置有调节手柄(1),所述螺纹丝杆(10)下端设置有支撑板(9),所述底板(4)下端面左右两侧设置有辊轮(8),左侧所述侧板(3)表面设置有第一连接板(5),右侧所述侧板(3)右表面设置有第二连接板(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飞灰填埋分区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5)竖向高度大于第二连接板(13)竖向高度,所述第一连接板(5)与侧板(3)连接处设置有活动连接件(7),所述第二连接板(13)通过焊接方式与侧板(3)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飞灰填埋分区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5)下端面设置有定位块(6),所述第二连接板(13)内部开设有定位孔(14),所述定位孔(14)内径与定位块(6)直径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飞灰填埋分区坝,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丝杆(10)与顶板(2)以及底板(4)连接处均设置有螺纹套筒(12),所述螺纹套筒(12)内径与螺纹丝杆(10)直径相同,所述螺纹丝杆(10)与螺纹套筒(12)通过螺纹旋合活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飞灰填埋分区坝,其特征在于:所述辊轮(8)设置为辊式结构,所述辊轮(8)纵向长度小于底板(4)纵向长度,所述辊轮(8)外表面包覆有硬质橡胶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飞灰填埋分区坝,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9)底面刻设有网格状沟槽。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飞灰填埋分区坝,包括顶板、侧板、固定框架以及底板,底板上侧边缘部位设置有固定框架,固定框架四周设置有侧板,固定框架上侧设置有顶板,顶板以及底板内部竖向贯穿设置有螺纹丝杆,螺纹丝杆下端设置有支撑板,底板下端面左右两侧设置有辊轮,本技术通过设置的辊式结构的辊轮能够增大与地面间的接触面积,使得在移动过程中辊轮不易陷入土中,方便对分区坝进行移动,提高了移动便捷性,且辊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较大,不会将铺设好的防渗薄膜磨损压坏,能够对防渗薄膜进行有效保护,且通过设置的支撑板能够从底部对装置整体进行支撑,增大与地面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大摩擦力,受到飞灰冲击不会产生偏移,稳定性好。

技术研发人员:汪明亮,李琦,胡媛,李宁,李清儒,刘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