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式淤泥开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773212发布日期:2024-01-23 11:03阅读:19来源:国知局
犁式淤泥开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淤泥清理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犁式淤泥开挖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淤泥的清理一般通过挖掘机进行,但当涉及到大面积的淤泥开挖时,若淤泥含水量较高或淤泥较深,普通挖掘机则无法施工,且对于水上作业,普通挖掘机亦无法满足其作业需求,同时水上挖掘机作业不仅存在侧翻隐患,而且挖掘效率不高。另外,当水位较浅时,挖泥船也无法进场施工完成淤泥的清理。

2、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 217537126 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过滤机构的淤泥开挖设备,包括挖斗、滤盒和挖掘组件,挖斗的顶面上一体设置有挂耳,且挂耳用于与外部挖机组装连接,挖斗的开口端处设置有滤盒,用于对挖掘的淤泥进行过滤去除,挖斗的开口端底部设置有挖掘组件用于挖掘铲起淤泥。通过该设置能克服现有的挖斗上开设有多个疏水孔,虽然增加了排水速率,但是多个疏水孔排水时携带淤泥排出,从而影响了淤泥开挖效率的问题。然而该设置仅适用于挖掘机,当遇到较大面积淤泥且淤泥含水量较高时,机械无法正常施工完成淤泥的清理。

3、有鉴于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犁式淤泥开挖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仅能在普通挖掘机和水上挖掘机无法作业的情况下,代替机械,进行地质较差、含水率较高的大面积淤泥场地中的淤泥以及水上淤泥的清理,还能在挖泥船无法作业的小范围水下环境中进行淤泥开挖,有效提高开挖效率的犁式淤泥开挖装置。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犁式淤泥开挖装置,包括

4、淤泥收集桶,其一端为开口端,另一端为封闭端;

5、犁口,设置于淤泥收集桶开口端,用于减小淤泥开挖阻力;

6、过滤结构,设置于淤泥收集桶的封闭端,用于滤掉淤泥收集桶所收集淤泥中水;

7、牵引结构,包括沿着淤泥收集桶轴向分布设置的第一牵引部和第二牵引部;

8、通过外力同时牵引第一牵引部和第二牵引部或者交替牵引第一牵引部、第二牵引部,使得淤泥收集桶处于卧式或近卧式状态进行淤泥开挖或者将淤泥倒出。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封闭端位于所述淤泥收集桶底面,当所述淤泥收集桶呈卧式状态或近卧式状态时,所述过滤结构设置在底面上部,且所述过滤结构的面积占所述淤泥收集桶底面面积的1/4-2/5。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牵引部靠近所述淤泥收集桶的开口端,当所述淤泥收集桶呈卧式或近卧式状态时,所述第一牵引部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淤泥收集桶侧壁上部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以及对称设置在桶体侧壁下部的第三连接件和第四连接件。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淤泥收集桶底面直径的1/2。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在沿桶体轴向上位于所述淤泥收集桶前端离所述淤泥收集桶桶体顶点1/3-2/5位置。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连接件和所述第四连接件位于所述淤泥收集桶侧壁下部,离桶体底壁1/3-2/5位置。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远离所述犁口一侧,所述第三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沿与桶体底面平行方向的距离为10-20cm。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犁口为三角圆锥弧面结构。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三角圆锥弧面结构的顶点到桶体顶点的长度为所述淤泥收集桶桶体长度的3/20-1/5,所述三角圆锥弧面结构底部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为所述淤泥收集桶底面直径的1/4-2/5,所述三角圆锥弧面结构底部两个端点离桶体底壁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三连接件离桶体底壁的高度。

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牵引部靠近所述淤泥收集桶的封闭端,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淤泥收集桶桶体侧壁上部的第五连接件和第六连接件,以及对称设置在桶体侧壁下部的第七连接件和第八连接件。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9、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开挖装置底面设置面积为底面面积1/4-2/5的过滤结构,能在进行含水量较高的淤泥开挖时,使淤泥携带的水由过滤结构流出,增强排水速率,同时过滤结构位于底面上部的设计,能降低淤泥随水流出的损失量,进而在满足含水量较高的淤泥清理需求的同时有效提高淤泥清理效率。

