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基坑排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35595发布日期:2024-02-26 16:43阅读: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基坑排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建筑排水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基坑排水装置。


背景技术:

1、在城市建筑物密集区域进行基坑施工,既要保证基坑自身的稳定,又要考虑周边建筑物的安全,提高基坑稳定性的方法有4种比较通用,分别是减载、固脚、强腰和排水。

2、现有技术中,采用传统排水沟方式排水。当基坑挖到接近地下水位时,需沿坑底四周或中央开挖具有一定坡度的排水沟,可有效防止地基被水泡软,降低承载力,降低基坑外土体中孔隙水压力,增强基坑侧壁的稳定性。排水沟通常采用砂浆、砌块等砌筑而成,沿集水井方向设置一定坡度,以保证排水的顺利进行。但传统排水沟为一次性设施,工序复杂,施工周期较长,且不可重复回收利用,易造成较大的材料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基坑排水装置。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基坑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4、排水件,该排水件由底板部以及对称的拓宽部和阻挡部组成,所述排水件两端贯穿且上端开口,对称的阻挡部往中间的底板部方向收拢,

5、覆盖在排水件上得盖板件,该盖板件下端设有对称的固定臂,所述固定臂与阻挡部上端配合限位,

6、及用于将排水件连接的连接件,该连接件可将两处排水件首尾连接。

7、在本实用新型的这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基坑排水装置中,所述阻挡部上端设有弹性段和限位段,所述弹性段和阻挡部之间形成弹性区域,所述限位段呈弧形的弯曲至弹性区域中。

8、在本实用新型的这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基坑排水装置中,所述固定臂下端设有与限位段配合的弯曲部,所述弯曲部置于限位段的下端。

9、在本实用新型的这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基坑排水装置中,所述盖板件上设有多处渗水的排水槽。

10、在本实用新型的这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基坑排水装置中,所述盖板件的一端设有对称的凸起,该对称的凸起之间形成排水缺口。

11、在本实用新型的这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基坑排水装置中,所述连接件由与底板部配合的第一接触段、与拓宽部配合的第二接触段以及与阻挡部配合的第三接触段组成。

12、在本实用新型的这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基坑排水装置中,所述连接件的横截面呈“工”字形。

13、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这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基坑排水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建筑工程施工用基坑排水装置结构简单,加工方便,通过挖机挖出基坑,便可以将排水件置于其中,再将连接件将排水件实现连接,最后将盖板件覆盖在排水件上即可。操作简便,施工快速,排水件可以回收重复使用,为后期工程建设节省大量时间,加快工程建设。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基坑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程施工用基坑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部上端设有弹性段和限位段,所述弹性段和阻挡部之间形成弹性区域,所述限位段呈弧形的弯曲至弹性区域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程施工用基坑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臂下端设有与限位段配合的弯曲部,所述弯曲部置于限位段的下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程施工用基坑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件上设有多处渗水的排水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程施工用基坑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件的一端设有对称的凸起,该对称的凸起之间形成排水缺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程施工用基坑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由与底板部配合的第一接触段、与拓宽部配合的第二接触段以及与阻挡部配合的第三接触段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程施工用基坑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横截面呈“工”字形。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基坑排水装置,包括排水件、盖板件和连接件。排水件由底板部以及对称的拓宽部和阻挡部组成,排水件两端贯穿且上端开口,对称的阻挡部往中间的底板部方向收拢。盖板件下端设有对称的固定臂,固定臂与阻挡部上端配合限位,连接件可将两处排水件首尾连接。该建筑工程施工用基坑排水装置结构简单,加工方便,通过挖机挖出基坑,便可以将排水件置于其中,再将连接件将排水件实现连接,最后将盖板件覆盖在排水件上即可。操作简便,施工快速,排水件可以回收重复使用,为后期工程建设节省大量时间,加快工程建设。

技术研发人员:陆四龙,叶露烨,任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程隆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31
技术公布日:2024/2/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