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具体为一种水利护坡结构。
背景技术:
1、护坡指的是在原有的河道边坡上采取人工加固的方式,常用砼结构或砌石结构等刚性材质做护面工程,部分地区采用钢筋石笼进行护面防护,以此来降低河道受水流冲刷而发生坍塌的可能。
2、但在软基上,特别是淤沙、粉砂层地基等含水量很高的湿陷地区建设堤坝护坡工程,往往存在地基沉降量较大,施工困难,同时由于地基承载力较低,在实际运行中存在护面断裂、破损等现象,造成堤坝护坡工程失去防护功效。而将淤沙、粉砂层清理后施工,工程量大、建设周期长,投入成本大,往往不采用该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利护坡结构,能够适应在软基上进行施工建设,适应地基变形能力较强,实现对坡面的防护。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水利护坡结构,包括坡体,所述坡体的表面设置有粉砂层,所述粉砂层内竖直设置有防护杆,所述防护杆的底端延伸至坡体内,所述防护杆设置有多根且均匀分布在坡体斜面,所述防护杆的顶端设置有防护网,所述防护网铺满整个粉砂层的表面,所述防护网与粉砂层的表面接触,所述防护网的表面设置有防护砖,所述防护砖设置有多个且将防护网覆盖。
3、优选的,所述防护杆伸入坡体内的长度为整体长度的40%-60%。
4、优选的,所述坡体的顶部且位于粉砂层的一侧设置有排水沟,所述排水沟的顶部设置有沙井盖板。
5、优选的,所述排水沟的深度大于粉砂层的厚度,所述排水沟采用混凝土浇筑。
6、优选的,所述防护杆采用木杆或预制钢筋砼杆。
7、优选的,所述防护砖的顶部设置有防滑槽,所述防护砖的顶部中央设置有固定孔,所述防护砖的底部设置有摩擦槽,所述防护砖的底部且位于端部位置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防护砖的顶部且位于另一端部位置设置有与第一凹槽吻合的第二凹槽。
8、优选的,所述固定孔内设置有固定钉,所述固定钉的一端延伸至粉砂层内。
9、优选的,所述防护网采用耐候尼龙网,所述防护网与防护杆的顶部之间采用固定扣固定。
10、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效果包括:该种水利护坡结构,在坡面设置竖直的防护杆,一方面能够减少粉砂层的流动,一方面实现了有效支撑,避免建设后的坡面继续沉降;配合在防护杆的顶部铺设防护网,能够对整体的防护砖进行有效支撑,避免了防护砖因沉降造成表面开裂,实现了对坡面的防护;同时在坡体的顶部一侧设置了排水沟,防止了雨水流入粉砂层带动粉砂层的流动,提高了坡面的稳定性。
1.一种水利护坡结构,包括坡体(1),所述坡体(1)的表面设置有粉砂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砂层(2)内竖直设置有防护杆(3),所述防护杆(3)的底端延伸至坡体(1)内,所述防护杆(3)设置有多根且均匀分布在坡体(1)斜面,所述防护杆(3)的顶端设置有防护网(4),所述防护网(4)铺满整个粉砂层(2)的表面,所述防护网(4)与粉砂层(2)的表面接触,所述防护网(4)的表面设置有防护砖(5),所述防护砖(5)设置有多个且将防护网(4)覆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杆(3)伸入坡体(1)内的长度为整体长度的40%-6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坡体(1)的顶部且位于粉砂层(2)的一侧设置有排水沟(6),所述排水沟(6)的顶部设置有沙井盖板(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利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沟(6)的深度大于粉砂层(2)的厚度,所述排水沟(6)采用混凝土浇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杆(3)采用木杆或预制钢筋砼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砖(5)的顶部设置有防滑槽(51),所述防护砖(5)的顶部中央设置有固定孔(52),所述防护砖(5)的底部设置有摩擦槽(53),所述防护砖(5)的底部且位于端部位置设置有第一凹槽(54),所述防护砖(5)的顶部且位于另一端部位置设置有与第一凹槽(54)吻合的第二凹槽(5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水利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52)内设置有固定钉(8),所述固定钉(8)的一端延伸至粉砂层(2)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网(4)采用耐候尼龙网,所述防护网(4)与防护杆(3)的顶部之间采用固定扣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