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的叠合式外墙施工缝处的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46583发布日期:2024-03-12 19:18阅读:12来源:国知局
地下室的叠合式外墙施工缝处的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地下室防水施工领域,具体讲是一种地下室单侧支模的叠合式外墙不同层高间的施工缝处的防水装置。


背景技术:

1、施工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地下空间时,先沿基坑边线施工围护桩墙或地连墙作为支护挡墙,再下挖基坑至坑底;然后浇注地下室底板,再向上逐层浇注地下室外墙。在传统的基坑支护体系中,地下室外墙和支护挡墙之间是存在间隙的。一种叠合式施工工法,该工法特点为,直接以支护挡墙作地下室外墙的外侧模板,仅在其内侧单侧支模以浇注地下室外墙混凝土。上述单侧支模的叠合式工法由于省略了外侧的那一半的支模工序,故缩短了施工工期,也减少了材料用量,还使得地下室外墙紧贴支护挡墙,两者之间不留缝隙,故节省了土地资源,更符合当下寸土寸金的经济形势,故获得了日益广泛的应用。

2、由于地下室外墙是从下往上逐层分批次浇注的,故会在不同层高墙体之间形成施工缝,为防止施工缝渗漏,会在地下室外墙的每两层墙体之间设置一道止水钢板;更确切的说,将一道止水钢板绑扎在下层墙体钢筋笼上部,再浇注下层墙体混凝土锚固住该止水钢板下半部分,止水钢板上半部分则上凸于下层墙体混凝土顶部的分界面;后续浇注上一层墙体后,就形成上下两层墙体的施工缝处的止水钢板。

3、为进一步增强防水止渗效果,还会在支护挡墙的内表面整体铺设一层防水卷材以阻隔外部土体水分渗入基坑。但该防水卷材不可能与支护挡墙内表面等大,必然是由多块小的防水卷材拼合的,不同卷材的拼合处难免漏水;而且出于支模加固需要,常会在支护挡墙内表面植筋,上述植筋会贯穿防水卷材,进一步降低其防水效果。因此在实际施工时,基坑外部水会不断渗过支护挡墙和防水卷材。

4、这就引发了以下的弊端。即浇注完下一层地下室外墙后,浇注上一层地下室外墙前,从防水卷材渗入的水会聚集在下一层地下室外墙顶部的分界面,并被上凸的止水钢板阻挡而无法向基坑内排出,只能不断淤积在分界面的止水钢板外侧区域。且上下两层地下室外墙浇注间隔较长,需要等待下层混凝土干硬,还需凿毛下层墙体分界面并清理,再绑扎好上一层钢筋笼,并对上一层墙体单侧支模加固,还需要搭设上一层的灌砼脚手架等,诸多繁杂的步骤并叠加人手不足,使得上下两层地下室外墙浇注间隔多达15天。这样,15天后,渗水几乎堆满了止水钢板外侧区域。这样,后续在该区域浇注的混凝土会被极大稀释,导致浇注质量差,强度硬度不理想、漏水隐患大。当然,行业内也有人提出,手持抽水泵将止水钢板外侧区域的积水抽掉,但由于上一层地下室外墙的钢筋笼绑扎密实,不同钢筋间的间隔狭窄,会拦挡住下一层地下室外墙顶面,使工人抽水操作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上下两层地下室外墙浇注的时间间隙中,能避免下一层地下室外墙顶面大量积水,从而提升止水钢板外侧区域的浇注质量的地下室的叠合式外墙施工缝处的防水结构。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地下室的叠合式外墙施工缝处的防水结构,它包括下一层地下室外墙和止水钢板,止水钢板下半部分预埋在下一层地下室外墙混凝土内,止水钢板的上半部分上凸于下一层地下室外墙顶部的分界面;止水钢板设有向上开口的竖向槽,该竖向槽内密封焊接有向上开口的竖向的钢套管,钢套管管壁贯穿有将止水钢板外侧区域的积水向内疏导的横向通孔;钢套管内还设有用于密封隔断横向通孔的阀芯。

3、采用以上结构的地下室的叠合式外墙施工缝处的防水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优点和技术效果。

4、当下一层地下室外墙浇注后,阀芯处于初始状态,横向通孔通畅;在上一层地下室外墙浇注前,从防水卷材渗入的水会流经下一层地下室外墙顶部的分界面,但不会被止水钢板阻挡,而是及时被横向通孔疏导,向基坑内排放,这样,避免水在外墙分界面的止水钢板外侧区域淤积,使该区域相对干燥,从而避免后期浇注上一层墙体时混凝土被稀释,进而提升浇注施工质量,增强施工缝区域的强度和硬度,降低该区域的漏水隐患。

