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环保型水利护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66591发布日期:2023-12-30 08:06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态环保型水利护坡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水利护坡,具体涉及一种生态环保型水利护坡。


背景技术:

1、护坡指的是为防止边坡受冲刷,在坡面上所做的各种铺砌和栽植的统称,护岸的形式有直接防护和间接防护,其中,直接防护是对河岸边坡直接进行加固,以抵抗水流的冲刷和淘刷,常用抛石、干砌片石、浆砌片石、石笼及梢捆等修筑。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2、1、现有的生态环保型水利护坡,一般采用喷淋灌溉的方式,喷淋不仅容易冲刷土壤,导致土壤松动;

3、2、现有的生态环保型水利护坡,对河道内水利用率不高,岸坡上的植被浇灌依然采用自来水或地下水浇灌,不仅过多的浪费水资源,同时灌溉不全面;

4、3、现有的生态环保型水利护坡,在长期的雨水冲刷下会造成泥土流失,不可避免造成滑坡等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2、一种生态环保型水利护坡,包括土壤层,所述土壤层下端设置有加固层,所述加固层的下端设置有砂石层,所述砂石层的下端设置有垫石层,所述垫石层的一侧设置有输水装置,所述输水装置的一侧设置有基座,所述基座的上端设置有护栏,所述输水装置的另一侧设置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的一侧设置有缓冲装置。

3、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输水装置的包括喷头、出水管、连接管、雾化喷头、电动推杆、流通管、固定箱、输送管、三通,所述喷头位于出水管的上端,所述连接管位于出水管的下端,所述三通位于连接管的一侧,所述输送管位于三通的上端,所述固定箱位于输送管的上端,所述电动推杆位于固定箱的一侧,所述流通管位于电动推杆的一侧,所述雾化喷头位于流通管的上端。

4、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喷头的下端与出水管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的上端与出水管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三通的一侧与连接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输送管的下端与三通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箱的下端与输送管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电动推杆的一侧与固定箱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电动推杆的上端与雾化喷头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流通管的上端与雾化喷头的下端固定连接。

5、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箱、过滤网、水泵、法兰盘、输水管、安装座、输出管、导流坡,所述过滤网位于过滤箱的上端,所述导流坡位于过滤网的下端,所述输出管位于导流坡的一侧,所述安装座位于输出管的一侧,所述输水管位于安装座的一侧,所述水泵位于输水管的上端,所述法兰盘位于输水管的一侧。

6、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过滤网的下端与过滤箱的上端活动连接,所述导流坡的下端与过滤箱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输出管的一侧与安装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水泵的一侧与安装座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输水管的一侧与水泵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法兰盘的一侧与输水管的另一侧固定连接。

7、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缓冲装置包括分流槽、导流通道、缓冲坡、排水管,所述分流槽位于导流通道的上端,所述排水管位于导流通道的下端,所述缓冲坡位于排水管的一侧。

8、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分流槽的下端与导流通道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排水管的外表面与导流通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坡的一侧与导流通道的一侧固定连接。

9、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10、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态环保型水利护坡,通过喷头、出水管、连接管、雾化喷头、电动推杆、流通管、固定箱、输送管、三通的共同作用下,可以将地下储存的水资源进行利用,在护坡上种植植被可以使植物根系扎根在护坡中,从而使护坡更加牢固,由过滤装置进行储存水资源,而后在植被需要灌溉时水流从三通的管中运输至连接管与输送管中,连接管的上端连接有出水管,水流到达后由喷头喷出,而上端的输送管则将水流送至固定箱中,在固定箱的内部设置有流通管,当水流到达后,经过流通管输送至雾化喷头进行喷洒浇灌,相较于直接用水进行冲浇灌溉,这中方式更加节省水资源,也在灌溉时对植被下的土壤进行保护,从而提高此装置的实用性。

1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态环保型水利护坡,通过过滤箱、过滤网、水泵、法兰盘、输水管、安装座、输出管、导流坡的共同作用下,可以对雨水进行储存,在夏热等特殊时期依旧可以对植被进行灌溉,方便的同时更加实用,通过上端的过滤网对雨水或地下水进行过滤,防止杂物等堵塞出水口,当需要灌溉时启动水泵将过滤箱内的水抽取,通过输出管经过输水管将水输送到上端的输水装置中,通过实用固定座将水泵固定,提高了此设备在工作时的稳定性,防止水泵在工作过程中会发生晃动,而一侧的法兰盘防止输送管与输水管中间会出现泄漏,从而保证了水源的输送。