20、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淤泥收集桶前后端分别设置第一牵引部和第二牵引部,通过分别控制第一吊耳和第二吊耳以及第三吊耳和第四吊耳的设置高度及两个吊耳之间的间距,并使第一吊耳和第二吊耳与第三吊耳和第四吊耳相比更靠近犁口,能避免开挖时淤泥收集桶发生左右滚动或在开挖过程中淤泥收集桶发生倒扣影响淤泥的清理。同时,与挖泥船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吊绳吊耳相结合的牵引方式使得犁式淤泥开挖装置进行淤泥开挖时无需使用浮力,能满足水位较浅时的淤泥清理需求,另外,结合淤泥收集桶的底部及侧面的封闭设计,使得犁式淤泥开挖装置能进行较深淤泥的清理,且在淤泥开挖时,能避免淤泥的掉落,有效提高淤泥的开采效率。

21、3.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三角圆弧状犁口的长度为淤泥收集桶长度的3/20-1/5,并控制其宽度为底面直径的1/4-2/5,能提高淤泥的开采效果,同时避免因犁口长度过小影响淤泥采挖,以及犁口长度过长导致吊绳与犁口端部摩擦而降低吊绳使用寿命。

22、4.本实用新型的犁式淤泥开挖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仅能在普通挖掘机和水上挖掘机无法作业的情况下,代替机械,进行地质较差、含水率较高的大面积淤泥场地中的淤泥以及水上淤泥的清理,还能在挖泥船无法作业的小范围水下环境中进行淤泥开挖,在减小投入的同时有效提高开挖效率。本实用新型的犁式淤泥开挖装置,不需要考虑地质以及淤泥含水率、承载力的问题,淤泥不需要晾晒,就可以施工,而且可在水下施工,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解决了清淤机械受场地、地质和天气等施工条件限制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犁式淤泥开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犁式淤泥开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端位于所述淤泥收集桶底面,当所述淤泥收集桶呈卧式状态或近卧式状态时,所述过滤结构设置在底面上部,且所述过滤结构的面积占所述淤泥收集桶底面面积的1/4-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犁式淤泥开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牵引部靠近所述淤泥收集桶的开口端,当所述淤泥收集桶呈卧式或近卧式状态时,所述第一牵引部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淤泥收集桶侧壁上部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以及对称设置在桶体侧壁下部的第三连接件和第四连接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犁式淤泥开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淤泥收集桶底面直径的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犁式淤泥开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在沿桶体轴向上位于所述淤泥收集桶前端离所述淤泥收集桶桶体顶点1/3-2/5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犁式淤泥开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件和所述第四连接件位于所述淤泥收集桶侧壁下部,离桶体底壁1/3-2/5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犁式淤泥开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远离所述犁口一侧,所述第三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沿与桶体底面平行方向的距离为10-20cm。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犁式淤泥开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犁口为三角圆锥弧面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犁式淤泥开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圆锥弧面结构的顶点到桶体顶点的长度为所述淤泥收集桶桶体长度的3/20-1/5,所述三角圆锥弧面结构底部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为所述淤泥收集桶底面直径的1/4-2/5,所述三角圆锥弧面结构底部两个端点离桶体底壁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三连接件离桶体底壁的高度。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犁式淤泥开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牵引部靠近所述淤泥收集桶的封闭端,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淤泥收集桶桶体侧壁上部的第五连接件和第六连接件,以及对称设置在桶体侧壁下部的第七连接件和第八连接件。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犁式淤泥开挖装置,包括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淤泥收集桶以及设置在淤泥收集桶开口端的犁口,淤泥收集桶封闭端设置有过滤结构,沿着淤泥收集桶轴向分别设置有第一牵引部和第二牵引部,通过外力同时牵引第一牵引部和第二牵引部或者交替牵引第一牵引部、第二牵引部,进行淤泥开挖或者淤泥倾倒。过滤结构的设计能在满足含水量较高的淤泥清理需求的同时有效提高淤泥清理效率,同时第一牵引部的设计,能避免淤泥收集桶发生左右滚动或在开挖过程中淤泥收集桶发生倒扣而影响淤泥的清理。本技术的犁式淤泥开挖装置不需要考虑地质以及淤泥的含水率和承载力,解决了清淤机械受场地、地质和天气等施工条件限制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邓金,徐友才,张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08
技术公布日:2024/1/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