5、阀芯结构的一种优选为,钢套管设有内螺纹,阀芯顶端设把手,阀芯中段设有外螺纹,阀芯外螺纹与钢套管内螺纹旋合,当阀芯旋至下限点位时横向通孔闭合而阀芯旋至其它点位时横向通孔导通;上述阀芯结构能在下一层地下室外墙混凝土浇捣后保持排水时通畅,避免止水钢板外侧区域积水,而在即将浇捣上一层地下室外墙前,又能向下旋拧封堵横向通孔,确保完全持久地封闭通路;且封闭动作操作便捷,工人只需将手伸入钢筋间隙旋拧把手即可,尤其适应下一层地下室外墙分界面上部钢筋密集的情况。

6、作为进一步优选,钢套管内设有一个橡胶堵头;初始状态下,橡胶堵头卡在钢套管管腔内高于横向通孔的位置,当阀芯旋至下限点位,阀芯底端将橡胶堵头下压抵紧在钢套管底端板上;这样,初始时,橡胶堵头外径略大于钢套管管腔,从而卡接稳定不会向下掉落,避免提前封堵住渗水路径,而浇注上一层地下室外墙前,下旋阀芯下压橡胶堵头,将其压扁,使阀芯直径增大变形,更密实的贴紧钢套管管内壁,更密实、更持久地封闭住横向通孔,进一步提升防水止渗效果。

7、阀芯结构的另一种优选为,横向通孔为多个,呈一竖列分布在钢套管管壁上,而阀芯贯通有与上述横向通孔一一对应的一列多个阀孔;阀芯顶端设有一个内销孔,钢套管顶端设有相互垂直的两组外销孔;该防水结构还包括一根销子,当销子锁住内销孔和第一组外销孔时,每个阀孔与对应的横向通孔连通;当销子锁住内销孔和第二组外销孔时,每个阀孔与对应的横向通孔垂直隔断;这样,通过90度旋拧阀芯,就能轻松调节阀孔通断;而且,切断渗水路径后,由穿过内销孔和第二外销孔的销子锁死阀芯,杜绝上一层墙体浇注后该路径意外渗水的状况;况且,该路径为一列多个并排的阀孔和横向通孔,避免了单个管路在下一层地下室外墙灌浆时被意外封堵导致渗水路径被提前切断的状况,工作稳定性更强。

8、作为又进一步优选,阀芯外包一层弹性橡胶膜,该弹性橡胶膜与钢套管管内壁密贴;这样,能增大阀芯旋转的阻力,确保渗水路径通断状态的稳定性,且能填补阀芯与钢套管管内壁的间隙,进一步降低漏水隐患,提升上一层地下室外墙浇注后的止渗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地下室的叠合式外墙施工缝处的防水结构,它包括下一层地下室外墙和止水钢板,止水钢板下半部分预埋在下一层地下室外墙混凝土内,止水钢板的上半部分上凸于下一层地下室外墙顶部的分界面;其特征在于:止水钢板设有向上开口的竖向槽,该竖向槽内密封焊接有向上开口的竖向的钢套管,钢套管管壁贯穿有将止水钢板外侧区域的积水向内疏导的横向通孔;钢套管内还设有用于密封隔断横向通孔的阀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的叠合式外墙施工缝处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钢套管设有内螺纹,阀芯顶端设把手,阀芯中段设有外螺纹,阀芯外螺纹与钢套管内螺纹旋合,当阀芯旋至下限点位时横向通孔闭合而阀芯旋至其它点位时横向通孔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室的叠合式外墙施工缝处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钢套管内设有一个橡胶堵头;初始状态下,橡胶堵头卡在钢套管管腔内高于横向通孔的位置,当阀芯旋至下限点位,阀芯底端将橡胶堵头下压抵紧在钢套管底端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的叠合式外墙施工缝处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横向通孔为多个,呈一竖列分布在钢套管管壁上,而阀芯贯通有与上述横向通孔一一对应的一列多个阀孔;阀芯顶端设有一个内销孔,钢套管顶端设有相互垂直的两组外销孔;该防水结构还包括一根销子,当销子锁住内销孔和第一组外销孔时,每个阀孔与对应的横向通孔连通;当销子锁住内销孔和第二组外销孔时,每个阀孔与对应的横向通孔垂直隔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下室的叠合式外墙施工缝处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阀芯外包一层弹性橡胶膜,该弹性橡胶膜与钢套管管内壁密贴。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室的叠合式外墙施工缝处的防水结构,它包括下一层地下室外墙和止水钢板,止水钢板下半部分预埋在下一层地下室外墙混凝土内,止水钢板的上半部分上凸于下一层地下室外墙顶部的分界面;止水钢板设有向上开口的竖向槽,该竖向槽内密封焊接有向上开口的竖向的钢套管,钢套管管壁贯穿有将止水钢板外侧区域的积水向内疏导的横向通孔;钢套管内还设有用于密封隔断横向通孔的阀芯。该防水结构在上下两层地下室外墙浇注的时间间隙中,能避免下一层地下室外墙顶面大量积水。

技术研发人员:史斌,王琪杰,范齐航,吴迪,潘广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省二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10
技术公布日:2024/3/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