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43906发布日期:2024-02-20 20:38阅读: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工程桩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工程桩。


背景技术:

1、在现代建筑中,建筑地基均需要由地基桩构成,其通常结构是,由几根深入大地的混凝土柱桩共同支承起一个承台,构成建筑物的一个支撑单元。

2、现有技术中,专利(cn203782728u)提到一种基础桩与承重平台之间的连接件,其中的基础桩呈中空设置,且桩内固定放置有钢筋笼,基础桩的底部呈方锥形设置方便将基础桩打入土地中。

3、但在上述的现有技术中,基础桩与土壤之间的连接不够稳固,使用一段时间后,基础桩容易发生倾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工程桩,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基础桩与土壤之间的连接不够稳固,使用一段时间后,基础桩容易发生倾斜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桩,包括基础桩和固定组件,所述基础桩的内部具有放置腔,所述基础桩的表面具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均匀排布在所述基础桩的两侧,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若干支杆、若干限位块、固定壳和推动柱,若干所述支杆的一端与所述基础桩滑动连接,并位于对应的通孔内部,所述固定壳的表面具有若干圆孔,若干所述支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基础桩滑动连接,并位于对应的圆孔的内部,且所述固定壳的内部具有推动腔,所述推动柱与所述固定壳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推动腔内,且所述推动柱呈圆锥状,所述推动腔与所述推动柱适配,若干所述限位块与对应的所述支杆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推动柱和所述固定壳之间,且所述限位块的直径大于所述圆孔的内径。

3、其中,所述支杆还包括支杆本体和两个导向块,两个所述导向块与的所述支杆本体固定连接,并分别位于所述支杆本体的两侧。

4、其中,所述基础桩和所述支杆本体的端部均呈圆锥状。

5、其中,所述建筑工程桩还包括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包括固定盘、圆柱、和推动组件,所述固定盘与所述基础桩拆卸连接,并位于所述基础桩的上方,且所述固定盘的中心具有螺纹孔,所述圆柱的一端和所述推动柱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推动柱的上方,所述圆柱的另一端穿过所述螺纹孔,且所述圆柱的表面具有螺纹,所述螺纹孔与所述圆柱适配,所述推动组件位于所述圆柱的上方。

6、其中,所述推动组件包括异形柱和转动杆,所述异形柱和所述圆柱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圆柱的上方,所述转动杆的中部具有滑孔,所述转动杆与所述异形柱拆卸连接,并套设在所述异形柱的表面,且所述滑孔与所述异形柱适配。

7、其中,所述基础桩的边缘设置有若干凸起块,所述固定盘的边缘设置有若干凹槽,所述凸起块位于对应的所述凹槽内,且所述凹槽与所述凸起块适配。

8、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建筑工程桩,将所述基础桩订入土壤中,在将所述推动柱提高,所述推动桩与所述凸起块接触后,所述凸起块将所述支杆从所述放置腔内推出,所述导向块确定所述支杆的运动方向,使得所述基础桩与土壤的连接更加紧固。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工程桩,包括基础桩,所述基础桩的内部具有放置腔,所述基础桩的表面具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均匀排布在所述基础桩的两侧,其特征在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程桩,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工程桩,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工程桩,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工程桩,其特征在于,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工程桩,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工程桩,包括基础桩和固定组件,基础桩的内部具有放置腔,基础桩的表面具有若干通孔,通孔均匀排布在基础桩的两侧,固定组件包括若干支杆、若干限位块、固定壳和推动柱,若干支杆的一端与基础桩滑动连接,并位于对应的通孔内部,固定壳的表面具有若干圆孔,若干支杆的另一端与基础桩滑动连接,并位于对应的圆孔的内部,且固定壳的内部具有推动腔,推动柱与固定壳滑动连接,推动腔与推动柱适配,若干限位块与对应的支杆固定连接,并位于推动柱和固定壳之间,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解决了基础桩与土壤之间的连接不够稳固,使用一段时间后,基础桩容易发生倾斜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吴继聪,白洋,李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吴继聪
技术研发日:20230711
技术公布日:2024/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