12、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态环保型水利护坡,通过分流槽、导流通道、缓冲坡、排水管的共同作用下,可以在河水冲击护坡时缓冲河水对护坡的冲击力,对其有效的进行阻挡,通过设置的分流槽将水流进行分离,避免过多的水冲击力损坏护坡,而后水流进入导流通道中,并且通过中间的排水管重新进入到河道内,使水流在冲击时有一个缓冲力,不会直接冲向护坡,从而对护坡进行防护防止护坡被河水冲垮,提高其使用年限。



技术特征:

1.一种生态环保型水利护坡,包括土壤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层(1)下端设置有加固层(2),所述加固层(2)的下端设置有砂石层(3),所述砂石层(3)的下端设置有垫石层(4),所述垫石层(4)的一侧设置有输水装置(7),所述输水装置(7)的一侧设置有基座(6),所述基座(6)的上端设置有护栏(5),所述输水装置(7)的另一侧设置有过滤装置(8),所述过滤装置(8)的一侧设置有缓冲装置(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环保型水利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水装置(7)的包括喷头(71)、出水管(72)、连接管(73)、雾化喷头(74)、电动推杆(75)、流通管(76)、固定箱(77)、输送管(78)、三通(79),所述喷头(71)位于出水管(72)的上端,所述连接管(73)位于出水管(72)的下端,所述三通(79)位于连接管(73)的一侧,所述输送管(78)位于三通(79)的上端,所述固定箱(77)位于输送管(78)的上端,所述电动推杆(75)位于固定箱(77)的一侧,所述流通管(76)位于电动推杆(75)的一侧,所述雾化喷头(74)位于流通管(76)的上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态环保型水利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71)的下端与出水管(72)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73)的上端与出水管(72)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三通(79)的一侧与连接管(7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输送管(78)的下端与三通(79)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箱(77)的下端与输送管(78)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电动推杆(75)的一侧与固定箱(77)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电动推杆(75)的上端与雾化喷头(74)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流通管(76)的上端与雾化喷头(74)的下端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环保型水利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8)包括过滤箱(81)、过滤网(82)、水泵(83)、法兰盘(84)、输水管(85)、安装座(86)、输出管(87)、导流坡(88),所述过滤网(82)位于过滤箱(81)的上端,所述导流坡(88)位于过滤网(82)的下端,所述输出管(87)位于导流坡(88)的一侧,所述安装座(86)位于输出管(87)的一侧,所述输水管(85)位于安装座(86)的一侧,所述水泵(83)位于输水管(85)的上端,所述法兰盘(84)位于输水管(85)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生态环保型水利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82)的下端与过滤箱(81)的上端活动连接,所述导流坡(88)的下端与过滤箱(8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输出管(87)的一侧与安装座(86)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水泵(83)的一侧与安装座(86)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输水管(85)的一侧与水泵(83)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法兰盘(84)的一侧与输水管(85)的另一侧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环保型水利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9)包括分流槽(91)、导流通道(92)、缓冲坡(93)、排水管(94),所述分流槽(91)位于导流通道(92)的上端,所述排水管(94)位于导流通道(92)的下端,所述缓冲坡(93)位于排水管(94)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生态环保型水利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槽(91)的下端与导流通道(92)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排水管(94)的外表面与导流通道(92)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坡(93)的一侧与导流通道(92)的一侧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生态环保型水利护坡,涉及水利护坡技术领域,包括土壤层,所述土壤层下端设置有加固层,所述加固层的下端设置有砂石层,所述砂石层的下端设置有垫石层,所述垫石层的一侧设置有输水装置,所述输水装置的一侧设置有基座,所述基座的上端设置有护栏,所述输水装置的另一侧设置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的一侧设置有缓冲装置,本技术通过喷头、出水管、连接管、雾化喷头、电动推杆、流通管、固定箱、输送管、三通的共同作用下,可以将地下储存的水资源进行利用,通过过滤箱、过滤网、水泵、法兰盘、输水管、安装座、输出管、导流坡的共同作用下,可以对雨水进行储存。

技术研发人员:段而军,代数,卢孝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隆湖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05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