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工作井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10017发布日期:2024-02-02 21:39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块化工作井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工作井,尤其涉及一种模块化工作井结构。


背景技术:

1、顶管施工是一种不开挖或少开挖的管道埋设施工技术,顶管法施工就是在工作坑内借助于顶进设备产生的顶力,克服管道与周围土壤的摩擦力,将管道按设计的坡度顶入土中,并将土方运走。市政工程中,污水管的埋设常采用顶管施工法,其能够减少地面开挖面积、保护地面建筑物以及保障城市道路的畅通,因此得到广泛应用。

2、但是,目前传统的顶管工作井在施工中,需要较大的场地进行钢筋构件,然后进行浇筑成型,导致其产生一定的噪声和污染,施工周期长,且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传统的顶管工作井在施工中,需要较大的场地进行钢筋构件,然后进行浇筑成型,导致其产生一定的噪声和污染,施工周期长,且较为繁琐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模块化工作井结构。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模块化工作井结构,包括:

4、上环、中环与下环,所述上环与所述中环以及下环之间依次连接固定,所述中环上开设有顶管孔,所述顶管孔内固定设置有钢圈;

5、所述上环与所述中环的底侧均固定设置有定位环,所述中环与所述下环的顶侧均开设有环形槽,所述定位环与所述环形槽相适配,所述上环与所述中环以及所述下环之间通过所述定位环与所述环形槽定位安装;

6、所述定位环内开设有内腔,所述内腔内转动设置有卡轴,所述卡轴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蜗杆,所述内腔内转动安装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外侧固定套设有蜗轮与卡条,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相啮合,两个所述卡条上均焊接有拨轴,两个所述拨轴的外侧均活动套设有移动条,两个所述移动条上均固定设置有多个插接块,多个所述插接块均伸出所述定位环并插接在所述环形槽内。

7、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环与所述中环之间以及所述中环与所述下环之间均设有两个密封圈。

8、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环与所述中环上均开设有侧槽,所述卡轴伸至相对应的所述侧槽内并固定连接有旋钮。

9、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移动条上开设有矩形口,所述拨轴与所述矩形口的内壁活动接触。

10、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内腔内固定设置有两个限位轴,两个所述移动条均滑动套设在两个所述限位轴的外侧。

11、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环形槽的内壁上开设有多个插接槽,多个所述插接块插接在相对应的所述插接槽内。

1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工作井结构,通过定位环、环形槽、卡轴、旋钮、蜗杆与蜗轮的啮合传动、连接轴、卡条、两个拨轴、两个移动条、多个插接块以及多个插接槽的共同配合,可以方便实现对上环、中环以及下环之间的组装固定,组装固定操作方便快捷,且不需要在施工场地通过钢筋构件浇注成型,避免了现场浇注产生的噪音和污染;

13、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可以方便实现对上环、中环以及下环之间的组装固定,组装固定操作方便快捷,且不需要在施工场地通过钢筋构件浇注成型,避免了现场浇注产生的噪音和污染。



技术特征:

1.一种模块化工作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工作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环(1)与所述中环(2)之间以及所述中环(2)与所述下环(3)之间均设有两个密封圈(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工作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环(1)与所述中环(2)上均开设有侧槽(11),所述卡轴(10)伸至相对应的所述侧槽(11)内并固定连接有旋钮(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工作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条(17)上开设有矩形口,所述拨轴(16)与所述矩形口的内壁活动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工作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9)内固定设置有两个限位轴(18),两个所述移动条(17)均滑动套设在两个所述限位轴(18)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工作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槽(7)的内壁上开设有多个插接槽(20),多个所述插接块(19)插接在相对应的所述插接槽(20)内。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块化工作井结构,涉及工作井技术领域,针对目前传统的顶管工作井在施工中,需要较大的场地进行钢筋构件,然后进行浇筑成型,导致其产生一定的噪声和污染,施工周期长,且较为繁琐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包括:上环、中环与下环,所述上环与所述中环以及下环之间依次连接固定,所述中环上开设有顶管孔,所述顶管孔内固定设置有钢圈;所述上环与所述中环的底侧均固定设置有定位环,所述中环与所述下环的顶侧均开设有环形槽。本技术设计合理,可以方便实现对上环、中环以及下环之间的组装固定,组装固定操作方便快捷,且不需要在施工场地通过钢筋构件浇注成型,避免了现场浇注产生的噪音和污染。

技术研发人员:杨杰,顾红兵,李方旭,秦璐璐,苏蒙,张彦,蒋钱进,单斌,马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通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14
技术公布日:202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